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藝文分半鐘:你不可不知的樂療良方】

很多人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煩悶時聆聽一首樂曲,聽完後便感到舒暢良多,彷彿給予身心一劑靈丹妙藥。

 

有研究指出“藥”字是從“樂”字演變而來(許兆昌,2006),在文字中屬同源,而在中國古代,音樂不僅是藝術形式之一,也可用來治病。“樂”方在民間、宮廷廣為流傳,除了陶冶人之性情,也可調養人體臟腑。而善用音樂裡的“五音”調節“五臟”,促進人體內在平衡,更可達致養生療癒之效。今集的【藝文分半鐘】,Issac與Casey相約聆聽一場中樂演奏會,然後奇妙的事發生了﹗


註:

  • 藝文資訊及演奏會音樂由澳門中樂團提供

  • 片中魔術師由文化傳播處人員李振文飾演

音樂和人體的內在平衡

中樂的五音是“宮、商、角、徵、羽”,西方音樂唱名則為“Do、Re、Mi、Sol、La”,分別對應人體五臟:“脾、肺、肝、心、腎”。早在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五音療疾”的理論。現代科學更發現,聲音是一種震動,而人體各器官亦存在不同的頻率和共振。當音頻進入體內後,與相應的內臟器官的震動頻率產生共鳴時,就會對心理及生理產生正面療效。

“五音”調和“五臟”


“五音”和“五臟”相對應,並有相對的“五行”屬性。

“宮”調音樂

“宮”調音樂‘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風美茵,2011)。它對應的是脾經和胃經,有幫助消化、健脾胃的功效。

“商”調音樂

“商“調音樂‘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風美茵,2011)。其對應的是肺經和大腸經,有助潤肺、調節氣血、舒緩咳嗽、氣喘等症狀。

“角”調音樂

“角”調樂曲可構成‘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風美茵,2011)。它對應肝經、膽經。有助養肝、舒緩對肝氣鬱結、心煩易怒等症狀。

“徵”調音樂

“徵”調音樂五行屬火,聲音活潑歡暢。對應人體的心經和小腸經,調節心臟功能和有助人體吸收,並有助緩解心慌、失眠等症狀。

“羽”調音樂

“羽”調音樂‘風格凄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風美茵,2011)。對應人的腎經、膀胱經,有助舒緩腰腿痠軟、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音樂自帶舒緩療癒功效,大家在繁忙的生活裡,不妨抽空細聽一場音樂會,在婉轉動人、盪氣迴腸的雅樂中,卸下疲憊,拋開病痛,感受古典音樂所帶來的滋養,使身體內部運行順暢,讓心靈恬和平靜。


往期回顧

1

【藝文分半鐘:漂書奇遇記】

2

【藝文分半鐘:為甚麽博物館在周一休館?】

參考資料 |REFERENCE

許兆昌(2006)。〈“樂”字本義及早期樂與藥的關係〉。《史學月刊》,第11期,第20至24頁。

蔡幸娟(2016)。《音樂治療—中國古代醫學與音樂治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風美茵(2011年11月)。〈從《內經》初探和詮釋古琴音樂療法〉 (博士論文)。“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三屆中醫藥與亞健康國際學術大會”發表之論文,北京。

李春源(2011年11月)。〈古琴音樂養生療法〉。“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發表之論文,廣州。

李春源(2011年11月)。〈儒、釋、道琴樂作為養生及音樂治療的探索(“古琴音樂養生療法” 續篇)〉。“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發表之論文,廣州。

上海中醫藥大學(2017年1月5日)。〈五音入五臟——中醫五音療法探析〉。每日頭條,取自:https://kknews.cc/health/2aneg89.html。

柯弦(2017年10月14日)。〈音樂最早用於治病?古典音樂的藥用功效〉 。大紀元,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17/10/13/n9730806.htm。

佚名(2013年7月18日)。〈中醫的音樂療法〉。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取自http://lous.ee-health.com.tw/drlou-daily-care-recipe.aspx?cat_main=2&cat_sub=207&article_id=19269584-5081-4de4-8f48-48b4ec3a20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