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谋划建设合肥-芜湖高速磁悬浮轨道"……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10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设成就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合肥市交通运输局重点介绍了“十三五”以来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情况及“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十三五”发展成就



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

目前,合肥公、铁、空、水综合交通基础网络已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合肥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铁路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全国19个重要的综合铁路枢纽之一,“十三五”以来,合肥“时钟型”高铁枢纽进一步完善,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71公里,其中快速客运铁路375.4公里,铁路网密度588.6公里/万平方公里,远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我市已与4个直辖市互通高速动车,17个省会城市互通高铁动车,15个省会城市开行普速列车,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上海,3小时到杭州和郑州,4小时到北京和福州,合肥高铁当日往返通勤圈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展。

商合杭高铁穿行在巢湖尖山湖薰衣草花海中。

航空发展取得突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被国家定位为区域性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现有4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运力,执行定期航线90条,通航城市57个。“十三五”以来,新桥机场主要运营指标持续高位增长,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228万人次,年均增长16.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2018年7月,庐江电力通用机场成为全市首个获批建设的通用机场,2020年1月,肥东白龙、肥西官亭通用机场选址获中央军委批复,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合肥正加快形成以新桥机场为枢纽、省内支线机场为支撑、通航机场为补充的辐射长三角、连通全国、对接全球的航空运输体系。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公路骨架不断完善。以合肥为中心,覆盖市域、辐射城际、连通苏浙沪的公路网正在形成。目前,合肥公路总里程达2.1万公里,公路密度达183.6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增高速公路32.08公里、扩容升级136.34公里,通车总里程482公里,“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由合肥出发的高速公路已覆盖合肥都市圈内所有市、县。国省干线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建、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653公里(含在建259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823.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06公里,基本实现市县通一级公路及合肥与周边都市圈城市间有一条高速、两条一级公路标准的国省干线连接的目标。农村公路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25万公里,完成投资220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6万公里,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肥西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巢湖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合肥绕城高速。

水运航道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水运发展进一步加快,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店埠河航道改造工程、派河航道改造二期工程、合裕线航道改造升级工程已基本完成,合裕线、店埠河航道条件全面改善。目前,合肥市内河航道总里程706公里,通航里程472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78公里,拥有千吨级以上泊位61个,合肥港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内河港口之一、长江支流上规模最大港口、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年综合通过能力达5500万吨、50万标箱,年均增长21%。引江济淮工程加快建设,未来将实现江淮航道在合肥境内沟通,省内南北水运大通道初现雏形。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综合运输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运输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合肥市全年旅客运输量1.2亿人次,货物运输量4.23亿吨。其中,铁路客运量增至4630万人,货运量达230.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7.7%和67.3%,中欧班列全年发运368列,比上年增长152%;公路客运量6652万人,比上年减少10.5%,货运量3.6亿吨,比上年增加5%;民航客运吞吐量1228万人,货邮吞吐量8.71万吨,分别增长10.5%和24.8%,起降架次9.51万架次;水运货运量达622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合肥港吞吐量达38.6万标箱,同比增长26.6%;2019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寄递服务业务量、快递服务业务量分别完成149.8亿元、1.97亿件、6.52亿件,同比增长44.84%、18.09%、37.87%。

合肥公交市府广场站。

公共客运服务显著改善。合肥市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坚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和民生定位,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2020年9月,合肥市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区新增或更新公交车1207辆,市区公交车辆达5539台(折合7104.6标台),公交线路280条,营运线路总长度4603.1公里,分别增长27.86%、62.79%、75.73%。为改善市民候车环境,将市区公交站亭更新改造项目列为2019年为民办实事事项,目前已新建(更新)2000余座公交站亭。轨道交通1、2、3号线投入运营,初步形成城市地铁线网,线路总长89.62公里,2019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8亿乘次。推进公交路权优先建设,建成公交专用道17条,专用道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18.8公里/小时,公共汽电车正点率从68.8%上升到88.4%,公交出行可靠性得到有力保障。按照“快线+干线+支线”的城市公交线网结构,着力构建分级管理、分层运营的城市公交线网体系。交通一卡通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公交实现“扫码乘车”全覆盖,实施公共交通90分钟换乘优惠政策,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从81%上升到92.3%。

“十四五”发展规划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开展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合肥-芜湖-宣城-杭州、合肥-池州-温州等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合肥新桥机场S1线、合肥-巢湖、合肥-淮南等市域(郊)铁路项目建设。谋划G60走廊合肥至芜湖高速磁悬浮轨道规划与建设。争取“十四五”末,轨道交通已建及在建规模达到500公里,全面对接都市圈城际轨道网。加快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建设,支持合肥新桥机场开拓加密国际航班航线,持续提升新桥机场航线网络覆盖面、航班频次、航班衔接率等指标。

加大与长三角国际化物流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成庐江、肥西官亭、肥东白龙等通用机场。全面补齐水运短板,持续高位推进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前期工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建成“一网四线”(“一网”即环巢湖高等级航道网,“四线”即合裕线、引江济淮江淮沟通线、菜子湖线和兆西河线四条外向型通道)高等级航道网近500公里,实现江海直达运输。实施《合肥港总体规划(2035)》,整合港口资源,加快重点港区和码头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提升航运服务功能,着力构建江淮航运中心,打造合肥国际始发港。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示意图。

推动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实施合肥都市圈城际公交一体化,推动公交客运化与客运公交化的差异化发展。巩固“公交都市”创建成果,大力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鼓励和规范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发展。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和农村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畅通农村地区物流渠道。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参与长三角国家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轨道交通“一码通行”,构建以交通运输综合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多维度科技管理平台。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推广应用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低碳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进货运车型换代升级,实现城市公交、出租汽车车辆的纯电动化。持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放管服”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新能源公交。

全力开展交通强国试点
今年8月,在省交通运输厅上报交通运输部的《交通强国建设安徽省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扬皖所长,打造合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试点”,计划通过5年的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提升枢纽能级,形成高质量的枢纽经济和高效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实施枢纽运输能级提升工程。争取与区域航空枢纽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引进3家以上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物流集成商在合肥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发挥合肥江淮港口综合枢纽的区位优势,重点培育合肥港至长三角其它大港集装箱江海河联运航线。建成“城市大脑”,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实施枢纽智慧服务创新工程。推进数字交通建设,建设合肥综合交通数据中心。以出行即服务为导向,发展综合客运一体衔接的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推动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手机智能联程导航、自助行李直挂、安检互认等智慧出行服务。推进货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构建跨方式、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支持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推动无人驾驶在枢纽场景示范与应用。5G无人驾驶车辆行驶中。实施枢纽站城融合联动工程。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站、合肥南站、新合肥西站等“一场三站”综合枢纽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一体化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衔接保障联动机制。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建设导向,升级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建设模式,优化轨道站点周边功能产业布局。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口、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实施枢纽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巩固提升合肥高铁南站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全市各类交通枢纽综合治理效能。探索国铁铁路枢纽场站由地方推进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模式,实践铁路枢纽用地立体分层设权、分层出让。制定轨道场站用地综合利用政策,形成轨道交通节地的合肥模式。探索在交通枢纽领域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证券化试点。

合肥南站。

实施枢纽产业经济集聚工程。加快交通装备制造、交通旅游、交通金融等交通关联产业发展,培育枢纽经济。支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公交、出租汽车的装备推广应用。着力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新能源、新基建、新业态等泛交通业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全面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

全面启动实施沪陕复线、京台西绕线、合芜杭二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深化沪蓉高速复线的前期研究并争取早日开工,新增改建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11处,实现既有绕城高速与市区快速路无缝对接,争取“十四五”末,高速公路已建及在建总里程达1000公里。全面建成G206(吴山至南岗段)、G329合肥段、G312柘皋至滁州段,实现境内普通国道全部升级为一级公路,实施方兴大道东延、徽州大道南延、对G312合六路,S105合马路等重点干线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预计“十四五”末,合肥市域一级公路里程达1000公里,合肥都市区快速路达500公里。


往期精选


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合肥开展督察

严禁借机集体补课!合肥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出台!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市政府出台意见,这类老旧小区优先改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