齐声唤,消费券
· 全文共 1601 字,阅读时长约 4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都火烧眉毛了,别再忽悠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新基建了。
作 者 | 刘胜军
01
昨夜迎来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原油期货史诗级崩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跌至0以下。这凸显市场对经济危机预期之悲观。
短期复苏无望,该向“一次性冲击”、“报复性反弹”这样的词汇说再见了,务必做好长期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身边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朋友快要山穷水尽了。到目前为止仍未出现危机,真心要感谢中国人民的高储蓄率。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危险正与日俱增。
......
作为经济战疫的重要手段,武汉、南京、台州、东莞、佛山、杭州、珠海、宁波……越来越多城市发放消费券,必须点赞,但也有值得讨论之处:
• 金额实在太小:发放消费券最多的省份广东,也不过 10 亿左右。全国各省市都按照这个标准发,也不过 300 亿左右(折合人均 20 元)。相比 100 万亿 GDP 总量,实在是超级毛毛雨。
• 对象不科学:有些地方通过网络平台“抢券”,对象随机化,而消费券的初衷是“补助”,针对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宝贵的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
• 标准不统一:各地财力不一、决心不一,导致发放标准千差万别。
究竟该不该发?有多急迫?该怎么发?发多少?谁来发?听听专家们苦口婆心的良言: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1)近期有关信息显示,外贸企业订单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已经出现。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出口从高点下降了 30 个百分点,带动 GDP 下降了 7 个百分点。
2)有人强调扩大需求,其实当务之急是恢复需求。救助帮助那些处境艰难、甚至日子过不下去的企业和个人,重点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对低收入群体直接补贴。这种补贴至少要注意三点:确实补助到低收入人群;尽可能多地去消费;不能走形式、下毛毛雨,要有适当大的量,比如达到低收入人群一个月的收入或消费水平。
▐ 太盟投资集团(PA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单伟建:
1)为了自救,很多公司降薪、停产减员,这就造成了社会消费力大幅度下降,即便复工了,消费不足,企业还是难以维持,经济无法扭转颓势。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强力刺激消费,才能使经济恢复正轨。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消费券。
2)美国拿出万亿美元直接补贴公民,中国的中央政府财务状况几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强,都有能力。用消费券的方式直接补贴,惠及百姓、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可以取得一箭三雕的效果。
3)眼下很多中小企业维持不下去了,停产减员,救经济如救火。消费券的作用就像是强心剂,或是发动机打火器,引擎带动起来了,经济就回到正常轨道自己运转了,可谓四两拨千金。
4)地方政府财力不一,既有公平的问题,也无法带动全国经济。国内外的经验是,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措施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当然要增加财政负担。但是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对经济和国家财政长期有好处。
■■■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此次疫情以冷静的事实告诉我们:原来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是挣一文吃一文的,原来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财产收入的,对于这些人来说,没有就业就可能饿肚子,这当然也包括广大的城市“月光族”和工薪阶层。所以,施行广义的以赈灾为内容的公共工程,应当成为我们投资拉动的政策取向。我们必须明确:在疫情蔓延期间,政策的指向恐怕不是刺激经济,而是要维持企业生存和人口就业。活下来才有希望,活下来就有希望。因此,尽可能维持企业运转,致力于恢复信心,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现在企业开工率很高,长三角、珠三角开工率都高达 95% 左右,但是运营水平不高,都只有 30% 左右,为什么?没有订单,特别是外向型企业。
▐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目前政策的重点应该是救助,是设法补偿和维持受影响的企业和中低收入居民的现金流。相对于通过基建带动经济的想法,救助性政策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就业,成本更低,成效更显著。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