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7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上海沉思录:I have a dream

刘胜军 亚当斯密经济学 2022-04-22

· 全文共 2000 字,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于上海浦东

【上海正在艰难地向“动态清零”的目标迈进。这是当下必须的,也一定能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在“动态清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细节问题,与目标本身同等重要。在疫情这样的非常时期,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关系无数家庭的大事。】



身处此轮疫情重灾区的浦东,一时间外地朋友的慰问电纷至沓来。从朋友们的问候中可以感受到一点:在大家普遍想象中,上海人民一定在为新冠风险而忧愁恐惧。

其实不然。至少就我所在的几百个微信群(合计数万人)而言,几乎没有人关心和谈论新冠如何危险,抑或分享交流如何防范新冠的经验。相反,大家刷屏级的讨论/吐槽聚焦于两点“次生灾害”:


• 买菜抢菜的体会和经验分享


• 唉,方舱医院


大家担心的重点不是新冠风险,并不难以理解:截至目前,本轮疫情上海已累计超过15万例,但重症只有1例。真的没有必要自己吓自己。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说得好: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那么,为什么方舱医院会成为新的“焦虑来源”?


• 由于疫情集中爆发,需要转运的人数巨大,方舱医院的修建没法不仓促,在细节和体验上很难给予足够的保障。


• 转运过程,不仅要穿上防护服,而且要一路接人,漫长的路途和等候会让人头皮发麻,交接衔接上的差错令人无语,有尿也只能憋着转运方舱——艰难的一天(求转发)


• 由于病例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方舱医院主要功能只是“换个地方呆着”。对被转运者而言,唯一的变化就是从家中转移到了一个很不舒服的环境。


既然如此,为何不居家隔离而是要转运到方舱医院呢?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通过将病例集中到方舱医院,快速实现社会面清零,从而尽快恢复社会正常运转。


• 将病例集中在方舱医院,便于救治——这一点,在现阶段以无症状和轻症为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已然失去意义。


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方舱医院的问题在于:


• 大量人员集中在方舱医院,管理难度很大,自然会导致很多抱怨和吐槽;


• 大量人员集中在一起,有导致交叉传染(不仅是新冠也包括其他疾病)的风险;


• 加大社会管理成本,不仅是建设方舱医院的成本,还有管理、供应、转运等一系列成本。


从减少对民众的“折腾”角度而言,居家隔离更为可取:


• 降低社会成本


• 减少不必要的交叉传染风险


• 最小化对民众生活的冲击所导致的不适应(尤其是儿童)


反对居家隔离的观点主要有两个:


• 问题1: 居家隔离如何确保被隔离者“不乱跑”?


• 问题2: 居家隔离不利于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先说问题1。这个问题技术上容易解决:


• 对被隔离者安装“电子门禁”和门口录像监控,这一系统可以精确记录开门的次数和每次时长。


• 要求每次开门必须提前报告(例如集中处理生活垃圾)。


• 事先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告知被隔离者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关于问题2,有几点需要讨论:


• 目前疫情仍未见顶,十几万甚至可能几十万的庞大病例数据,意味着转运的成本过高、对方舱医院需求压力太大;


• 只要实施有效的居家隔离电子监控,就能以同样的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只是定义不同而已,此时除了被电子监控隔离的家庭之外都属于“社会面“


• 有些病例,患有基础性疾病,居家隔离风险更低,转运以及方舱医院的环境会增加风险。哪怕出现一个意外事故,都是难以想象的舆论风暴。


因此,方舱医院和居家隔离的区别,其实是“视角差异”。从疾控管理部门角度出发,方舱医院最简单省事;从被隔离者角度出发,方舱医院意味着风险、折腾和不适应。而且,两种方案的效果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如何协调这种“视角差异”?答案并不复杂:在不影响防疫效果的前提下,应最小化对民众生活的干扰(政治局会议: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前所述,只要辅之以并不复杂的技术手段,居家隔离是更好的选择:


第一,居家隔离并不会增加防疫的风险;


第二,居家隔离并不影响社会面清零的速度(只需调整一下定义即可);


第三,居家隔离成本更低、对民众生活冲击更小。


基于此,笔者建议:


• 对于需要转运的对象,给予对方选择权:居家隔离或者转运;


• 如果选择居家隔离,须签署承诺书(可以电子版),明确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 通过电子门禁、监控等手段进行动态管理。


在动态清零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我看到一位网友的吐槽很有道理:“从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做了18次核酸检测了!一定要做到转阳为止吗?!居家隔离一个月后再做可以吗?这样你们也休息我们也休息,可以吗?


事实上,冷静思考一下:既然大部分小区已经“足不出户”,在这种情况下仍继续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除了增加交叉传染风险之外(奥密克戎传播性极强),究竟有何益处?全部在家“足不出户”静止两周之后,再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或许是更科学的抉择。


I have a dream。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