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卢立涛 杨燕 | 在线研学: 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分类有序开放公共场所。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新冠肺炎还会与人类共存很长时间。


因此,各地中小学在复课后仍需要保持安全距离,这使得线下研学旅行暂时无法恢复如常。而研学旅行实现了学生学习场域的转换,提供了到大自然、社会中践行的机会,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已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及学者的一致认可,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颁发也极大地鼓励了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在此背景下,如何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学生发展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线上研学资源的开放提供了崭新的出路。




疫情期间,全国众多场馆闭馆不闭展,各景点纷纷开启“云游览”。如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全国多家博物馆共同推出“云游博物馆”,通过视频与讲解模拟现场参观等。疫情常态化下,线上研学能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线上研学是对时代的顺应,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线上研学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前景。因此,线上研学在当前和今后的中小学中,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复学之后,在线研学也可以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那么中小学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开展线上研学呢?


线上研学前:准备。正如备课之于教学,研学前,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准备。首先,前期的准备是提高研学质量的基石,教师应熟知研学内容。其次,对研学内容进行组织。学生学习的实际上是经过教师加工的知识,教师需了解客观知识,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加工,以学生的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知识。最后,设计研学任务单。教师需根据研学的目的设计研学任务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线索,使学生在纷杂的信息中有所侧重,带着问题线上研学收集相关资料。


线上研学中:聚焦。线上研学具有网络的虚拟性,缺乏教师对学生实时的关注,应注意避免走马观花,研学主题与研学任务单便是克服该问题的利器之一。


研,即研究,学,即学习,研学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带着研学任务单中的问题与任务进行研学,其过程就是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尝试开展线上小组合作,研学前组成小组并分工,研学时小组成员则负责各自分配到的任务。每组研学任务可相同可不相同,但最终都要回应研学的主题。


线上研学后:提升。研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对研学进行总结。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线上研学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抄报、口头汇报、思维导图、绘本、视频等多样化方式。总结公开呈现,是接受师生检验与反馈的过程。线上研学过程,是学生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线上研学与线下研学双轨并行。疫情常态化下,线上研学依旧是重要教育契机,而随着我国防疫工作的开展,中小学陆续复课,线下研学将逐步恢复,此外,数字化时代也迫切要求科技融入教育。因此,线上与线下研学相结合将成为今后研学的发展方向之一,线上研学将常态化。而疫情常态化下,应以线上研学为主,低风险地区经评估可适当开展线上与线下双轨并行的研学,或使线上研学成为行前课的一部分。


教育是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但每个教育机遇都应牢牢抓住。线上研学资源的开放不仅是疫情当前的教育机遇,也是研学旅行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重要契机。


作者卢立涛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燕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本文转自6月17日《人民政协报》,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年度学科建设综合专项资金资助”成果。


推荐阅读(点击可查看)

【聚焦】民法典时代的教育回应【专访】如何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观点】一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形势、问题和路径




RE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