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研究》论文精粹 || 关成华等:财政政策工具与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
财政政策工具与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
关成华 邱英杰 袁祥飞
科技企业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往往亟需资本、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各国政府普遍通过建设孵化器来扶持科技企业发展。近年来,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孵化器在我国发展迅速。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孵化器4069家,较上年同比增长25%,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对孵化器予以支持,包括股权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引导大量金融和社会资金进入创新创业领域,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作用,促进企业创新。本文基于2015至2017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据,使用部分共享投入的二阶段网络DEA模型,测算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效率、创新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股权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孵化器各阶段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区域间的差异性。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孵化器获得政策支持与知识创造、资金支持、平台规模正相关,与经营水平负相关;第二,股权投资和财政补贴对孵化器整体效率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第三,三类财政政策工具对孵化器分阶段效率存在不同影响。三类政策对孵化器创新研发效率均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税收优惠对孵化器成果转化效率起到显著激励作用;第四,财政政策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股权投资在东北地区创新研发阶段表现为正效应,财政补贴在东北地区整体和创新研发阶段表现为正效应,税收优惠在东部地区成果转化阶段以及西部地区整体和创新研发阶段表现为正效应,税收优惠在东部地区整体和创新研发阶段以及西部地区成果转化阶段表现为负效应。实证研究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为:一是要合理配比,实现创新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的协同增长;二是要寻求转型,建立市场化的孵化器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三是要区分阶段,在创新研发阶段将财政补贴作为主要政策工具,在成果转化阶段将税收优惠作为主要政策工具;四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精准制定财政政策。
本文的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包括:第一,基于全国孵化器统计数据,将研究范围扩展到2015—2017年全国所有类别孵化器中,不再局限于国家级孵化器或区域孵化器;第二,使用一个改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测算模型,即部分共享投入的二阶段DEA模型;第三,将孵化器效率作为结果变量,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股权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效应;第四,进行财政政策效应的比较分析,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孵化器整体效率、创新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同时对区域间差异性展开讨论。
作者简介:
关成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英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袁祥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专项基金“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年度统计数据分析”(2018WTY0800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项目“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路径研究”(Z181100007418004)。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文责自负)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18年第12期
策 划:邢 丽
采 编:何利辉 于婧华 周广帅(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