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长津湖》大卖57亿,70岁的导演陈凯歌,迎来了第二春;
今年,《满江红》大卖45亿,72岁导演张艺谋,证明了自己宝刀不老。
2019年,他拍完《只有芸知道》后,已经有4年,没有拍摄新的电影。而且,在这4年里,他多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前年,他因和华谊的对赌协议,陷入割股民韭菜的争议。去年,他又被曝带着家人润到美国享受生活,登上热搜。
曾几何时,冯小刚被称为“冯大炮”,见到不顺心的事,丝毫不留情面:
比如,有一家报刊,曾把他家住址,以地图的形式,登在报纸上,影响了自己日常生活。他在见面会上撞见这家报社后,破口大骂“很无耻”。对方洋洋自得地说“说明我们报纸有发行量”,他再度大骂“你还说有发行量,我想抽你,你信不信”。比如《私人订制》上映后,网上涌现了很多恶评,冯小刚直接炮轰影评人:
比如在一个电影论坛上,冯小刚更是向观众开炮,怒斥:可这4年,往昔脾气火爆的冯小刚,却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他发文回首了《天下无贼》上映的盛况,又谈及现在电影动不动二三十亿,以此感慨“英雄老矣”。
移民美国的传言被爆出后,他没在公共媒体发声,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进行了解释,言辞也变得平和许多。
冯小刚曾经是中国贺岁片的开山鼻祖,创作过无数经典。可是过去4年,他的存在感,却越来越低。2021年,他就首次尝试拍摄了网剧《北辙南辕》,结果口碑遇冷,豆瓣评分4.9分。
这部电影是部翻拍片,本来要进军2021年贺岁档,后来没了消息。
另一边,网友发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3》已经备案公示。
熟悉冯小刚的观众应该知道,他常常在自我表达和迎合市场之间,进行“仰卧起坐”。当年拍完《集结号》之后,立马拍一部专攻市场的《非诚勿扰》;拍完《唐山大地震(电视剧)》后,立马来一部《非诚勿扰2》;2011年斥资2.1亿拍摄《一九四二》,却只拿下3.7亿票房后,他立马又拍了一部《私人订制》,帮助华谊回血。这一次拍摄《非诚勿扰3》,也可以看成是他再度迈向市场的结果。
筹拍这部电影的同时,冯小刚执导的《回响》也在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上线了。
这部剧最先的定档时间是大年初五,冯小刚曾经是贺岁档的王者,这个档期他还没怕过谁。但是时代变了,今年的《狂飙》太火了,火到冯小刚似乎也要避其锋芒。
一直等到《狂飙》完结一个月后,《回响》才正式上线。
冯小刚六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冯小刚和姐姐跟着妈妈搬离了大院。
离婚时,妈妈只有35岁,是印刷厂的保健医生,由于过度劳累身体变差,落下很多病根,一家人住在胡同里,日子过得清贫。冯小刚挑食,所有食物最偏爱西红柿。一到夏天,母亲每天早上会挑几个色泽鲜亮的西红柿放在脸盆中,用自来水冲洗。等冯小刚放学回家,把最大的给他。酸酸甜甜,几口下肚,这是冯小刚最幸福的时候。没有父亲,冯小刚经常被小伙伴欺负,大家都看不起这个丑娃娃,时不时就找机会收拾他,说他是“没爹的孩子”。有一次,冯小刚抹着眼泪去找姐姐,姐姐拉着弟弟跑去和对方理论,却和对方打了起来。回到家,看着灰头土脸的姐弟俩,母亲问:“你们怎么回事?”姐姐一撇嘴,说:“我没输,他们比我们更惨。”冯小刚在一旁哭了起来。母亲很心疼,但也只能在一旁开导安慰,教他们就算被欺负,也要待人善良。冯小刚有个爱好,喜欢画画,到哪都背着一个画板,冯小刚觉得在自己描绘的世界里才能随心所欲。得知儿子的爱好,母亲花了一笔钱让他去学油画,在那时,学油画是一个奢侈的事情。母亲压力很大,为了支持弟弟,姐姐也退了学,母亲和姐姐都希望冯小刚在将来能有一个铁饭碗,但冯小刚野心远远不止这些,他时常告诉自己:要让母亲和姐姐过上好日子。1978年,冯小刚高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选择入伍,在北京军区战友京剧一团任美术组学员。3年后被提成小干部,做美术设计。在文工团待了六年,冯小刚被精简退伍,只得转业。这次,冯小刚被分到了西直门粮食仓库宣传科,战友们都笑他是“西粮太守”,冯小刚觉得没面子,没去上任,托人找其他工作。1984年,冯小刚终于去了北京城建总公司当文体干事。那段日子,冯小刚过得潇洒,每天惦记着和姑娘跳舞,和工友打啤酒。没多久,领导觉得冯小刚不干事,想把他调去仓库。一次,冯小刚去医院找朋友,看到一个女孩,长得漂亮还会抽烟,几经打听,竟发现是郑晓龙的妻子,立马打消了念头。郑晓龙当时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想进中心,都要通过他。冯小刚觉得机会来了,开始转攻郑晓龙,有空就找郑晓龙吃饭聊天,谈天谈地谈理想。多年后,郑晓龙笑着回忆:“冯小刚当年的理想,就是在路边盖一个炮楼,收过路费,然后把花姑娘通通拉进来。”
郑晓龙觉得冯小刚能说又会画画,于是把他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虽然只是做杂活,冯小刚还是很兴奋,终于又往前了一步。这一年,冯小刚除了遇到贵人郑晓龙,还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有一天,冯小刚正无聊,看到了一个姑娘。问了同事,好巧不巧,是他老婆的表姐,叫张娣,是一名护士。冯小刚同事跟张娣说:“看到他没,会画画。”于是引荐冯小刚给张娣画画。冯小刚本就对张娣一见钟情,画完画后,更是爱得不行,开始猛烈追求。虽然冯小刚长得不行,怎奈有点才华,一来二去,张娣被冯小刚打动,想和他结婚。此时的冯小刚一无所有,没人搭理。张娣父母也不同意,觉得文艺圈的人都不太靠谱。
而这年,徐帆正在武汉戏剧学校学习话剧,极有天赋的徐帆很快成为了剧团的台柱子。徐帆出生于武汉的艺术世家,从小就对艺术有浓厚兴趣。徐帆的妈妈性格温和,徐帆想学就让她学,可爸爸脾气比较暴躁,觉得女孩子做这行太苦,将来也没什么好工作,不同意。即使这样,12岁时,徐帆还是背着父母报考了湖北戏曲学校,通知书下来后,徐帆的父亲很久都没有理她。1985年的一天,郑晓龙带着冯小刚在片场,休息时,郑晓龙翻了一本杂志,里面登了一篇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郑晓龙看了起来,边看边笑,嘴里骂着:“真他妈孙子。”冯小刚在一旁问:“谁把您乐成这样。”郑晓龙说:“王朔,我一哥们儿。”王朔和郑晓龙出生在一个大院里,两人玩得不错。冯小刚看了杂志,写得是王朔自己的情感生活。冯小刚看了觉得有意思,又继续找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看,看后嘴里也不停地赞叹:真他妈的孙子。
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郑晓龙张罗和王朔去冯小刚家里坐坐,刚见到王朔,冯小刚就开始大肆吹捧。王朔在外人面前非常腼腆,听得脸红一阵白一阵。从那之后,冯小刚天天跟在王朔身后,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的叫着。王朔看不上冯小刚,又不好意思赶他走,慢慢地混在了一起。冯小刚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后来冯小刚说:“我从一个小市民家庭出来,最后要走上一条成功之路,这决定了我很多待人接物的方式,一方面不断地要出击,一方面我们又很被动,其实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你取悦别人的程度。”1989年底,郑晓龙叫王朔去友谊宾馆,还叫了冯小刚,说要拍个喜剧。郑晓龙说:“中心正在拍《渴望》,播出说不定能火,但这是让人哭的,咱们再弄一个让人笑的。”冯小刚问:“这个电视剧有名字吗?”王朔说:“编辑部的故事。”
王朔带着冯小刚一起弄。有一天冯小刚说剧本丢了。其余几人急了,觉得没时间弄了,冯小刚则在一旁帮忙回忆剧情,他说:“我能默出来大部分。”
开始王朔不相信,没想到真的差不多补齐。王朔看后很惊讶,冯小刚说:“我能跟着朔哥,就像抬头望见北斗星,那是一字一句都要好好记下来学习的,没想到如今派上用场了。”一高兴,王朔把冯小刚的名字也加到了编剧中。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火遍大江南北。据说,冯小刚和王朔把剧本还原之后,有一天,冯小刚说丢的剧本找到了。
图源:《编辑部的故事》
之后,王朔评价冯小刚:他是唯成功主义者。
同年,冯小刚给电影《大撒把》当编剧,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女主角是刚从中戏毕业的徐帆。冯小刚第一次见到徐帆,在北影厂的放映室,大家一起看《大撒把》的样片。看着看着,导演问冯小刚:“你觉得电影怎么样?”冯小刚说:“都挺好的,就是女主角演得差点。”导演捅了捅冯小刚,冯小刚回过头,徐帆就坐在他后面。那时的徐帆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就要卑微到尘埃里了,但她心甘情愿。后来冯小刚总是约徐帆出来坐坐,就在人艺隔壁的华侨大厦。第一次见面时,徐帆穿着一条墨绿色灯芯绒质地的背带裤,裤腿肥大且短,像个打鱼的南海姑娘。之后,两人去饭店地下的歌厅与刘蓓、江珊、陈小艺等人汇齐,徐帆唱起了拿手的民歌,能唱得很高,撕心裂肺处显得游刃有余,这让冯小刚喜出望外。唱完歌后,冯小刚送徐帆回剧院宿舍,路上她只说了一句话:“不喜欢熬夜。”告别后,在回去的路上,冯小刚心想:“我觉得这姑娘还行,同时也知道这块骨头不好啃。”一周后,冯小刚喊上了王朔陪自己去人艺找徐帆,约她一起去向阳屯吃饭,结果徐帆那天买了青艺《火神与秋女》的话剧票,拒绝吃饭的邀约。冯小刚见王朔在旁边,胆子变肥了:“你这就有点没劲了,吃饭不去,车也不肯坐,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他们仨人一起上了路,冯小刚当时开的是一辆天津夏利,汽车拐出人艺,经过美术馆、五四大街、北海,一路向西开去。徐帆觉察到这不是去青艺的路,冯小刚说:“我们就没打算去青艺。”徐帆急了,破口大骂,声称就是到了地方,也不会进去吃饭。汽车一路向西,冯小刚心想,反正也得罪她了,要么一起吃饭,要么再也不见面了,豁出去了。当汽车开进向阳屯时,王朔说:“都到了,就一起吃吧。”事实没有冯小刚想的那么糟糕,徐帆想了想,和这两人一起走进了饭馆。冯小刚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他端起半碗白酒,连干三碗向徐帆道歉,坐下没到15分钟就把自己喝趴下了。不省人事之前还拉着徐帆的手,挨个人嘱咐:“一定要把我妹妹送回宿舍。”第二天,冯小刚接到了徐帆的关心电话:“你好点了吗?”放下电话后,冯小刚暗自欢喜,觉得这关系肯定不一般了,庸俗化的目的达到了。那年11月,「金鸡奖」电影节包了专机,邀请五十多人参加颁奖典礼,在候机厅,冯小刚看见人群中的徐帆,兴奋地跑上前去跟熟人开玩笑:“徐帆是我的女朋友。”登机后,冯小刚与冯巩换了登机牌,坐在了徐帆旁边,又是给人盖皮衣,又是讲睡前故事。徐帆头枕着舷窗,阳光分外强烈落在她的轮廓上。冯小刚把窗上的隔板扣下来,使她的脸完全处于昏暗之中。回过头来,他发现周围的熟人都在看自己,冯巩与陈小艺露出了难为情的笑容。那次金鸡奖,冯小刚与徐帆双双落马,但他们没有空手而归,用冯小刚的话说,“一朵鲜花左躲右躲还是插在了牛粪上”。张娣没有哭闹,反而很冷静,做着自己的事。冯小刚提出离婚,张娣拒绝。
冯小刚很苦恼,采访中他说:“张娣没有离婚的想法, 我这边和徐帆又交往的不错,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那段时间,也是冯小刚最灰暗的时光:
投资10万和王朔开的“好梦公司”,一部戏都没拍成。1994年,《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无一过审。
到了1996年,开机的电影被要求停机,理由是“剧本错误引导大众审美”。已经投入100万的《我是你的爸爸》,也被枪毙。钱收不回来,电影也拍不成。冯小刚和王朔很沮丧,但没办法。
第二年,王朔的电影再次被叫停,同时被批判,国内待不下去,王朔去了美国。临走前,王朔对冯小刚说:“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春节刚过,有一天,韩三平找到冯小刚,说:“北影可以投资了,你来拍我们的贺岁档影片吧。”冯小刚想起王朔的小说,讲给韩三平听,韩三平听后说:“只要是积极的,都能拍。”冯小刚压了全部身家拍了《甲方乙方》。年底上映后,拿下3300万票房,接近投资的10倍,成为当年票房冠军。冯小刚打了个翻身仗,但因为署名问题把王朔给得罪了,筹备时冯小刚给王朔送去5万,被扔了出来,两人就此闹掰。1999年,张娣觉得冯小刚不会再回心转意,耗下去没意思,提出离婚,带着女儿离开。同年9月,冯小刚徐帆结婚。徐帆说:“冯小刚是拿命在对我好,他是我一辈子的恩人。”“徐老师不仅戏演得好,抓管理也有一套。通常来说,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权、民主都有,实则外松内紧,发现问题绝不手软。徐老师可以不开枪,还可以往炮楼下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师的机关枪射程之内。”婚后,徐帆把冯小刚当成大爷来伺候,从不让他进厨房,原本不会做饭的她练得一手好厨艺,唯独不会包饺子。男导演与女演员成为夫妻后,自然少不了演艺事业上的搭档,徐帆自此成为冯小刚导演电影中的御用女主角。2010年,徐帆遇到了她此生最难忘怀的一个角色——李元妮。那是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她饰演了一个极度悲情的母亲。电影围绕着一个普通的唐山人家展开,一场为时23秒的地震,造成了长达了32年的骨肉分离,也留给了这个家庭无法愈合的心灵伤痛与余震。天灾毫无征兆地降临,地动山摇,一片废墟之后,面临生死抉择时李元妮选择救儿子,因此后半生对女儿心怀愧疚,守在破旧的老房子,迟迟不愿离开,在悲痛中度日。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让人心酸不已,破碎的内心难以重建。在地震中的这个艰难决定,让李元妮痛苦了半辈子,让幸存的女儿方登怨念了半辈子。女儿方登在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援后,看见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景泪流满面,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与弟弟。几十年过去了,母女二人在家中重逢的场景令人哽咽,李元妮时隔32年的那一跪,将整部影片推向高潮,两人相拥而起的画面,令人动容。“我惦记了32年,你咋就才回来呢,你上哪儿去了,登啊。”徐帆的能量,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大的迸发,她撑起了这部戏,她出演的李元妮是全片的重心。这是徐帆时隔6年后,再次出现在丈夫的电影中,《唐山大地震》是夫妻二人的经典之作,冯小刚说:“这可能是徐帆演得最好的一部戏。”一个背负内疚,心碎成渣的母亲,被徐帆诠释得淋漓尽致,她撑起了这部电影的魂,真实而具体。她诠释的多是在复杂时代背景下,自带悲情色调的女性角色,令人叹息。两年后,徐帆是《一九四二》中用生命保护儿女的母亲花枝。在作为妻子的徐帆眼里,冯小刚作为导演是既稳又柔和的,她甚至说,在过往合作的所有影片中,《一九四二》里的冯小刚是最自信和从容的。整部戏是在冬天拍的,雨雪交加,那种湿冷是往骨头里钻的。“花枝”可能是徐帆在荧幕上最丑的角色了,瘦到干巴,干瘪枯萎,面无血色,看上去老了好多岁,称得上是“自毁容颜”。不过徐帆早就对美丑这件事做到了客观平和,在她内心,美从来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要是普通的女演员,肯定过不去,我就劝自己说,徐帆你也不只是电影演员,不成咱还能演话剧。好在我作为演员的范儿是从人艺剧院舞台上开始的。”2012年电影《一九四二》花枝(徐帆 饰)剧照
北京人艺那些真的称得上艺术家的老前辈,手把手地教会了徐帆如何将精力攒着用在舞台上的两三个小时,同时又怎么对其他的东西再无所谓些。上台你就是艺术家,下台你是普通的老百姓,别太早用尽自己的秘诀就是张弛有度,不能事事较真儿。走下舞台后,她就是妻子、母亲、女儿,徐帆自动削弱了身上的所有武器。2008年,她曾说:“如果今后不拍戏了,就去给冯小刚当保姆。”婚后的这些年,徐帆对冯小刚持有无限的宽容,面对丈夫的风流倜傥,徐帆不厌其烦地宣告着自己的主权,深情地将自己看作是“冯徐氏”。在面对「著名演员徐帆」与「冯小刚的老婆」两个身份时,她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当然更倾心「冯小刚老婆」这个角色。“这样让我更有安全感,我是一个男人的老婆,咱是有主的”。其实不难发现,在冯小刚的电影中,女性大多数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论是身体还是大脑,仿佛都是为了恋爱而生。在徐帆看来,“夫妻就是合法的仇人”,2009年,冯小刚与知名主持人沈星“夜宿门”,闹得人尽皆知。徐帆非常平静,坐在金星秀的红色沙发上,说出了令人语塞的言论:“往上扑的人很多,一浪接着一浪。人是看不住的,那既然看死了也没用,那就不看,这就是护犊子。他不怎么着,人家往上闯,跟勇闯夺命岛似的拼命,这怎么弄啊,反正我们家是男的,不吃亏。倒在我们家枪底下,我不吃亏。”冯小刚喜欢这样“识大体”的徐帆,对于徐帆而言,只要丈夫记得回家的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她将家庭视为一切,演戏排在最后。徐帆曾表示自己很怀念以前的旧时代,那时候的女人嫁了人之后都随了夫姓,一听就能知道是谁家的媳妇。2019年,冯小刚听了朋友的爱情故事,听哭了,准备拍下来,这是他从未尝试过的。那一年,徐帆一直陪着冯小刚,她的戏份不多,大部分时间就是在他身边,即便如此,徐帆还是时常担心无法把冯小刚照顾周全。每天,徐帆都拿着小药盒,时间一到,就递给冯小刚,看到冯小刚抽烟,也会立马给颗润喉糖。但只要一到徐帆拍戏,她都很认真。有一场戏,需要喝酒,徐帆连拍三条,每条喝干四杯红酒,直到喝高。
冯小刚给徐帆打电话,问:“你怎么样了?”
徐帆醉醺醺地回答:“冯小刚,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什么都得依从你,但是我只知道你说什么我就得去做,我为什么呀,我就是太爱你了,不知是错还是我不懂,我哪都不去了,我要睡觉了,你快忙。你大爷。”
八了感情,再来看看他的艺术追求:冯小刚并不是一个偷懒的导演。
他采访时曾说,自己的导演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当年在北京大院里,他跟在马未都和王朔这些人身后。冯小刚也不是科班出身。最初他是以美术助理的身份进入了影视圈子,经手的都是剧组美术设计类工作。当张艺谋、陈凯歌朝着“俗”的方向滑坡时,他却奔着“雅”的方向使劲儿。2007年,冯小刚拍摄了《集结号》,一部严肃战争片;2017年,即将60岁的冯小刚进入了拍电影的第三个阶段:“拍给自己”。
是的,他不再讨好观众,不再迎合市场,也不再和自己较劲儿。
他开始拍摄一些有年代感的简单电影,比如《芳华》
即使面对一些差评,他也心平气和地说:您花了钱,骂两句出出气应该的。
这种心态说明冯小刚已经彻底看开了。
他觉得一部电影只要能感动自己,已经够了。
许多电影人一生被名利所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寥寥无几。
可惜冯小刚依然不满足。
也许是为了“跟上时代”,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老”。
他强行开启了第四个阶段,走上了大导演的另一条路——
“拍给互联网”。
但这一次他失算了。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地盘。他片中的不少陈词滥调在年轻人当中,并没有市场。
而筹拍《非诚勿扰3》,讲述“智能人笑笑和真人笑笑争宠”的故事,更说明了他在创造力上遇到的无奈。
65岁,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另一种黄金创作年龄。
人生阅历的沉淀,对时代的思考,会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更多样的意境。
但冯小刚已经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了,他真的回不去了。冯小刚第四个阶段堪称失败,但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站在娱乐与商业的浪尖,稍有不慎,面临的就是晚节不保。
他现在不缺名,也不缺利,真没必要赶着年轻人的浪潮往上凑。
不妨放下“廉颇老矣”的执念,退回到前三个阶段。
离商业化远一些,重新拾起自己的家国情怀,多拍一拍类似《集结号》《一九四二》《芳华》这样的带着温度的好作品。
给华语影坛的后辈,继续打打样。
也给自己的导演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用这样一种方式,优雅地老去。
信源:
关于我们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cavoicefirs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