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局面的营养状况体格明显改善,膳食质量普遍提高。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
报告显示,成人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了一半(50.7%)。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
此外,我国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显著下降,成年居民职业性、家务性、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总量逐年减少。尤其是职业性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身体活动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成人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部分膳食因素在改善,但是大部分人群的膳食质量仍不理想,比如高钠摄入、水果摄入不足、水产鱼类摄入不足等。
报告重点指出,高油高盐摄入仍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逐渐上升。
我国人群烹调盐平均摄入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水平,烹调用油的摄入量仍较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烹饪油食用量增加幅度较大。
对于长期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过度消费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的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居民糖摄入平均水平不高,但是3-5岁儿童的糖功能比高达4.8%,应引起重视。
我国居民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只有20%的成人全谷物的日均摄入量达50g以上。深色蔬菜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的水平。人均水果摄入量较高的城市人群仅为55.7g/d。
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鱼虾类的平均摄入量24.3g/d,多年来没有明显增加。目前大豆类消费率低,消费量不足,约40%的成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我国居民饮酒行为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日均酒精摄入量≥15 g)。我国成年男性居民饮酒率为64.5%,女性为23.1%。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男性为30g,女性为12.3 g。
报告还指出,食物浪费问题严重,营养素养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居民存在营养知识缺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等问题。对于科学选择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不足。
《报告》指出,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报告提出以慢病预防为目标,全方位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报告汇总了与慢性病相关联的膳食因素。慢性病风险降低的相关联的膳食因素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过多摄入可增加慢性病风险的膳食因素则包括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含糖饮料、油脂等。
《报告》强调了膳食模式的重要性,指出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查看)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发布
苹果醋和运动饮料,哪个更抗疲劳,增强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