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城市说 | 合肥,你变了!
01
变得更优秀了
这五年,合肥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合肥的GDP逐年都在增长,不断的进步,更在2020年,成为安徽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2021年前三季度,合肥生产总值8206.66亿元,同比增长10.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和0.2个百分点。
合肥金融广场效果图
“七普”数据显示:合肥新增人口居长三角城市第三,居为全国第六,即将迈入千万级人口大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仅次于上海、苏州、杭州、温州和宁波,居于邻省省会南京之上。人口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繁荣度的晴雨表,也是城市发展潜力的象征。
02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运势方兴。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合肥的“包容”。
从让中科大顺利“安家落户”,到成功引进京东方;从引进长鑫半导体,迈出踏上集成电路“风口”的关键一步,到2017年与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再到去年对蔚来的投资,合肥做出的每一步都“赢”了。
这五年,在遵循市场规律与趋势的前提下,合肥市坚定不移开展“双招双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紧牵项目落地的“牛鼻子”,打造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强磁场”。
这些年,合肥紧随时代潮流,致力于打造合肥都市圈,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接通南北,大力发展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型产业,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做了很多“无中生有”“新题大做”的文章。
03
变得更年轻了
逐梦城市梦想,跨越赶超的步伐更加矫健,下好创新“先手棋子”,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尽显独特风范。
在科技创新方面,合肥争当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开拓者”聚力打造创新高地,目前,合肥有一大批“国之重器”的科学装置,也有大批科技人才,更有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问世。
在产业创新方面,合肥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一批战新兴产业,其中,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获批数量居全国第4位、省会城市第2位。
在机制上,合肥市也做出了创新,2020年,合肥市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出由市级领导分别担任12个重点产业链“链长”“链长制”,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04
变得更健康了
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入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启动建设,巢湖全湖水质达到IV类,出湖入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这五年,合肥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实现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浓度(PM2.5)从2014年以来连续7年“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8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首次清零;入选空气质量改善全国十佳城市;成功申办第十四届“园博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合肥答卷”。
05
变得更幸福了
这五年,合肥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际行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大力提升人民幸福感,多次跻身中国十大幸福感城市。
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卫生方面,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互联网+”智慧医保。
在教育方面,着力学校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施集团化建设推进工程。
在交通方面,把“堵点”变成“亮点”,着力构建空间优美、安全有序、人民满意的交通新发展格局,链接城内,通达城外。
在乡村振兴方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施策、精准施策,促进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三手”联动。
合肥之变仍在继续
未来的发展让人拭目以待
展望今后五年,合肥将聚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新兴产业聚集的产业名城;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勇闯改革开放新路的活力之城;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之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文化之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
合肥,正在努力争当全球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全国战新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等生”、全省“三地一区”建设的“领头雁”。
(来源:凤凰网安徽)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