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MMT 炸锅,周小川出手

刘胜军 亚当斯密经济学 2021-09-07

· 全文共 2809 字,阅读时长约 7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政府可通过印钞无限制增加支出的观点是荒谬的。——央行课题组



作 者 | 刘胜军01

刘尚希亮剑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挑起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引发刷屏。越来越多的人士排队表态。

简而言之,刘尚希的核心论点大致可以概括为:

• 传统货币理论过时了,甚至误导决策,如今无须担心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需要更多依靠财政政策,但财政没钱,必须发债。

• 财政直接向社会发债容易产生“挤出效应”,不如直接向央行发(翻译成通俗的话就是:把央行当成财政的印钞机)。

 财政发债和央行发货币背后都是国家信用,没有实质性区别,只要不是外债就无须担心,如果还不了债,加税就行(这是现代货币理论MMT的主张)。

如果说上面这些还算比较智者见智“学术讨论”范畴的话,刘尚希下面这句话就有点“伤人”了:

• 央行作为一个机构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都是相对的,央行的独立性还是要看国家的整体需要,央行并非“国中之国”。我国的央行表面上看是国务院的一个行政机构,实际是在国家预算体系之外,自己赚钱自己花,更像是一个央企。在这一点上,倒是有点像国外央行,作为一个公共公司来运作。就此而言,我国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很强的。

02

周小川出马

兹事体大。连央行前行长周小川都惊动了。

小川行长一贯温文尔雅,这次也不例外,他委婉地回击:

• 财政政策在这时候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也是不够充分有效和顺畅的,过去主要依靠的办法是将财政资金层层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往往会发生一些截留、挪用,而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应该说和基层还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并创新方式,使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克服疫情。当然了,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把资金都完全用在刀刃上,也会发生截留、挪用。这种过高的期望值是不现实的。另外,我们也不可能逆市场化改革来推进有关政策

周小川行长说话一向比较深奥,笔者将其言下之意翻译如下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确不够通畅,其实财政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更大

• 欢迎提建议,但不能搞“逆市场化改革”。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初“财政金融不分家”,导致经济社会运转困难,痛定思痛,后来才有了央行独立、银行商业化这样的现代金融体系。如今怎么能走回头路呢?

央行体系另一位大将、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对刘尚希的观点提出全面回击,笔者将吴晓灵的观点通俗化一下“翻译”如下

• 传统货币理论没有过时,只是刘尚希“以偏概全”,只看 CPI 而忽视资产价格膨胀。

• 美日量化宽松那是被逼无奈,不能看人家瘸腿拿拐杖,自己就要去学拄拐杖。

• 中国的政策空间还远没到必须用拐杖的地步。

• 财政不能直接向央行发国债,这是起码的纪律和约束。


03

央行课题组来了

央行国际司课题组,以极高的效率发布了专题报告认为“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 货币政策财政化和 MMT 是穷尽所有政策选项的无奈之举,动用它们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在其他货币和财政工具无法使用或无效时,才可以考虑此类政策。

• MMT 没有考虑用税收政策调节通胀在操作上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可操作性较差,可能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 政府天然有滥用货币政策财政化和 MMT 的倾向,很可能带来恶性通胀和经济混乱。货币政策财政化和 MMT 的“免费午餐”性质将让政府一旦使用便难以自拔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央行印钞没有任何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印钞无限制地增加支出的观点无疑是荒谬的

•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通胀风险、财政赤字、外部平衡等限制,否则很有可能重蹈债务违约、恶性通胀的覆辙。


04

大咖表态

“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了一场热闹非凡的表态之战: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1)如果开了“财政赤字货币化”(即印钱弥补赤字)这个口子,就从根本上放弃了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2)MMT 如果被民粹绑架了的政府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债务的无限扩张乃至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

• 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印钱购买国债。这意味着央行政策独立性的失守,长远来看一定不是好事,但是在疫情的借口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堂而皇之地同居了

•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现代货币理论将财政和金融混为一谈的理论逻辑及政策导向极其危险。切断财政与央行的直接融资关系,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是银行信用货币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原则。一旦抛弃这一原则,银行信用货币制度就将崩溃

•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央行还没有必要为财政赤字融资,赤字货币化在中国至少暂时不会出现。这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探讨。千万不能把西方的理论变成中国的现实问题来对待。我们的货币政策还是正常的,利率还是正利率,财政依然比较稳定,还有正常收入,财政的负债率也不是很高,中央财政即使有赤字也没有大问题。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把现代货币理论及其倡导的政策称为新巫毒经济学(new voodoo economics)。现代货币理论所倡导的政策即使难以避免地在全球蔓延开来,也希望它不要蔓延得太猛烈,更不要伤害到我国的长期发展。这个理论的创立者将中国也列为实践现代货币理论的典型,这明显属于罔顾事实的夸夸其谈

•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不赞成由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不管发什么债,亦或增加赤字,用一般债务来弥补赤字缺口。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是违反《人民银行法》中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规定的。无论是特别国债的性质、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基本的原则还是要坚持

• 财政部财科所前所长贾康:透支是一种“连裆裤”思维。不能因为美国无底线的量化宽松,就以为全世界都可通行无底线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有所谓全球硬通货的霸权,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能与美国的情况相比?美元是依靠美国仍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有最根本意义的军事和金融发达实力,得以延续着其头号硬通货地位。其他的经济体与之简单攀比,就属于东施效颦了。

•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或向政府提供透支,都是最后的无奈选择。只要企业、个人、金融机构愿意购买国债,央行就不应跑在前面,央行只能做最后贷款人。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允许赤字货币化就允许政府行为无纪律化,就会导致政府行为的失范,导致并意味着政府能力的崩溃和治理体系能力的崩溃

• 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简单说,不可以。如果财政赤字货币化作为一个基本惯例、通例,或常规政策,将贻害无穷

•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财政赤字货币化会扰乱政府财经纪律和市场定价机制,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相悖,会打破好不容易建立的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货币制度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配合的机制弊远大于利。更何况,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一个可以随便使用的、没有后遗症的工具。中国远没有到不得不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时候。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