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

JCSU 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 2023-01-19

作者:康灵,林松,李玲,夏忠梁(沈阳体育学院)

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 年第 1 期
论文摘要目的:系统梳理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化问题,推动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方法:运用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方法,以CNKI 收录的584 篇期刊、硕博论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1)随着身体功能训练理念的普及,其适用领域由竞技体育逐渐扩大到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领域;研究热点围绕主要身体功能训练这一主题,聚焦功能性训练、功能动作筛查、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等。(2)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系统化”不足;缺乏持续研究;研究范围的发展结构不平衡;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不足。(3)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一是系统整合,推进相关研究的“碎片化”状态向“系统化”状态转变;二是要促进学者、机构等合作网络的稳定形成;三是促进研究结构的均衡以及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体能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等体育基础学科的研究更加深入,传统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大幅度更新,其中以欧美等体育强国在体能训练领域的研究最为突出。而在新的体能训练理念中,功能性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被广泛接纳并使用。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力链、恢复和再生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在过去的两个奥运备战周期中,身体功能训练被引入应用到我国多支国家队体能训练实践和运动损伤康复中。近年来,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体系在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的教学和训练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理清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状况及演进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缺憾;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和硕博论文数据库。在数据库中以“身体功能训练”“功能性训练”“动作筛查”“FMS”并含“体育”字样为主题词检索 2009 年 1 月 1  日—2019 年 3 月 5 日的全部文献,共计检索到 584 篇。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使用 CiteSpace V 软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演进历程、引文节点文献所表征的研究前沿在 JAVA 环境下绘制知识图谱。梳理我国 10 年来在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功能训练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变化特征

 

发文数量呈时序变化特征是衡量某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参数,发文量的变化能够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等动态演进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发展趋势。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论文在 2012 年以前相关研究较少,分析原因认为:这个时期是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国家为了强化奥运备战工作,在 2011 年首次引进和吸收美国 AP 公司的身体功能训练理念,这是我国竞技体育在体能训练领域一次创新性实践探索。这阶段呈现出的科研成果都是围绕身体功能训练理念的起源、释义、训练体系与训练机制分析、评价与测量等进行理论层面探索,实践性研究成果很少。2012 年到 2016 年,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相关研究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 年到达顶峰,发文量 145 篇,占总发文量的 25%。从竞技体育角度看,身体功能训练这种全新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为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教练员和运动队广泛认同,随之大量的科研成果呈现出来。另外,许多学者将这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移植到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2017 年至今仍保持较高的科研成果产出数量,表明身体功能训练研究在新一轮奥运周期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在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仍然会成为研究热点。

 

2.2  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前沿热点分析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出现频次越高,表明被关注程度越高,它所反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就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运用 CiteSpace V 软件,对 584 篇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最终生成可视化图谱(图1)。

 

图1  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热点

 

从图 1 和表 1 可知,身体功能训练领域中功能性训练、功能动作筛查、体能训练、 FMS、运动损伤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对象以运动员和学生为主。这些关键词是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高频率和高中心性词,既代表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又是后续研究的研究基础。


表1  身体功能训练研究高频及中心性关键词一览


功能性训练是出现频次最多(231 次)且中心性最高(0.62)的关键词,表明“功能性训练”被高度关注。1997 年美国学者 Gary Cook 首次提出功能性训练,他认为功能性训练是将人体运动看作一个完整的运动链,通过寻找人体运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功能性训练的本质是有目的的训练,是在运动适应理论基础之上,以与身体的功能和针对目标运动的专项性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的训练。核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动作准备、FMS 测试、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随着功能性训练理念的普及,国内外专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Santana 认为功能性训练是结合身体功能和专项目标而制定的训练;Michael Boyle 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不借助器械,以脚为支撑的稳定控制和本体感觉的多平面练习;O'Sullivan 和 Susan B 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以恢复患者的非代偿性功能为目的,通过对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评测,继而设计针对性训练任务和干预措施。我国学者张英波提出身体功能训练是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为目的,通过加强核心柱功能和动力链效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李燕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以神经系统功能开发为主导的人体运动功率和效益统一的训练体系;沈玉梅指出功能性训练主要是针对不同部位的运动障碍改善运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学者们对功能性训练的定义有着不同解读,但大都强调整体均衡发展和整体动作模式,强调动作和运动技能的提升,强调多关节、多方面、多系统的身体练习,强调发展机体的弱链,强调躯干力量、核心力量,强调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功能性训练是在对受试者身体功能评估的基础上,以强化机体薄弱环节、改善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多关节、多平面的训练模式,是不断优化人体运动功能的过程。

 

功能动作筛查和 FMS 是第 2 位和第 4 位的关键词。动作筛查由深蹲、上踏步跨栏架、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仰卧单举腿、俯卧撑和旋转稳定性 7 个动作模式构成,每个动作有 4 个等级,分值为 0 分、1 分、2 分和 3 分。功能动作筛查旨在发现个体身体基本动作模式的障碍或缺陷,是评估损伤风险、预防损伤的有效措施,构架起了医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桥梁,使运动训练和康复更加科学合理。在竞技体育中 FMS 一般用于检查运动员的关键动作模式是否正确有效,并排除掉危险的、对运动员健康有威胁的运动模式;也用于评估受试者身体功能状况。Kiesel 指出,FMS 总分在 14 分以下的人群损伤概率明显高于 14 分以上的;我国学者朱佳华等也指出,FMS 评分低于 14 分,受损伤的风险比常人高 15% ~ 51%。综上,动作筛查既能评估受试对象的身体功能状况,识别身体的薄弱环节,也能够帮助评估运动参与者的损伤风险、暴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与纠正训练,显著提高综合评分。因此,重视 FMS 的预测作用,能帮助竞技体育领域的运动员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也能够测定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升运动能力。

 

体能训练排在第 3 位。功能性训练作为体能的下位概念,是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与传统体能训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张健等认为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都是通过骨骼肌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张有明指出身体功能训练作为新型体能训练体系,是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史衍则强调身体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结构重建与体系完善基础上的专项化、个体化发展,所以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体能训练的方法主要是身体在稳定状态下,通过大运动量或器械等对机体施加阻力,使完成某项技术动作的主要肌肉的力量素质得到提高。训练内容以速度、力量训练为主,训练形式以跑步、大强度力量训练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认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体能训练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训练方法较为单一,专项化程度不高;重视大肌肉群力量训练,不重视动作优化、平衡协调训练和神经控制能力训练等。身体功能训练则更强调练习方法与目标运动方式的一致性、动作的整体性、核心部位的作用、本体感觉与神经控制能力,以及多平面运动形式等。在训练过程中,主要通过不同的训练内容(核心区力量练习、plymetric training、Olympic lifting、稳定性练习)和手段(核心力量训练、静力性训练以及离心训练等)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身体功能训练是全新的体能训练理念,在竞技体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使我们对体能训练、损伤恢复等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

 

运动损伤是频次和中心性排在第 5 位的关键词。在康复医学领域,功能训练主要用来帮助身体运动功能残障人士克服机体障碍,恢复基本运动能力。在竞技体育领域,身体功能训练最初是加强体能的训练方法,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逐渐运用于损伤康复。以排球项目为例,排球是间歇性的、短时间爆发式的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快速的移动、起跳以及落地等,损伤部位主要集中于肩关节、腰骶部及膝关节周围。跆拳道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的损伤多发生在下肢,加强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和关节活动度等身体功能练习,能较快促进运动员的损伤恢复。在军事训练领域,唐桥等利用 FMS  和 YBT 两种身体运动功能测试方法相结合,预测中国优秀军事五项运动员潜在的损伤风险。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通过功能筛查能够发现运动员身体功能障碍,包括人体弱链、身体不对称现象以及动作模式的质量等,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纠正与干预,降低潜在损伤发生的风险;同时在恢复治疗阶段辅以身体功能训练,对控制和治疗伤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和青少年是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学者高度关注的群体,出现频次分别排在第 6位和第 7 位。国外学者指出,青少年参加精心设计、准确指导、严格监控的抗阻训练可以使其力量和爆发力得到提高;建立正确的功能性运动习惯,也有利于保持其骨骼系统的强壮。运动员和青少年的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是国家体育水平的反映,通过身体功能训练能够纠正并改善动作技能,强化薄弱环节,提高运动能力和素质,并积极预防运动损伤、恢复伤病。

 

当前身体功能训练已被很多国家采用,为众多运动员服务。近几年,在以服务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模式下,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研究程度不断加深,研究内容多样具体,相关研究与应用逐步向全民健康、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康复和特殊人群辐射并形成需求旺盛、蓬勃发展的态势。


2.2.2  关键词时区分析


图2  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研究主题时区图

 

研究主题的分布及演化能够直观地体现不同时区内的热点领域、分析视角以及研究趋势的动态发展变化。运用 CiteSpace V 绘制 2009 -2019 年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时区图(图2)。通过对时区图的解析和关键词的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可知,功能性训练和动作筛查一直是身体功能领域的研究热点,2009 -2012 年更倾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基础;2012 - 2014 年科研人员集中关注竞技体育领域,将功能训练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以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有效提升竞技能力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功能训练研究主题多样,研究内容深入,横向及纵向分化逐渐加快,宏观与微观研究相互交叉与结合。2014 年后学者们开始将关注点逐渐分散到学校体育等领域,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学生、身体素质等关键词开始出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3  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演化分析

 

文献间的相互引用反映了一种学术传播现象,频繁被引用的文献表明在概念、理论或方法上被多数学者认可,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相当的贡献。表 2 中 10 篇高被引文献发表年限均为 2014 年以前,研究主题多为身体功能训练相关理论、实践与应用等,分析原因认为:2011 年我国首次引进和吸收美国 AP 公司的身体功能训练理念,学者们对身体功能训练的相关研究大都处于探索和引入阶段,理论研究较多,而后续相关研究是以前期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实际运动项目开展相关研究,故孙莉莉、李丹阳等学者的理论概述性文章被引用次数较多。

 

表2  身体功能训练研究领域共被引前 10 的文献概况


2.4  核心作者分析

 

研究者是学科发展演进过程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内生力量。根据普赖斯科学定律,将发文量为 3 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当前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核心作者,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列出发文量在 4 篇及以上的 14 位作者(见表3)。


表3  身体功能训练领域发文量前 14 作者一览


发文量最多的是首都体育学院的尹军,发文 9 篇,研究主题包括身体功能训练、动作筛查以及损伤康复等。河北师范大学的赵焕彬发文量为 7 篇,他主要关注功能动作以及高校体育和少年儿童身体功能训练等方面。邓运龙发文 6 篇,关注点主要为军事训练损伤和康复训练等。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军事与体育学教研室的黄文砚主要研究领域为损伤预防以及功能动作干预。我国身体功能训练核心作者的关注点与该领域热点前沿基本吻合,表明学术共同体内的核心作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在力量。


虽然围绕“身体功能训练”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加,但在该领域持续深入研究和公开发表 4 篇及以上论文数量的研究者仅为 14 人,核心研究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较为欠缺,多数研究者未能持续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以身体功能训练为主的研究方向。

 

2.5  核心机构分析

 

稳定的科研团队不仅能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也能够提升研究成果产出能力,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从图 3 可以看出,身体功能训练研究机构多为专业体育院校或综合院校的体育学院,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共 32 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科研机构,然而节点间的连线并不多,表明大部分相关科研机构缺乏合作,科研团队较少,大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研究。这样难以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难以全方位的提升相关研究水平。从各机构发文量来看,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处于领军地位,发文总量占 CNKI 身体功能训练相关研究(2009 -2019 年)发文量的 12. 33%。

 

图3  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结合核心作者分析,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密切相关,尹军、赵焕彬、姜杨、张英波等学者所属单位分别是首都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这些研究机构在身体功能训练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身体功能训练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相关研究的水平,为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3  问题与展望

3.1  问题

3.1.1  理论建设与实践应用需“系统化”

 

美国体能训练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具有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等特征。我国为了备战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提升竞技水平,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引进体能训练,2009 年引进身体功能训练,并将其应用于训练实践中。但在专项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各阶段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内容与手段的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控制、训练过程的监控以及训练效果的评价还不是很清晰,在实践应用中,应科学把握系统化训练过程,提升竞技水平。

 

3.1.2  稳定合作网络和持续研究方向的形成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知识图谱的分析结果看,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多以个人为研究团队,只有少数研究者组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该领域多数学者研究成果低于 3 篇,未达到核心作者发文数量,甚至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文献只有1 篇,没有在领域内进行持续研究,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3.1.3  研究范围的发展结构不平衡,研究空间有待扩展

 

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看,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相关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领域,以服务竞技体育为核心,提升运动水平为目的。部分研究成果虽向群众体育、大众健身领域辐射,但研究深度与范围有待挖掘,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和特殊群体。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2016 年已达 1.44 亿人,软组织挫伤、骨折以及创伤后期并发症等是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损伤,当前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运动干预以增强老年人体质,加强肌肉力量等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对于其他特殊人群的相关研究也较少,研究广度和深度均有待加强,相关科研成果总体表现出竞技体育强、健身领域弱的特征。

 

3.1.4  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我国身体功能训练总体研究成果颇丰,但大多数研究学者未能持续研究,单篇率较高,成果的影响力较低;另外,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存在发表层次较低、被引率低的情况,且多数研究成果仅局限于体育学科领域,未被其他学科引用,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缺乏其他学科的关注度、传播度及影响力,成果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2  展望

 

近年来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但整体上仍处于学科借鉴阶段。首先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取其精华,整合各种训练理论、方法与技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现状,创新发展适合中国、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方法。其次,稳定的合作网络有利于领域知识的相互传播与转化,持续研究是提升科研成果影响力的前提,因此,要促进合作网络和稳定研究方向的形成。最后,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将身体功能训练与康复治疗更紧密结合是帮助身体运动功能残障人士克服机体障碍,恢复基本运动能力的主要方法,促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变革,加快中国体育训练的发展,进而推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备注:欢迎转载,需要开白者请留言)


文献来源:
康灵,林松,李玲, 等. 中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7(1) : 125-130.

更多阅读:
单臂力量训练,对侧手臂不练也能获益?
JAP:体能停训后的“保鲜期”可以有多久?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新书推荐:美国身体活动指南科学证据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