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启试试」第三期:作家可以被“教”出来吗?听张怡微聊聊创意写作(含开播福利)

小数字&刘盟赟 数字译文
2024-09-14



 太阳底下无新事,

 为什么还要重启试试?


前不久,「创意写作」正式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


一时间,让这个在中国自由生长了十数年的专业,有了官方“名分”。


然而名正言顺之后,随之而来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作家真的可以被教出来吗?”“要一个写作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互联网上的问题众声喧哗,答案却莫衷一是。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他常常被视为“创意写作”出身的代表作家


热闹背后,也让我们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开始有些游移滑动了。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这个“老词”在面对一个“新晋学科”的确定时,究竟是福是祸?


也许只有抛去那些急着粉墨登场的“宣言”与“热闹”,回到写作与学科成立的开端,触摸创作实践本身的意图与方法,才能看到一些脚踏实地的经验与可能。


欢迎收听「重启试试」第三期,我们邀请到了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创意写作专业资深教师——张怡微,和大家一起聊聊文学、写作与创意写作。


也听听怡微老师站在写与教的双重立场,如何谈论创意写作这件事。



 EP.003

 作家可以被“教”出来吗?

 听张怡微聊聊创意写作这件事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 仍在探索的一名图书编辑,译文讲书工作室签约作者。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作品:

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马修·托马斯《不属于我们的世纪》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

纳维尔·希明顿、乔安妮·希明顿《思想等待思想者:比昂的临床思想》

钱钢《唐山大地震》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克里斯汀·米勒、肯·阿姆斯特朗《谎报》



作家王安忆(摄影:肖全)

她与陈思和教授一起创办了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课程


🌖话题① 创意写作学科的“乱”与“跨”


00:38 全国首个创意写作专业在复旦大学诞生,但挂靠在戏剧学科之下


07:15 二级学科成立更加确定了创意写作与文学的关系


08:35 野蛮生长“乱”时期:各有特点,学校间互相模仿


10:24 高额的学费决定了创意写作的城市新中产属性


15:24 复旦招生设置上的“跨”:比起成名作家,更倾向于素人



电影《小说家的电影》剧照


18:44 理科生与文科生如何观察世界?


21:01 复旦教学方式上的“跨”:学生比老师更卷


🌗话题② 叙事医学:在医学与文学之间建立一种联结


23:34 在理性的表达之外,借助文学达到更深层的共情


30:37 通过文学叙事表达患病经验,关于自闭症、厌食症的讨论


34:56 王安忆老师的写作实践教学:重启事件调查


电影《卡波特》剧照

通过重启一桩灭门事件的调查,卡波特写出了《冷血》


38:05 医生为什么需要建立文学叙事的思维?


🌘话题③ 如果不培养作家,创意写作要让大家去往何处?


46:49 英美过去的写作工作坊实践


52:40 台湾青年作家的成长路径:参赛,参赛,拿奖


55:01 作家是如何成为作家的,很难被说清,但创意写作提供了一种可能


01:02:05 创意写作会不会更圈子化?这是不是一个问题?



1967年,华人作家聂华苓与先生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

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的基础上创办“国际写作计划”

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邀请作家前往,每届为期4个月


1:07:30 更多元的生源,也许会为这个专业带来更多可能


🧀小知识:

成为二级学科后,官方所陈述的“创意写作”学科要求:


“本学科特别注重创造力的激发、养成和拓展。文学创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大学专业教育获得训练和提升,也需要写作教育结合社会文化发展予以综合培养。中文应用型写作需要专业教育引领、推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中文创意写作既重点培养具有原创力的文学创作人才和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出色创意才华的高层次应用型写作人才,也包括对创意写作学及新媒介写作研究、创作理论、写作教育等研究人才的专业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教育方式,有效促进创造性写作能力的提升。”


🎊上期获奖名单:


@Echoooo

@花遇和风

@二九


请获奖者将「快递地址+收件人+手机号」发送至数字译文后台,我们会在收到信息后,一周内将奖品寄出。


🎁第三期开播福利:


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发至「数字译文」公众号后台,我们将从中选取3位幸运读者,赠送——1980年东英吉利大学创意写作硕士、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纸书一册


获奖结果将在「重启试试」第四期更新当天,在「数字译文」公众号公布,敬请关注!

 关于本期内容,

 你还可以了解更多:


一些“创意写作”的毕业生:


白先勇——196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文学创作硕士,毕业作品《台北人》部分短篇(英文版)


伊恩·麦克尤恩——1971年东英吉利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毕业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部分短篇


石黑一雄——1980年东英吉利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毕业作品《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谈创意写作:


“我很怀疑可以简单地通过课程和练习造就一名作家的想法。你当然可以培养出写作技巧更为纯熟的人,但他们能否产出任何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对此我深表怀疑。我认为,一门创意写作课能做到的就是创设环境,使身处其中、认真对待写作的人发现自己是否真的愿意从事写作,是否具备写作的才能,并且弄明白他们想要写什么。这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从而使他们拥有的某种才能可以脱颖而出。”


👆 点击可阅读电子书


 往期节目单:





播客介绍: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收听播客「重启试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字译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