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历史佳绩!西浦学子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多项大奖
X J T L U
近日,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成绩公布,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团队获得ICM两个特等奖提名奖,特等奖提名奖获奖队伍仅为全球所有16059支参赛队伍的前1%;同时获得MCM 和ICM共计12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系大一学生陈邱奕、朱祯尧和季啸天首次参加该竞赛即获得特等奖提名奖殊荣。这也是西浦历届大一学生团队参赛的最好成绩。
从左至右依次为:朱祯尧、陈邱奕、季啸天
#1
没有标准答案的
解题方案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以下简称美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模竞赛。赛题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中,参赛队需在四天内,就选择的赛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据悉,该竞赛与像普特南数学竞赛(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等其他数学竞赛不同的地方在于,此竞赛着重于研究、创意、团队合作、沟通以及结果的辩护,竞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
“该竞赛要求参赛者具备较为丰厚的数学积累和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突出考察参赛团队三项能力:一是建模,即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二是编程实现能力;三是写作,即要以清晰的逻辑和表达将解决思路和方案呈现出来。”大学数学系指导老师魏法金博士表示。
“参赛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和发散的思维能力。”特等奖提名奖得主、大二学生贾瑞杰说,“最关键的是要运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呈现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而模型会涵盖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因此,顺利完成美赛要求参赛者对所选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考量。单一的数学逻辑无法得到一个符合实际的思路。”
斩获特等奖提名奖的大二团队。从左至右依次为:贾瑞杰 和他的队友董承昊、黄子涵
陈邱奕补充道:“想象和假设能力也是美赛颇为看重的一点。比如,19年的美赛题中涉及‘给龙安家’的方案。对于龙这种没有存在依据的生物,模拟它的生长模型、捕食效率和生活环境会让一些人毫无头绪。但脑洞大的同学反而觉得这个题有意思,可塑性强。正是龙的特殊性允许了大胆假说和各种可能。”
大学数学系主任张锐博士表示,美赛的设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学生要综合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去学习解决具体问题所需的新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创造力提出解决方案。
“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个人意志,还有团队合作都是很大的挑战和锻炼。”她说。
#2
理论+实践+沟通
研究导向型教学实践
负责组织今年的学生参赛活动的魏法金博士介绍说:“参加比赛和课堂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两种不同的经历,学习的动机和关注点有明显的差异。课堂学习,学生至少要通过考试,他们的关注点聚焦在知识点以及做题上。而参加美赛,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实际问题,考虑的是具体要怎么做,学什么能派上用场;因此学习的目的性就十分强,学完了就操作。”
“对参赛学生来说,这就是一次科研活动的演练,形式与博士生做科研是一样的,首先要找到问题,一边学一边探索解决方案。”他补充说,“实际上,这与实际工作的情形也是相似的,也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还要团队合作、沟通协调。”
来自大学数学系和应用数学系的部分指导老师。前排从左至右为张锐博士、牛强博士;后排从左至右为魏法金博士、陈皓然博士、刘刚博士。
近年来,在大学数学系带领和其他数学系老师积极参与下,美赛成绩逐年有所突破。数学系一直重视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美赛,不断投入教师资源指导和培训学生备赛,包括组织校内老师进行数学建模系列讲座,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建模讲座和美赛介绍和指导,组织校内模拟赛,另外还拨出专项资金资助学生参赛所需的报名费用。“我们将指导学生参赛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这也是数学系研究导向型教学的一项重要实践。”魏博士说道。
记者:陈雅迪 邵佳妮
编辑:寇博
摄影:薛冰希
新媒体、监制:袁小婉
公示 | 西交利物浦大学2021年
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材料初审的江苏省考生名单
公示 | 西交利物浦大学2021年
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材料初审的广东省考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