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品牌车身零件遍布欧美供应商,一个电喷系统就被赚走1000块

2017-07-12 刘灿 DearAuto


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长,而且已经相当的完整,围绕在车企周围有生产各类零部件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靠着整车企业的销量增加,营收也随之上涨,甚至有一些零部件供应商一旦断供部分零件,整车企业都将面临停产的风险。


1.今年5月宝马公司由于博世未能按时供应齿轮,造成沈阳铁西工厂、南非罗斯林两家工厂短暂停产;

2.广汽传祺GS8由于爱信精机减少了6AT变速器工业,热销车型GS8的产能仅能达到7000辆/月。


上述两个示例足以说明核心零部件企业对于整车企业影响之大,而往往这类供应商也基本处于行业垄断地位。


即便是F1也离不开各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信戴卡轮毂公司与F1威廉姆斯车队共同研发轻量化车轮,并在今年经过技术测试后,下赛季在威廉姆斯车队赛车上正式投入使用。


正是靠着依附于整车厂家需求,全球市场上也诞生了诸如博世、爱信精机、电装、采埃孚这样的供应商巨头,博世2016年的营业额达到了465亿美元,这样的成绩恐怕连一些整车厂都自愧不如。但是在国内,中国零部件企业却属于弱势群体,即便是整体营收不错的企业,供应的也是非核心的零部件。



1

零部件百强榜单中的中国企业


在2017年的零部件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一共有5家入围,分别是延锋汽车、英纳法、中信戴卡、德昌电机和敏实集团,它们的排名分别为第14、66、71、81、93位,其中延锋汽车排名第14位,是中国零部件企业迄今为止的最好排名。


榜单中日本的企业数量排在第一位,共有28家企业入围;美系企业今年共有22家入围,排在第二位;德系今年排在第三位,共有17家企业入围。




上榜的六家企业中,供应的产品主力都是内饰覆盖件、铝合金轮毂、车身结构件、汽车装饰件这些非电子电气类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汽车产业链中还不属于核心零部件。


据统计国内目前有10万家零部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高达87%,真正属于大型零部件的企业占比仅9%,而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基本上是几家巨头垄断了整个零部件体系,利润率也能超过15%,国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8%。


2

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资公司


德国的博世、美国的德尔福、日本的电装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电喷系统市场份额,博世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60%。从自主品牌(也称中国品牌)、合资品牌,甚至连商用车、柴油车都在使用上述三个集团的电喷系统,每卖出一辆车,供应商便可以有千元左右的利润。


在变速器领域,国内合资品牌一般都有自己配套的变速器生产厂家,比如东风日产配套的加特可(广州)有限公司、一汽丰田配套的天津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而自主品牌或国内第三方变速器公司也仅能提供CVT、双离合变速器。

爱信6AT是自主品牌使用最普遍的自动变速器,也是爱信精机在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一款产品。


在AT变速器领域,目前主要由爱信和采埃孚两家供应,尤其是爱信的6AT变速器,无论是在可靠性还是换挡的逻辑性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不少车型也把爱信的6AT当做一个重要的卖点。


比利时邦奇集团是世界三大CVT变速器生产商之一,但是在欧洲的销量基本为零,日本又是CVT巨头Jetco的市场,因此中国市场成为邦奇动力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目前国内CVT变速器主要是邦奇、万里扬两个品牌的产品,旗下生产的CVT变速器可以承受的扭矩不超过220Nm,一般使用了这两个厂家CVT变速器的车型,发动机最大扭矩的调校都比较保守,所以采用上述CVT的车型一般都主打小排量。


在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箱、主动安全部件、电子控制部件等方面,国内整体企业几乎都依赖进口,在高精尖、高利润的零部件领域是中国汽车产业链最严重的短板。



3

封闭的外资零部件供应体系


国内的外资零部件主要分为日韩企业、美国企业和欧洲企业,其中封闭程度最高的就是日韩系企业,对本国零部件的保护也是日韩系企业的传统。2014年的反垄断调查中,日系零部件企业就曾经是被查处的重点,不过由于在零件精密度上日系零部件企业有着绝对领先的优势,至今仍属于不可替代的供应商。


日韩汽车企业特别在意控制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既可以规避非体系供应商供货不足引起的停产问题,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


丰田集团下的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丰田自动织机三家公司主营的就是各种汽车零部件,丰田自己的体系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也就是说不需要其他欧美供应商,丰田就可以独立完成车辆大多数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由于国外的零部件巨头在技术上领先,在国内本土企业没有突破技术壁垒之前,采取高额的定价你也必须接受。德国博世集团2016年在中国地区收入915亿元人民币,贡献了亚太市场60%的销售额,以及全球销售额的17%,国内CVT变速器使用的钢带更是8成来自博世供应。


目前全球的汽车厂家中,能够做到不从外部采购任何零部件的企业基本上不存在,如果单从供应商名单上来看,奔驰、宝马、奥迪的供应商也一样是长安、吉利这些自主品牌的供应商,但是我们不能只是汽车零部件的搬运工,需要有车企能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才让品牌向上更加扎实。


 DA精彩推荐

进口车换成五星GS8  因为它安全性超汉兰达、锐界

车市半年考:最失意的5大汽车品牌



————  END  ————





法律顾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