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旅途与想象——馆藏中国题材版画展暨唐纳德·斯通教授纪念展
旅途与想象
馆藏中国题材版画展暨唐纳德·斯通教授纪念展
本次展览主要汇集了我馆收藏的71件(组)中国的西方艺术品(以版画为主),这批艺术佳作均来自唐纳德·斯通教授生前捐赠。
唐纳德·斯通教授于1942年1月17日生于美国,是研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一生从教。出于对中国的热爱,自1982年初次来华,直至去世,斯通教授为中国的英语文学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2006年后,作为我校外国语学院外籍教授,斯通教授通过细致认真的课堂教学、课后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敬重,并培养出一大批现活跃在学术界的优秀学者。
在英语教学之余,斯通教授还热衷于版画收藏。自2007年起,斯通教授每年在赛克勒博物馆策划一次版画展,并向博物馆捐赠了六百余件(组)西方艺术品(以版画为主),使北大赛克勒馆藏西方艺术品规模不断壮大。至今,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已经拥有全国范围内最为完整的西方版画收藏,并已为北大师生举办了十三次主题版画展。
2021年1月21日,斯通教授因病逝世。唐纳德·斯通教授生前曾多次表达希望这一批艺术品能够为中国学子持续发挥美育功用,疫情期间仍在精心筹备馆藏中国题材版画展。值教授诞辰八十周年、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将近阶段馆藏整理的成果向公众展示,希冀以此完成斯通教授的未了心愿,并向斯通教授致敬。
2019年,唐纳德·斯通教授在馆藏德拉克洛瓦版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Chapter 1
长路:尼霍夫的访华纪行
1655-1657年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随东印度公司使团访问中国,自广州一路向北,最终抵达北京,谒见了顺治皇帝。回国之后,尼霍夫的见闻被编成《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于1665年初版,在此后数十年间陆续译成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尼霍夫在旅途中留下了许多速写,欧洲版画师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在当时看来颇为写实的中国图像,风行一时。
本单元展出了12幅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英文译本的插图,包括被该版本编为附录的《中国图说》。
大报恩寺琉璃塔
温斯劳斯·霍拉
(1607-1677)
约1670年
蚀刻铜版画
利玛窦与徐光启
温斯劳斯·霍拉
(1607-1677)
约1670年
蚀刻铜版画
滑动查看更多
展厅现场
Chapter 2
洛可可式“中国风”
18世纪初,洛可可代替巴洛克成为法国风靡一时的艺术风格,而与此同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的中国瓷器中繁复华丽的装饰也正好迎合了上层贵族对于“漂亮”与“优雅”的终极追求,由此缔造出融合中式元素与瑰丽想象的洛可可式“中国风”。这种充满异域情调的艺术风格首先出现在法国的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领域,之后也逐渐向绘画、瓷器等其他领域延伸,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而安托万·华托、弗朗索瓦·布歇与让·皮耶芒等极负盛名的艺术家,也在洛可可式“中国风”的形成、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尤为深刻的影响。
中国少年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7)根据安托万·华托(1684-1721)的画稿刻制
约1731年
蚀刻铜版画
“中国风”装饰版画之二
J.J.阿夫里尔根据让·皮耶芒(1727-1814)的画稿刻制
1771年
蚀刻铜版画
滑动查看更多
展厅现场
Chapter 3
中国城乡风光
伴随着洛可可式“中国风”的盛行和尼霍夫的游记风靡欧洲,许多艺术家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已经出版的中国主题艺术品进行模仿、再创作。
奥古斯丁·黑克尔,1690年生于德国的奥格斯堡,年轻时赴英国伦敦从事美术工作直至去世。黑克尔的系列作品“中国城市、村庄、街道、牌坊及浪漫景观”共12幅,其中描绘的各种中国元素均较为写实。
18世纪下半叶,欧洲艺术品市场上流行一种透视景观画,画面描绘的主题通常为欧洲的城市风光,以满足人们对于家乡以外城市的好奇。本单元展出了一批中国主题的透视景观画。
江边行宫
J. 考斯根据奥古斯丁·黑克尔(1690-1770)的画稿刻制
约1752年
线雕铜版画
广州的牌坊
P. 范布兰卡特
约1770年
线雕铜版画
中国寺庙内景
约1770年
线雕铜版画
本作品虽名为“中国寺庙”,但实际上描绘了一座满饰“中国风”的巴洛克式教堂。
滑动查看更多
展厅现场
Chapter 4
纪实图像
本单元展现了18、19世纪带有纪实性色彩的人物肖像和风景画,共涉及五位艺术家,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其中四位曾真正来过中国。
基于东方国家题材所创作的风景画拓宽了欧洲人脑海中的世界版图。这些作品虽有纪实属性,因艺术家主观的认知和客观条件所限,仍与事实存在偏差。欣赏本单元的画作,不仅是回溯历史,也是见证全球化背景下的历史书写。
中国长城
J. 桑兹根据托马斯·阿罗姆
(1804-1872)的画稿刻制
1843年
蚀刻铜版画
高旻寺的塔
C. J. B. 沙特兰根据克雷蒂安·路易·约瑟夫·德吉涅
(1759-1845)的画稿刻制
1808年
蚀刻铜版画
黄埔周边
托马斯·丹尼尔(1749-1840)、
威廉·丹尼尔(1769-1837)
1810年6月1日
飞尘腐蚀版画
黄埔港
爱德华·邓肯(1803-1882)根据威廉·约翰·哈金斯(1781-1845)的原作雕刻
1835年
彩色飞尘腐蚀版画
船头的船工
威廉·亚历山大(1767-1816)
1792-1794年
水彩画
滑动查看更多
展厅现场
Chapter 5
杜米埃的“中国之旅”
19世纪40年代,随着中国风元素商品贸易在欧洲大陆的深入,激发了人们对东方“异国情调”的丰富想象。1843年12月至1845年5月间,法国讽刺版画家杜米埃“中国之旅”系列作品发表在了《嘈杂声》日报上,因为杜米埃从没有真正来过中国,所以同当时很多人一样,这是他幻想中的旅行见闻。
本次展览共展出“中国之旅”系列中16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面里中国人物的形象被表现为法国人所期望的样子,他们在街头舞蹈、在室内娱乐、举办中式婚礼等。杜米埃善于捕捉人的生动表情和肢体语言,他通过夸张幽默的漫画形式将这些可能是巴黎人现实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投射到自己的幻想旅行当中。
抵达中国
“中国之旅”系列第1幅
奥诺雷·杜米埃
(1808-1879)
1843年12月29日
石版画
“Kan-Kan”舞
“中国之旅”系列第11幅
奥诺雷•杜米埃
(1808-1879)
1844年7月16日
石版画
玩骨牌
“中国之旅”系列第13幅
奥诺雷·杜米埃
(1808-1879)
1844年9月29日
石版画
中式婚礼
“中国之旅”系列第7幅
奥诺雷·杜米埃
(1808-1879)
1844年4月28日
石版画
滑动查看更多
展厅现场
Memorial Hall
唐纳德·斯通教授纪念展厅
展厅复原了唐纳德·斯通教授生前在北京所住公寓的书房场景,介绍了教授与北大赛克勒博物馆结缘的历程,并展出教授生前最为喜爱的部分馆藏,如持镜女侍陶俑和《华盛顿公园的雕塑》等。展厅内将播放教授生前的采访影像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作为艺术教育家的斯通教授与他的版画收藏故事。在北京大学举办一场中国题材的西方版画展览是斯通教授的未了心愿,我们将藉此缅怀这位将西方艺术佳作带给中国学子的“石头爷爷”,并感激他为国际友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对斯通教授书房场景的复原呈现
斯通教授捐赠部分书籍、文物
展
览
信
息
展览时间
2022年1月1日-1月14日&2月21日-4月10日(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工作团队
展览统筹
曹宏、王伟华、路菁、刘彦琪、商晨雯
助研团队(按姓名拼音排序)
内容策划
钱雨琨、邵彦、孙艺甜、王悦荻、徐僖婧、薛雅丽、叶天成
形式设计
邓婕
外文翻译
陈玟妤、冯莉雯、马伊菲、孟翔翯、孟瑶、孙嘉旭、沈佳霖、史瑀昕、郇冰皓、王乐
文创设计
戴恬、刘静、史瑀昕、张君柔
特
别
提
示
根据北京大学防控疫情政策,博物馆目前仅面向校内观众预约开放。校内观众请前往博物馆公众号菜单栏的“校内预约”版块,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我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起停止入馆),周一闭馆(用以维护修缮)。平时如遇特殊情况临时闭馆,请参见开放公告。
1、本馆目前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方式,观众错时分批入馆,以保障展馆空气流通与参观舒适度。观众可提前3天通过线上渠道参观预约。如未提前预约且参观当日仍有余票时,观众可在现场预约。如您无法按时进馆参观,请提前取消预约。
2、观众入馆前须出示预约证明与本人有效证件,并扫描“燕园防疫”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
3、观众入馆时进行体温测量,检测体温超过37.3℃、出现咳嗽等可疑症状者不得入馆参观。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4、本馆目前暂停人工讲解服务,欢迎观众使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语音导览”功能,自助观展。
5、参观时请文明参观,轻声言行。请勿在展厅内进食。摄影请提前关闭闪光灯,请勿使用三脚架、自拍杆。
-END-
文案:策展团队
排版:丁子慧
统筹:商晨雯
审核:曹宏、王伟华、路菁、刘彦琪、商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