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只能报正面新闻? 居然有人会将记者当朋友!
因为8月26日报道了一篇【穷酸】越南大使馆举办贺国庆节酒会 饿!(可点击绿字,看具体内容),立刻被好心人士提醒:
”请注意,应该报正面新闻,否则你会被该使馆拉黑;邀请你参加出席的人士也会很囧,以后,没人敢把你当朋友----“
Wo---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将在工作状态下的记者当朋友?
俗话说,”防火、防盗、防记者“。笔者遇到一个平时很相熟的XX议员。大选期间,在接受笔者做专访时,第一件事是其助理,和笔者一起拿出录音笔,记录下整个采访过程:其是明白无法让记者将采访稿在刊发前给其看(换句话叫”审核“),但可以保护好自己,防止记者写出没有说过的话。
希望记者只写正面报道的表达和愿望,让汉加很吃惊:难道加拿大的华文媒体现在都给人这个印象了?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政治民主,有没有独立媒体和新闻自由是最主要的标志。处于工作状态的媒体人,不是报道对象的朋友,也不是敌人,只为着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服务。所以才会站第三方的角度,以自己的独立视野,报道出华人社团联席会会所买得很小(【讨论】募款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有无必要?)
昨天,还刚从”锵锵三人行“中学到一个词:舆情控制。如果光把记者当做朋友,就不存在要请专业公关公司,去做媒介公关这一说,这在西方的各级政府、企业推广时,经常会使用:西人媒体的报道角度,常会习惯以负面新闻为切入点。如果你真希望全是正面报道,比如当红艺人和敏感企业家,就应该只接受付了钱的记者采访。
另外,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如果你谈的是很专业领域的问题,应优先选择接受邮件书面采访,从提出的采访提纲中就可以看出记者的专业度,慢慢地和该记者熟悉起来,明白他的观察问题角度。
坦白讲,现时不要对记者的专业程度和会事先做功课抱太高期望。尽管笔者对采访各类文艺演出毫无兴趣,偶尔实在却不过面子,客串一下娱记,却吃惊地发现:不少温哥华采访音乐会、钢琴家的记者,对乐理毫无概念。自然,你要求一个记者达到钢琴10级水平才去采访相关领域可能是要求太高,但最起码----过往在中国,跑各条线块的记者,是有明确分工的,比如专跑政法口、高校口。可也明白,加拿大的华文媒体都维生艰难,能找到一个中英文俱佳的人愿意做低收入一族的记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前一阵,汉加报道某议员,从他角度看来的批评性新闻。作为加拿大的议员,心中不爽却不能公开宣泄,采取了一些汉加认为是人之常情的正常反应。种种报复手法,汉加一笑置之。作为媒体从业者,笔者明白文责自负的道理,还专门进修过加拿大相关媒体业的法律条款课程,随时准备好上法庭接受官司的”洗礼“。
只要怀着善意,不歪曲、贬损和误导各类事实,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流程,汉加不怕上法庭成为被告。也希望各位邀请记者前往采访的组织和个人事前明白,你也不能左右一名记者会写什么,写出你乐意读的”正面新闻“;或写完刊发前给你”审核“。
唯一可能会让汉加屈服,暂时选择闭口不言的,是来自爆料人的选择。为了保护信源,在经过调查程序,启动写报道前,汉加绝不会为了追求点击率,而牺牲了爆料者的隐私,罔顾爆料者的人身安全。在汉加的心目中,对于人性的关爱,远远超过追求一时新闻热点的炒作。暂时不写,不意味着放弃追踪题材。只是静静地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的触发:既能保护好信源,又能揭示新闻幕后的真实。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