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藝文芝士:電影畫面也要“化妝”﹖】

大家都知道演員出鏡前,會有化妝師為其化妝。原來電影播出前,也會有電影調色師為畫面“上妝”。他們透過調控畫面的光暗、色彩對比度及飽和度等細節,與電影製作中不同的崗位緊密合作,共同將電影情節想表現的氣氛和情緒塑造出來。這期【藝文芝士】我們邀請到豐富經驗的葡萄牙電影調色師Gonçalo Ferreira,帶我們一步步了解調色師如何利用色彩與光影為畫面上妝,營造電影所需的氛圍。

葡萄牙電影調色師Gonçalo Ferreira



調色要為內容服務


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除了要有好的對白、音樂和劇情設計,畫面的色彩設計也同樣重要。一幕有質感、色彩配合得宜的畫面,能讓觀眾直接從視覺感受到電影所表達的情緒。電影畫面可說是作品的門面,因此調色師的工作尤為重要。

效果圖:調色前(左) 調色後(右)


色彩和光影的改變,能影響畫面呈現的氣氛和情緒。不同類型的電影,追求的氣氛也大相徑庭,因此,在進行調色前,調色師必須與導演和攝影充分溝通,了解電影類型及他們想呈現的效果,為電影色調定下基準。Gonçalo介紹指:“以記錄片為例,導演追求畫面的真實性,此時調色師便應保證畫面感覺與現實一致,著重調控正確色調,修正過曝畫面,調整畫面亮度,消除圖像雜訊等,而不是營造特別氣氛。”



電影製作的幕後英雄


通過後期對畫面色彩的調整,調色師能協助營造氛圍,突顯主題,有時甚至可以扭轉電影情緒,對電影敍事尤為重要。既然如此,為何調色師在近幾年才受人關注?

Gonçalo表示

主要原因是在以往的膠片拍攝時代,調色的工序複雜精細,需要調色師在配光台上,利用不同顏色的色片及各種型號的藥水為每個膠片進行沖印,過程幾乎不容出錯,電影調色的製作成本高且技術門檻高,自然供需較少。

他進一步解釋

以前播映電影的場所平台少,電影數量與現在相比較少,但現在到處不乏電影院,線上影音串流平台全球極速湧現,電影數量多,市場競爭大,製作單位對電影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示意圖


此外,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調色技術也從膠片調色轉變至數碼調色,現在調色只需透過電腦便能操作,製作成本和技術門檻有所下降,調色的供需也因此上升,這項專業也逐漸受人關注及重視。

示意圖


由於電影鏡頭會因為拍攝時的燈光、場景、角度及攝影器材的不同,呈現不一致的光暗和色調等,因此收到原始鏡頭後,調色師會按電影剪輯的順序逐個鏡頭調整,把這些差別全部糾正過來,讓不同鏡頭的畫面看起來整體一致,同時還要還原每個鏡頭的基本色及清除圖像雜訊,以便之後進行細節調色。

Gonçalo表示:“以一部時長約兩小時的電影為例,就有將近5000個鏡頭需要調整。”

調色師一般會在黑房工作,以確保不被天花板和地板的反射光等其他光線影響,干擾處理影像的過程,確保成品的最佳效果。Gonçalo笑稱,十多年前尚未入行的他,即使是電影發燒友,也對這個職業並不了解。

那時幾乎無人知道這個行業,經了解後,我覺得他們就像一群無名的電影英雄,一直在銀幕背後默默工作。 

——Gonçalo Ferreira



調色離不開色彩理論


調色師在確保畫面呈現一致後,便著手調控更為細緻的部分,包括改變畫面的飽和度、光暗及色調。


飽和度,又叫純度,即指原色在色彩中所佔據的百分比,飽和度越高,色彩越鮮,反之越淡。

低飽和度

高飽和度

效果圖


色調,即整個畫面呈現的主要顏色,像是偏紅或偏藍等。一般而言,紅色、橙色、黃色等顏色給人溫暖、活力及歡樂的感覺,因此被稱作“暖色調”;相反,藍色、綠色及紫色等則給人冷靜、神秘及恐懼的感覺,故被稱作“冷色調”。


以下為效果圖:

 冷色調

暖色調


較光的畫面

較暗的畫面

通過調整畫面的色調,調色師能營造出不同氣氛。例如,冷色調能讓人直觀聯想到神秘及陰冷的感覺,因此大多恐怖電影會把畫面調得較暗、飽和度低、色調偏藍,讓觀眾從視覺感受到毛骨悚然、後背發冷的氛圍;反之,大多喜劇的畫面一般較亮、飽和度高、色調偏黃,讓人感覺身處歡聲笑語的溫暖氛圍。


以下為效果圖:

冷色感

暖色感

不過,Gonçalo強調電影調色沒有通用公式,具體調整方法取決於電影內容。“同一個在墓地、有角色離世的場景,劇情片的色調可能偏冷,飽和度低,讓觀眾感到悲傷;但若是部黑色喜劇,畫面可能對比度高且顏色鮮艷,呈現衝突感。”


每個場景仔細調整後,調色師會再按照導演和攝影師的要求,為電影塑造整體風格。“如希望畫面看起來像七十年代的電影,我們可向膠片電影的色調靠攏,也可試著加些圖像雜訊等。”調色師為了確保前後鏡頭不會出現偏色,有時還會到電影院進行試播,讓導演及攝影檢查效果並作最後修正,以保證正式播映的是理想畫面,這樣調色工作才算圓滿完成。


以下為效果圖:

減少圖像雜訊前

減少圖像雜訊後

滑動查看減少圖像雜訊前後照片


調色師的修圖小貼士


示意圖


如何校正和調整色彩,才能讓畫面更好看?Gonçalo笑說難以一言蔽之,電影調色需在美術、燈光和攝影的基礎下調整,為電影的敍事錦上添花,因此他建議大家可以注意拍攝時的光線。

“無論室內或室外,拍攝時應有意識地尋找光線來源,確保光線投射在你想突出的人及事物,這樣觀眾才能一下子抓住影像裡的主角。”

有了良好的光線基礎,修圖起來便能事半功倍。另外,也可從模仿別人的影像開始,分析畫面的色彩對比度、飽和度及色溫等再進行調整。調色不只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項藝術,需要長時間培養審美觀,透過模仿與反覆的練習,再加上個人的創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調色師。


 逢星期二奉上濃郁的藝文“芝士”,

讓你沉浸在藝術文化故事與專業知識之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