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他们的故事在这里

读库小报 2020-08-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羊顿老师 Author 羊顿


淡入
内景:会议室—傍晚

读库芍药居办公区会议室,窗外的街灯已经在悬铃木之间亮起。室内,窗户两侧的墙角一边是零食柜,一边是饮料柜,玻璃柜门上方是二维码,下方贴着白纸黑字:请勿忘记付款。

图书编辑甲,男,四十多岁,毛寸发型已经稍长,胡子稍长,坐在桌旁。桌子另一边,营销编辑乙,女,二十多岁,短发。

编辑甲(抱着双臂,眼神从饮料柜上转向对方):读一本书,需要理由吗?

编辑乙(上身前倾):不需要吗?

编辑甲(放下胳膊,转向饮料柜):需要吗?

编辑乙:(微笑,声音不高,直视对方):需要!

——科幻连续剧《字与纸之歌》第一集第一场



“医学大神”十四册已经正式上架。这套书的编辑工作从三月就已经开始,总算告一段落。在我忙得秃头烂额的大半年里,市场部的兄弟不断前来骚扰:杨老师,请问读者为什么要读这套书?


面对他们的逼问,我只好一边薅着头发,一边拼命思考。虽然也算找到了几条,但老实说,他们想要的答案,我并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套书。


希望这几句话能帮我抵挡市场部的追杀。



因为他们


为什么要出这套书?首先是因为他们——救过我们N次的这些个人:


维萨里(1514–1564)、哈维、詹纳、塞麦尔维斯、莫顿、南丁格尔、菲尔绍、巴斯德、李斯特、科赫、奥斯勒、埃尔利希、班廷、弗莱明(1881–1955)。


最早的出生在1514年,最晚的去世于1955年,“医学大神”系列呈现的就是这四百年现代医学发展史上功勋最为卓著的十四位牛人。我们的生命和健康都曾受惠于他们,他们是整个人类家族的救命恩人。


我们每个人胳膊上都有朵小花,我的是因为种过牛痘疫苗。如果你和我一样,那我们应该感谢詹纳,是他发明了牛痘疫苗;如果你是只种过卡介苗、没种过牛痘的小朋友,那你更应该感谢詹纳,正是他在全球大力推广牛痘疫苗,才让人类得以在1977年彻底消灭天花——不必再担心天花病毒,后来出生的孩子连种痘的苦都免了。


我们每个人都去过医院,领受过白衣天使的照拂。我们应该记住南丁格尔,是她以一己之力让“护士”真正成为护士,让“医院”真正成为医院。读过《提灯照世:南丁格尔与现代护理》,你才可能想象得出在她之前的护士和医院是一番什么模样。


五百年前出生的维萨里,是第一个真正为人类打开人体的人,《人体构造》一书也成为实证解剖甚至现代医学的开端。


哈维沥血叩心的一生都在研究人类的心与血,他最早提出的血液循环论已经写入中学课本,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


塞麦尔维斯可能是十四人中知名度最低的,与梵·高一样,他的价值在悲惨的死亡之后才为世人所知。


Dr Morton不是博士,甚至算不上医生,他不学无术、行迹粗鄙,却在投机钻营之间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帮助人类征服了疼痛。


……


这十四个人,每一位都当得起“大神”的名号,每一个名字都值得人类铭记。他们的人生不仅仅属于个人,也是医学史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也一定有很多人想要知道。


而且,他们每一位都是有故事的人。

 


因为他们有故事


都是古代的西方人,空间上要远跨重洋,还和我们隔着几个世纪的时光,又都是曾为人类家族做出卓越贡献的大牛,怎么会没有故事呢?


真正有必要拿出来作为理由的,大概是这些故事和我们的关联。


即使广告法允许,我也不会允许自己说这套书和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必然的联系。对我们出版方来说,这套书是非做不可的,但很难说某个读者非读不可。毕竟,你不认识詹纳,医生也不会拒绝给你接种疫苗;住院的病人把南丁格尔写作男丁哥儿,护士们也不会拒绝服务。但是——


某个人与某个人总会存在关联。


排在第十二位的大神埃尔利希从小是个偏科生,中学毕业时考作文,他只能憋出两行字,但他很喜欢化学,因为他有个叫魏格特的表哥,是位医生,而且专攻显微染色技术。埃尔利希对化学的痴迷,以及后来能利用染料探索出治疗梅毒的“魔弹”洒尔佛散,都源于他在表哥的显微镜下看到了一次奇怪的染料染色现象。魏格特曾经参与第十位大神科赫的细菌学研究鉴定,而埃尔利希也旁听过鉴定会,于是让埃尔利希后来的研究和科赫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


这套书的十四个大故事中包含无数的小故事,这种偶然而又关键的关联比比皆是。故事中的人物之间如此,故事里的人和故事外的读者之间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连接呢?我们现在还无法回答。但也许一百年之后的某本人物传记中会呈现这种关联。


某颗心与某颗心总会存在关联。


朱石生老师的文字平实、克制,评论不多,更没有煽情的段落,但准确可靠的细节和不动声色的描摹总会不经意地击中人心。很多审校老师在吭吭哧哧的辛劳中总会给我发来“笑死”或者“哭了”之类的表情,比如这枚催泪弹:


……八点整,艾伦医生踏入诊所走廊,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病人们分坐两边,如同两排穿着衣服的骷髅,骷髅们形容枯槁,一双双炽热的眼睛却紧盯着自己。没人说话,但艾伦知道病人们在等待什么。他尽量保持平静,声音有点嘶哑地说:“我……我想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东西。”


他不敢面对那些涌出的泪水,匆匆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8月10日,艾伦开始给病人注射礼来公司提供的样品胰岛素。


——医学大神13《大成若缺:班廷与胰岛素》


读者身受冲击与感动,当然是作者的笔力使然,但更大的感染力还是来自心脏的跳动吧——对了,这样说可能不合适。毕竟,虽然东西方的古人都曾经认为心脏是思考或感觉器官,但排名第二的大神哈维,早已用毕生的心血为我们证明了心与血的真正关联。


某件事与某件事总会存在关联。


梅毒特效药洒尔佛散推广之后,一家只有一个人的报纸大力攻击:“真相!真相!法兰克福医院关于洒尔佛散的惊天内幕!”这位“自媒体”主编并没有医学上的证据,甚至没有科学上的思考,他只是听说这种药物里面含有砷,就认为其中必定含有剧毒,但另一点他很明白:这样的文章读者爱看。如此无端的攻击,居然把埃尔利希拖上了法庭,让晚年的他心力憔悴。出庭作证的次年,埃尔利希去世。


这事发生在一百年前,但如今仍在不停发生。有心的读者,将在这套书中发现不少与当今的世道存在某种神奇关联的情节。


某个道理和某个道理总会存在关联。


虽然已经改行做了十五年的IT工程师,但作为曾经从医十七年的专业人士,朱老师在医学发展史和人物传记的笔墨之间,也夹带了不少“私货”,那就是医学知识的科普:为什么个例不能作为疗效的依据?为什么古代缺乏有效药物?为什么要进行设置对照组的双盲实验?


几百年前牛人就已经参透的道理,到现在仍然有人想不通;早就被东西方学界扬弃的糟粕和思维误区,如今仍有人视作珍宝。这些应该但远未成为常识的常识,总和我们每个人存在关联吧?


一个个大有故事的故事,饱含人性与情感、理性与思辨,和当今的读者当然不是毫无关系。但它们本来与我们无缘,因为这些故事不在这里,而是封存在外文传记和医学文献的故纸堆里。


好在,有人愿意从事搬运工作。



因为他们的故事在这里


十四位大神的名字,我不知道大家对他们的熟悉程度如何,我只知道自己听过名字的也就一半,比如哈维、詹纳、莫顿、南丁格尔、巴斯德、科赫、班廷、弗莱明。

即使知道名字,大脑中存储的信息量也基本不超过这套书副书名所包含的信息:


沥血叩心:哈维与血液循环论

天花旧事:詹纳与牛痘接种

醚碑斑驳:莫顿与乙醚麻醉

提灯照世:南丁格尔与现代护理

天纵之才:巴斯德与人工疫苗

法则奠基:科赫与细菌学

大成若缺:班廷与胰岛素

格微济世:弗莱明与青霉素


信息反差最明显的是现代临床医学泰斗奥斯勒。


2016年,美国医学门户网站Medscape曾经评选“医学史上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医生”,排名榜首的就是威廉·奥斯勒。


整整一百年前离世的这个人,在医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呢?


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创始人之一,按书中人物的说法,这所医学院应该叫作“威廉·奥斯勒医学院”才对。


他被称为现代临床医学之父。


他为医学所做的贡献,不在于原创的重大理论和突破,而在于全面运用医学原理进行临床诊断的能力。在朱老师看来,对于一百年前的现代医学来讲,解剖、病理、免疫、细菌学、制药工程等各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一段段音频文件,而奥斯勒起到的就是音频播放器的作用。有了播放器,一段段音频文件才能成为人类可以接收的信息,否则,它们就只是数据而已。


这样的一位大神,居然连一条中文百科词条都没有——在我写作这篇小文的时候,国内百科网站没有,不太能上得去的中文维基也没有。


借用朱老师的比喻,“医学大神”的写作,其实也相当于一个播放器,把尘封于故纸中的数据转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信息。这当然是中文阅读的幸事。


是朱石生老师不厌其烦地检阅一本本大部头,为我们打捞出这些精彩而又陌生的人物和故事,无论你原来所知多少,总可以从书中得到或补充或颠覆的新鲜信息。从这个角度讲,他不是故事的生产者,甚至也不是讲述者,而是故事的搬运工。


现在,这些出自异域却属于全人类、出自古代却将永存人间的故事,已经跨越时间、空间和语言的藩篱,被搬到我们眼前。如果市场部的兄弟还是觉得非要一个理由不可,我只能说:因为他们的故事在这里。


回头审视自己的说辞,因为这十四个人值得了解也好,因为他们的故事足够精彩也好,因为故事已经被搬到眼前也好,其实都是这套书值得倾情书写、用心制作、大力推广的理由,至于读者购买或者阅读的理由,我还是提供不出——如果真的需要,他们自己一定能找得到。


作者的倾情书写已经完成,读库的用心制作正在进行,接下来……咦?市场部的兄弟都哪去了?



内景:会议室—上午

读库芍药居办公区会议室,明亮的阳光射在窗台。室内,窗户两侧的墙角一边是书柜,另一边也是书柜,透过玻璃柜门,隐约能看出几本“医学大神”的蓝色书脊。

图书编辑甲,男,四十多岁,刚理的毛寸发型,坐在桌旁。桌子另一边,营销编辑乙,女,二十多岁,长发。

编辑甲(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读一本书,需要理由吗?(手中书封面特写,“医学大神01  天才永生”)


编辑乙(上身前倾):已经请包老师加印了。

编辑甲(将书放回书柜):不需要吗?

编辑乙:(微笑,声音不高,直视对方):朱老师的“疾病传”啥时候出?

淡出


——科幻连续剧《字与纸之歌》末集末场

相关阅读:

这九十万字,身体需要,头脑更需要


本文作者:杨运洋·读库编辑

个人订阅号:羊顿老师


 ↓点击下方书封即可购买↓ 

“医学大神”十四册套装(附《搜神记》一册)

现代医学史诗,人类智慧交响曲


👇点击 阅读原文 入手这套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