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布下了日本史上最大的迷局
按:最新出版的读库本《棋局》中,第一章讲述了日本史上最大的迷局——“本能寺之变”。这个突发的事件,彻底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走向。 本文作为历史背景的补充,为读者介绍这场变局里的两位主角:织田信长与明智光秀。
01
还原本能寺
1582年,日本自“应仁之乱”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乱与分裂后,终于来到了统一的前夜。当年4月,织田信长消灭了劲敌武田氏,其势已无人可挡。
1582年日本主要势力分布
当时,织田信长的主要对手是西侧的毛利辉元。信长派出手下得力将领羽柴秀吉征讨毛利氏,胜利已经指日可待。5月,信长亲自起兵西进,并命令另一将领明智光秀协助羽柴秀吉,共同对毛利用兵。信长此举意在一举摧毁毛利,甚至借势降服九州岛。
6月1日,明智光秀对手下吩咐,说“主公(织田信长)为了加强对毛利的进攻,派来了信使,要在京都检阅我家的军队。”因此要率军进京。
没人怀疑明智光秀的话,即使众人其实并未见到主公的信使。他们还不知道,一场惊人的阴谋正在酝酿。
前一天,织田信长下榻京都本能寺,准备稍事休息后便赶赴前线指挥战斗。据《信长公记》所载,织田信长身边只带了随从二三十人,最多也不过一百余人。毕竟,京都早已平定多年,信长上京跟逛自家后花园没什么区别,确实没必要大张旗鼓。
然而,这个疏忽却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6月1日晚,明智大军一万三千人,兵分三路,朝京都挺近。明智光秀命令士兵换上便于行走的草鞋,并且装备火绳枪,准备随时进入战斗状态。其时,士兵们仍一头雾水:作战?跟谁作战?
后世许多文学、影视、游戏作品中,都会在此时让明智光秀喊出那句震惊天下的话:“敌在本能寺!”——堪称日本最强台词。只可惜,这句话是后人演义的。大部分的士兵都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
六十多年后,据一位最先攻入本能寺的杂兵回忆,他以为目标针对的是盟友德川家康,但其实后者并不在京都。(《本城惣右卫门觉书》)
6月2日清晨,明智大军将本能寺团团围住。
当时,织田信长还未起床,听到外面吵闹,以为是部下醉酒争吵,正想训斥,随即就听到了铁炮声。信长意识到,这是叛乱。
关于信长的反应,在各类记载中不尽相同。《信长公记》中信长问侍从森兰丸:“是什么人?”森兰丸回答:“我看到的是明智。”信长绝望地说:“那就没办法了。”
而在《三河物语》里,信长的第一反应是:信忠怀有异心吗?——织田信忠是信长的指定接班人,跟信长同时来到京都,下榻不远处的妙觉寺。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儿子杀老子夺权并不鲜见,信长的老丈人斋藤道三就是因儿子政变而亡。
西班牙商人阿比拉·希隆的《日本王国记》则记载:“据传闻说,信长得知是明智包围了自己后,以手掩口,说:‘是我自己招来的祸事。’”
无论真实情形如何,信长的侍从已经与叛军开始战斗。其中有一名侍从叫矢代胜介,跟随信长还不到一年。其他侍从对他说:“你资历浅,逃走吧。”矢代胜介嘲笑了他们,然后堂堂正正地战死。
还有一名信长的老兵汤浅甚介,当时住在附近町屋。听闻本能寺出事,立刻赶来护卫,最终也战死了。
《重订日本外史》对当时情景有生动描写:
蘭丸以下宿直者。皆肉薄拒戰。信長親射斃數人。弦絕。執槍而鬬。傷右肱。乃走入。揮姬妾使逃去。縱火自殺。年四十九。
织田信长先取弓箭反击,没几下弓弦崩断;然后取长枪应战,肘部受伤。信长自知不敌,命令身边女眷逃出,自己走进御殿,燃起熊熊大火自焚,时年四十九岁。
随信长一起在本能寺战死的有名有姓者,计五十一人。
信长自尽时,织田家族的接班人织田信忠正住在妙觉寺,与本能寺相距八百米,叛军还来不及攻打过来。得知本能寺陷落,信忠退到了附近坚固的二条御所固守,但寡不敌众,最终自尽而亡。
原本有机会逃走的信忠,为何选择跟叛军死扛?信忠当时说:“谋这等大逆的贼党们,必定已把守了各个要道路口,一旦途中遭遇就不妙了,还是不要作徒劳的移动。”原来,他误以为明智光秀早有周密安排,不可能让自己逃走,如果死在逃跑路上就太不名誉了。
实际上,光秀乃临时起意,根本来不及做详细计划,信忠如果想要逃走并不太难。信忠的决定导致了本已快统治日本的织田家族的迅速没落。后来德川家康吸取了教训,打仗时跟接班人都是分开行动,不给敌人一锅端的机会。
“下克上”——这是出自日本战国时代的普遍现象,指下级代替上级,家臣背叛主上。而“本能寺之变”正是日本史上最著名的“下克上”事件。
其实,要论“下克上”,织田信长——以至于织田氏的发达,都与这个词脱不了干系。
02
织田信长发迹史
如果翻开日本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独特现象:自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到1868年“江户幕府”垮台,这676年间,日本真正的统治者是幕府将军,而不是天皇。
幕府的最高领袖全称是“征夷大将军”,原本是为了征讨阿伊努族而设立的职位,后来却成为了世袭的头衔。幕府相当于一个军政府,将军大权独揽,天皇只是傀儡。以至于“黑船事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人还将天皇与幕府将军混为一谈。
织田氏崭露头角的年代是日本第二个幕府——由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将一众亲族、臣子分封到各个地区,让地方拱卫中央,有点像中国的西周时代。而每个地区的最高长官称作“守护”,相当于诸侯国。
但是,各个守护经常住在繁华的京都,陪将军唠嗑。所以,领国内具体事务一般由重臣负责,被称作“守护代”,也就是代理守护之职。
1467年,围绕将军继承人问题,全日本的守护、守护代们分为了东、西两阵营,展开大战,也就是“应仁之乱”。战争的结果,使将军威望大减,几乎与天皇同样沦为傀儡,再也无法抑制地方;守护们则不再受幕府制约,变成了独立诸侯,互相攻伐。
同时,失去了幕府的权威背书,许多守护代将守护架空,甚至取而代之;而许多下级武士、国人众(有势力的本土组织)也跃跃欲试,找机会篡夺权力,频频上演“下克上”的好戏。总之,全国乱成了一锅粥。
日本就这样进入了“战国时代”。
织田氏发迹于尾张(今日本爱知县一带),是将军同族斯波氏的“守护代”。后来,织田氏分为“大和守”、“伊势守”两系——这两个都是先祖曾担任过的官职,后代继承者也已此官职相称,以装门面。两织田架空了主上斯波氏,共同管理尾张。
织田氏家徽“五木瓜”
再后来,大和守系的家臣又分出了“弹正忠”一脉,而织田信长的祖上就出自于此。到了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时期,实力已凌驾于主家大和守系之上——这如同套娃般的权力游戏,当时在全日本都在上演。
织田信长从小顽劣不羁,喜欢奇装异服,行为古怪,被称为“尾张大傻瓜”。甚至在父亲的葬礼上信长也不改本色,不但迟到,还将一把香灰随手扔在父亲的牌位上便转身离去,留下目瞪口呆的众人。
然而,正当人们对弹正忠一系的未来担忧时,信长上台后雷厉风行地重组了家臣团,平定了弟弟的叛乱,然后驱逐了曾经的主上大和守系,又消灭了对立的伊势守系,最后,干脆驱逐了主上的主上——斯波氏,统治了尾张全境。
因此要论“下克上”,信长当属老大哥。
而信长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则是震惊全日本的“桶狭间奇袭”。当时织田氏的死对头是东边接壤的今川氏。1560年5月,当主今川义元率领两万五千人,想要征服尾张。织田信长能够调动的兵力仅三千人,力量悬殊。
于是,织田信长派出亲信收集情报,掌握了敌方具体人数、布阵、休息时间等信息,等待时机。5月19日凌晨四点,信长吟唱了幸若舞《敦盛》中的一节“人生五十年,天下间,一切恍如梦幻;但凡一度生存,岂有永恒不灭者”(后来信长真的只活到了四十九岁),然后抱着必死的信念率军出击。
黑泽明电影《影武者》中,织田信长得知武田信玄死讯后,吟唱《敦盛》的片段
下午一点,雨过天晴,今川军正准备吃饭,信长的骑兵突然杀入阵中,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并最终趁乱取得了今川义元的首级。从此,今川氏开始衰落。
这是日本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后,织田信长与从今川氏独立出来的德川家康联盟,解决了后顾之忧,然后北上吞并了富饶的美浓(今日本岐阜县一带),从一介小小的土豪,一跃成为实力诸侯。
当时,京都的将军足利义辉被杀,其弟足利义昭四处运作,谋求幕府将军之位。正是这期间,足利义昭联系上了织田信长,两人一拍即合——义昭想借信长之力登上宝座,而信长则可以“大义”名分率军进京,讨伐叛逆,夺取天下。
事实证明,拥立将军确实使信长的事业得到了质的飞跃。而促成义昭与信长的联盟,其中有一人出力不少。
他叫明智光秀。
03
迷雾重重的明智光秀
如果要评比谁有资格称作“谜一般的男人”,起码在日本,明智光秀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不仅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原因成谜,就连他的整个前半生都迷雾重重。
通常的观点,明智光秀一族是美浓守护土岐氏的支脉。由于明智家族与敌人作战失败,光秀被迫离开美浓,四处流浪。这期间,明智光秀的行踪不明。
有研究者在一份幕府的名单里,发现了有称作“明智”的人,至于是否是明智光秀,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智光秀出身并不高贵,曾出仕幕臣细川藤孝。后来,光秀的女儿还嫁给了细川藤孝的儿子,两人结为亲家。光秀反叛信长后,寄希望于藤孝的帮助,没想到惨遭割席。当然,这是后话了。
明智光秀首次出现于史书中是1567年,足利义昭前来美浓拜访织田信长,光秀前去迎接。光秀是美浓人,而信长刚刚将都城迁至了美浓。由光秀牵线搭桥是再合适不过了。
明智光秀画像
据说,织田信长很欣赏光秀作为将领的才能。或许那时光秀已有跳槽织田氏的念头,不过具体情况仍无定论。
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继承将军之位仅一年,两人的蜜月期就结束了。足利义昭想要恢复幕府权威,而织田信长是想“挟将军以令诸侯”,矛盾愈发激化。那夹在中间的明智光秀立场如何呢?
据《信长公记》,1571年,织田信长赐给了明智光秀领地,二人正式缔结了主从关系。也就是说,明智光秀背叛了幕府。1573年,信长将足利义昭驱逐出京都,延续了230年的室町幕府事实层面上灭亡(后来足利义昭投奔了毛利氏,成立了流亡幕府)。
此后的明智光秀平步青云,成为了信长麾下的主力将领,甚至被后世称为“织田四天王”之一。对于“半路出家”投奔信长的臣子来说,这样的待遇仅明智光秀一人。就连同样投靠信长的前上司细川藤孝,也反过来成为了光秀的手下。
于是问题来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棋局》里已经为读者大致介绍了后世推测的几种动机。大致是“旧怨激发说”“个人抱负说”“义昭黑幕说”“朝廷黑幕说”“秀吉黑幕说”,甚至“耶稣会黑幕说”等等,脑洞齐开,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新近出版的日本学者吴座勇一的著作《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里,将这些黑幕说一一驳斥。而在当今学界,认为明智光秀反叛的直接动机,最有可能的是“四国政策变更说”。
四国岛是构成日本国土主体的四大岛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四国岛上的主要势力为三好氏与长曾我部氏。三好氏一直是织田信长的死对头,而长宗我部氏看到信长霸业将成,便主动接近信长,建立同盟关系。信长做出承诺,四国岛由长曾我部氏“自由切取”。
而负责两边牵线搭桥的外交官就是明智光秀。
没想到,三好氏随即臣服于信长,同盟关系便失去意义。信长背弃了之前的诺言,提出了令长宗我部氏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双方转而成为敌对关系。由于主君的反悔,作为外交官的明智光秀功败垂成,颜面尽失。
于是,明智光秀寄希望于信长任命自己为攻略四国的司令官。此前有先例——羽柴秀吉原本就是与毛利氏联络的外交官,攻略毛利时,顺理成章被信长任命为了司令官。
然而,信长最终任命自己的三子织田信孝为四国攻略总司令,将光秀彻底排除在外。或许是信长担心光秀与长宗我部氏走得太近,下不了狠手。可在光秀看来,主君的不信任是件非常严重的事,尤其是注重实用主义的信长。
就在几年前,信长流放了数名从小就跟随自己的老臣,原因是他们没有了利用价值又身居高位,就像是现在大企业裁撤年纪大、拿高工资的总监一样。自四国攻略开始后,光秀再未获得重用,恐怕更加深了光秀随时会被信长抛弃的恐惧。
其时,明智光秀年愈六旬,在那个时代已算高龄,正好到了身居高位又失去利用价值的阶段。而且光秀老来得子,儿子才十四岁,一旦自己有所不测,整个明智一族也将彻底没落——自己戎马一生,换来的就是这种下场?
前途的渺茫和对家族命运的担忧,再加上信长下榻本能寺千载难逢的机会,种种因素汇聚起来,使明智光秀决定孤注一掷,豪赌一把。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明智光秀是带着向命运抗争的信念,完成了这项石破天惊的政变,一举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走向。
04
历史无法假设
如今很多人都会想:如果织田信长没死会怎样?
可以肯定的是,五年之内,日本大致会被织田氏重新统一。羽柴秀吉的霸业和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肯定不会存在。
那织田信长会建立起怎样的体制?
1578年,霸业将成的织田信长辞去了朝廷赐予的一切官职,此后也没有再担任官职。1582年,武田氏灭亡,朝廷准备让信长在“征夷大将军”“太政大臣”“关白”中随意挑一个——这三个都是日本最高官职,而信长却态度模糊。这就是有名的“三职推任”。
于是,后世有人推测,信长想要废除天皇制,甚至自己当皇帝,才不接受朝廷册封。这也是“朝廷黑幕说”(朝廷撺掇光秀谋杀了信长)的动机。
还有人说,信长对西洋文化的热衷,很可能会使日本提早革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当然,也有人认为信长的体制与之前不会有本质不同,不过是建立一个“织田幕府”罢了……
一切都是猜测,而历史无法假设。我们知道的是,本能寺之变十二天后,明智光秀就被羽柴秀吉打败,丧命山林中。光秀的“壮举”,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羽柴秀吉主政后,篡改了许多明智光秀的资料,导致光秀的身世模糊不清,但也留给了后世许多想象空间。光秀是“逆贼”还是“理想主义者”?这个争论延续到了今天。2020年最新的大河剧《麒麟来了》就是以明智光秀(长谷川博己 饰)做为主角。
《麒麟来了》中的明智光秀
无论如何,“本能寺之变”昭示着织田信长时代的结束,历史就这样翻入了下一章。
参考资料:
吴座勇一,《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
桐野作人,《真说本能寺》
伊達宗長,《尾張織田氏小考》
小和田哲男,《桶狭間の戦い》
小林久三,《本能寺の変捜査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