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抢打几手好牌,拜登如何接招?
· 全文共 3288 ,阅读时长约 9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作 者 | 刘胜军
与特朗普这个“极其稳定的天才”相比,拜登是一个正直的好人。但拜登也不会改变“遏制中国”的大方向,毕竟这是美国的社会共识、两党共识,是美国国家利益所在。
拜登上台还有 3 周。上台之后,当务之急不是对付中国,而是对付新冠病毒,在死亡35.6万人后美国的至暗时刻仍未到来。
此时的特朗普已成“跛脚鸭总统”,一方面大势已去、众叛亲离,另一方面“祥林嫂式”的抱怨选举不公平。
这段时间,似乎成了中国难得的机会窗口。
中国没有浪费这样的机会,连续打出几手好牌。
先发制人,抢位 CPTPP
中国国家主席 11 月 20 日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宣布:
• 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众所周知,TPP 是奥巴马政府重新改写 21 世纪贸易规则的“战略大手笔”,具有排挤中国的明显意图。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退出 TPP。失去了美国的参与,CPTPP 的意义大打折扣。
虽然学术界一直有呼吁中国加入 TPP 的声音,但官方一直未明确表态。如今中国明确表示“积极考虑加入”,是战略上争取主动的好牌。
无论是从拜登与奥巴马的亲密关系,还是拜登组阁大量启用奥巴马旧部,抑或拜登对特朗普贸易战的批评来看,拜登带领美国重返 TPP 绝对是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宣示就抢先了美国一步,占据了心理主动。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顾问、奥巴马政府负责东亚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指出:
• 中国表达了对加入 TPP 的兴趣,这应该给我们敲响真正的警钟。中国对 TPP 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将不得不考虑做出回应。
12 月 18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
• 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如此看来,中方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姿态”,而且有决心和诚意加入 CPTPP。虽然加入 CPTPP,需要破解国企竞争中性、劳工标准、数字贸易等一系列难题,但这正是加入 CPTPP 的意义所在——“以开放倒逼改革”。甚至可以说,加入 CPTPP 是中国的“第二次入世”。既然越南已经加入,中国没有理由说做不到,关键是决心和勇气。
RCEP :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经过长达 8 年谈判之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终于在 2020 年 11 月 15 日签署协定。这一协议,类似于区域版的贸易和关税协定,因此,从改革层面讲,意义并非十分重大。然而,在当下的特殊时期,RCEP 依然是中国打出的又一张好牌:
• 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RCEP 可谓全球化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弥足珍贵。
• RCEP 15 个成员国的人口总量、GDP 规模以及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都超过了 1/3,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区横空出世。
• RCEP 最早由东盟 10 国发起,这一协议的达成,有助于缓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在美国逼迫各国“站队”的情况下,中国收获获得更多队友;
• RCEP 虽然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 6 国加入,但最终由于印度缺乏信心而退出。在中印大国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印度又输了一步棋。
中欧投资协定引领“三国演义”
中美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已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不再对对方抱有战略幻想。
观当今世界,有资格“煮酒论英雄”的力量有三:美国、中国、欧盟。
不难推想,中美双方都意识到,欧盟是必须争取的伙伴。
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价值观共同体,双方都有修复“跨大西洋关系”的强烈愿望。2020 年 4 月拜登发表文章“我若当选总统,将让美国重新领导世界”指出:
• 我将在拜登政府上任的第一天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然后召开一次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峰会。
• 美国将重新加入伊朗核协定。
• 我就任第一年,美国将组织主办一次全球民主峰会,以重振自由世界各国精神和共同愿景。
• 结束‘美国优先’的做法只是今后工作的开始。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的世界。
拜登的这些“反特朗普”姿态,显然欧盟会给予热烈的欢迎。但是,修复欧美关系并非易事:
• 特朗普严重伤害了欧盟感情,G7 变成了“非常6+1”,修复感情的裂痕非一日之功。
• 欧盟不甘心作为美国的附庸,需要独立表达“欧洲立场”,这也是建立欧盟的“初心”。
• 美国铁了心“遏制中国”,而欧盟与中国并没有根本的战略利益冲突。
美国 War on the Rock 网站发表了《拜登与欧洲困境》(Biden and Europe’s Dilemmas)一文指出:
• 出于对美国减少接触的担忧、对特朗普对欧态度恶化以及多边秩序受损的考虑,欧洲对“战略自治”概念的政治支持有所上升。欧洲并非采取中立站位,而是完全拒绝美国制定的中美竞争二元框架,认为应建立维护自由、基于规则的秩序。这就是欧盟高级代表约瑟夫·博雷尔(Josep Borrell)所说的西纳特拉主义(Sinatra doctrine)——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中国的或是美国的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欧投资协定经过 7 年博弈,选择在拜登上台之前宣布达成,更加凸显“欧洲可以说不”的信号意义。此次协定最主要推动者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众所周知她也是对特朗普最反感的欧洲领导人,默克尔此举可谓是反美情绪的大爆发。
对中国而言,与 TPP 和 RCEP 相比,中欧投资协定意义更加重大:
• 通过与欧盟的协议,中国增加了经济安全,成功避免欧美联手绞杀中国经济的被动局面。如果美国继续“孤立中国”,最终反而有可能发现“真正被孤立的是美国”这样的尴尬局面。美国前财长保尔森 2019 年就警告,“如果中美两国之一试图将全面脱钩强加给第三国,其他国家肯定不会效法。这样,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会面临将自身孤立于世界的风险。”
美国的强烈不爽也反证了中欧投资协定的重大价值。
特朗普政府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12 月 30 日在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讲话时表示:
• 美国两党领袖和美国政府对欧盟赶在美国新一届政府就任前夕签署一个新的投资协定“感到困惑和震惊”。
• 布鲁塞尔或者欧洲的官僚们无所遁形。欧盟委员会匆忙与北京合作,把遮羞布给撤掉了。
被拜登提名为国家安全顾问的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中欧达成投资协定一周前,通过推特(Twitter)向欧盟喊话,呼吁欧盟盟国在与美国商量、取得共同立场前先不要急于签署中欧投资协定:
• 新一届政府欢迎尽早与我们的欧洲伙伴磋商,讨论我们对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
德国《商报》认为:
• 欧中投资协议使欧美关系重新起步变得艰难。美国即将上任的新总统拜登本打算建立一个反华联盟。欧中投资保护协议将给欧盟和拜登的关系带来包袱。
《纽约时报》称:
• 欧洲忽略拜登阵营反对的决定表明,欧美关系不会自动恢复到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相对友好状态。
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对拜登“联欧制华战略”是沉重打击。拜登曾对欧盟寄予厚望:
• 在我们与中国竞争时,当我们建立由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盟友组成的联盟时,我们的立场将更加坚定。在对美中关系至关重要的任何问题上,当有与我们有共同愿景的国家一同努力时,我们的策略会更强大也更有效。
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欧中关系专家Noah Barkin称:
• 中欧投资协定代表着跨大西洋合作在北京问题上的一次挫败。防止这样的跨大西洋阵线一直是中国领导层的首要任务,这很可能是北京坚持要在拜登上任前迅速达成该协定的原因。
欧盟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达成协议,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 据美国华盛顿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统计,尽管过去两年特朗普和中国搞贸易战,但仍然有 6000 亿美元进入中国市场。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统计,2020 年头 10 个月也有 2000 亿美元进入中国市场。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巨大成功,对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市场的呼吁,是一记耳光:对资本主义而言,赚钱才是硬道理。
特朗普政府利用贸易战,大搞“交易的艺术”,力图给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争取最大利益。对此,欧盟看在眼里,气在心中。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搞贸易战,咱搞投资协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Mary Lovely直言:
• 美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未将中国行动对欧洲的影响纳入考量,而这可能促使欧盟决定在年底前与中国达成投资协议。
中国第三次开放
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其用意正是“进攻和防御两手抓”,在提升自主能力的同时,力求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因此,如何迎接第三次开放,是中国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重要课题。
学者郑永年指出:
• 近代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两次开放。第一次开放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是被迫的开放。
•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第二次开放。这是一次主动的开放。中国得出的教训是“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中国主动打开国门,请外国资本进来。正因为是主动开放,中国紧紧抓住了全球化所带来的每一次机遇。
• 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特朗普政府不仅自己和中国搞对立,而且宣称要组成“世界队”来对付“中国队”,做着和中国全面冷战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怎么办?我个人认为中国今天正处于第三次开放的前夜。第三次开放不仅仅是主动的开放,更会是在很多领域的单边开放。也就是说,即使美国的强硬派围堵中国,封锁中国,中国也要向美西方国家开放。今天的中国,有决心和能力这样去做。
• 从历史上看,哪个国家更开放,哪个国家就更能得到发展;一个国家如果变得封闭了,不管原来是多么强大,也会最终衰落。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开放状态下,世界市场才会存在,生产要素才会流动到那些开放的经济体。
对于 78 岁的老将拜登而言,入主白宫后的日子不会轻松:他面对的是一个面目全非的新世界。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