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you ready: 一场比2008年更大的变局正在靠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正和岛 Author 罗杰斯
口 述:吉姆·罗杰斯 全球顶级投资家、量子基金创始人
编 辑:余心丰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01为什么说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
“一个远超 2008 年‘雷曼时刻’的巨大危机即将到来。”从 2019 年开始,我就一再发出这样的警告。危机这个东西就像滚雪球,在爆发前,这颗雪球已经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落了太长时间。就像当年引发“雷曼时刻”的一系列结构性金融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有太多迹象曾鲜明地预示它的发生:比如说冰岛这样一个小国,曾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埋下重要伏笔,2007-2008 年占冰岛GDP 四分之一的金融和房产泡沫已经破裂;2007 年秋季开始,冰岛股市暴跌,2008 年 1-8 月,冰岛克朗兑欧元的汇率下跌了超过 35%。当时,这样的新闻可谓俯拾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事件没什么大不了。由此可见,尽管许多人都认为雷曼危机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事后想来,正是那些遭人忽略的小征兆、小迹象,通过不断发酵最终酿成那场严重的金融灾难。与雷曼危机爆发前的环境相比,现在的世界经济又到底是什么状况呢?此时此刻,在我看来正是“终结开始的时刻”,同样的征兆已经充斥眼帘、比比皆是:
在拉脱维亚,银行破产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该国排名第三的 ABLV 银行在 2018 年破产清算,另一家主要的金融企业 PNV 银行其后宣布破产。
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财政方面的困境,人尽皆知。
德国最大的民间银行——德意志银行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积累了过多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资产,到 2018 年底总额竟然高达 5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 GDP 的 2.5 倍。如此体量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将不亚于“雷曼时刻”。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美国。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增长似乎颇为强劲,自 2008 年秋雷曼危机爆发以来,史上罕见的经济繁荣期已经持续了 10 余年——如此长、如此好的市场荣景过去从未发生过。这个国家在“负债”这件事上,从未停止过狂奔的脚步。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恐怕也如此。2008 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是 9000 亿美元。时至今日,区区 10 余年,这个数字已经膨胀到 7.8 万亿美元之巨,这可是 7 倍以上的差距。
美国两大汽车巨头通用和福特的大本营——底特律市早在 2013 年就已经破产。
拥有国际大都市芝加哥,总人口近 1300 万人的伊利诺伊州,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州,最近也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伊利诺伊州政府可谓伤透脑筋——他们让大麻和体彩赌博合法化,大肆拍卖珍藏许久的名家画作……。
如果像伊利诺伊州这样的大州发生财政破产这种事,其波及效应将不可小觑;如果相继破产,那么在美国全境上演“多米诺骨牌”的戏码,将不会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
一个硕大的“债务雪球”,依然在不停地滚动,现在,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印刷着钞票。而且,在金融领域已经发生了从未发生的事情:世界经济的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过“负利率”的内容。远处的“警笛声”已从依稀模糊,渐渐变得清晰可闻。可以想象,当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滚雪球的时候,这种破坏传播的速度、深度、烈度和广度也将是指数级的,下一场危机的规模和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当年的雷曼危机。2. 别忘了孔子的教诲对我来说,每当遭遇磨难时,总是会从孔子的教诲中得到许多精神的力量。比如,孔子说过: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就意味着,1 永远大于 0,千万不要小看 1。100 次地积累 1,就是 100;而 100 次地积累 0,则还是 0。但问题在于,要做到这点需要目光长远,忍耐再忍耐。对投资家来说,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忍耐”二字,没有之一。很大程度上,成功是忍出来的。为了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对我而言,没有“忍无可忍”这一回事。还有一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句话同样意味深远。也就是说,修行这件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负责、让自己受益。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圆满”的途径。比如,弯腰捡起马路上的一个烟头,不是为了让别人夸奖,也与试图通过这种举动影响他人的行为无关,甚至这个动作完全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关注。你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渴望“自我圆满”。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是由于你想、而且必须这样做。因此,你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即可,无需介意他人怎么想、怎么说。投资也一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显然,2000 多年前的孔子已经把投资之道彻底参透了。实在是厉害。3. 即使失败 40 次,成功 3 次即可迄今为止,在长达半世纪的投资生涯中,我曾屡屡失败,同时也收获过几次成功。但这几次成功都是所谓的“大成功”,基本上足以奠定我在投资界的地位。我将这形容为“40 败 3 胜”,3 胜的分量要远超 40 败。投资界有一句格言:“所谓成功,就是减损。”我认为这句话与我的“40 败 3 胜”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 3 胜的战果足够大,便足以弥补 40 败的损失,并最终获得巨大收益。所以你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失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以便用最小的失败去迎接下一个巨大成功。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这个国家曾经成功得太多、太大、太久,日本人对“失败”这件事有着强烈的陌生感以及潜在的恐惧、排斥心理。在泡沫经济破裂的 20 世纪 90 年代,对于那些经营不善、行将倒闭的企业,日本政府采取了“姑息”乃至“救援”的态度,“破产清算,重新出发”这一选项从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经济学大师和投资大师为何都推荐这本书?)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