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遁形的1万亿美元:杜绝公共采购中的浪费
遁形的1万亿美元:杜绝公共采购中的浪费
然而,一个潜在资金来源在众目睽睽之下遁了形。当前,各国政府每年合计花费约13万亿美元,用于支付货物、服务以及公共工程采购合同款项。这笔花费中,多达四分之一因低效或短视的采购做法而遭浪费。杜绝这一浪费每年可释放至少1万亿美元,用于助推经济走上绿色、韧性及包容性发展之路。
遗憾的是,这一潜在机会已被错过了太长时间。公共采购(亦称“政府采购”)尽管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巨大,但却是个未得到充分发展的专业学科。关于最佳采购做法构成的全球共识鲜有,采购决策罕有依据哪些做法有效及哪些无效方面的确凿证据作出。通常情况下,采购是一项“按章照抄”式的工作,其设计初衷是确保程序合规而非广泛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政治影响力和关系网仍继续助推太多关于谁拿到哪份合同的决策。
不过,新冠疫情给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此次疫情刺激了公众对更多、更好服务的更大需求,也对政府施加了“用更少钱更快办更多事”的压力。疫情凸显了政府确保公共采购决策取得“社会价值”的紧迫性——要取得这一价值,它们就需跳出财政开支节约范畴,考虑更大、更宽泛的政策目标,如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小企业的扶持以及社会脆弱群体保护等目标。
以上都是可办之事。公共采购不应只是一种助力提升支出效率和释放财政空间的交易性业务流程,而应成为一件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战略性工具——该工具应能更战略性地利用政府采购决策和技术,即跳出经济效率范畴,考虑支持更大、更宽泛的政策目标,如环境管理、韧性和包容性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保护等目标。
世行一份新报告《公共采购领域国际发展动态总结》(综合报告)给出了前进方向。报告指出,鉴于可适用的通用规则较少,现行的种种采购做法可以被更好服务于公众需求的一种高效全球体系所取代。要使该体系奏效,就要缔结由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构成的广泛国际联盟,由其负责充分发挥公共采购的潜力并助推全球经济走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为此,世界银行建议设立全球采购伙伴机制,其总体目标将是建立一个全球网络,促进把公共采购战略性地用作关键的经济规划与发展工具。该机制秘书处将收集世界各国和各地的采购做法,以期加强采购知识共享与合作;也将制定全球公认的采购原则或基准。
各国政府有多种办法用以实现采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包括通过签署各类合同来促进创新或强化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或行业。能够助力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的政策也可增强一国的长期竞争力。
合同也可以成为政府推行环境政策的工具。“绿色”采购的侧重点是负责人且可持续的货物、服务以及工程。绿色标签也代指可最大限度减轻环境损害或退化及有助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韧性的工作方法。此外,采购政策需要开始重视合同规划和管理,而不是仅仅要求采用竞争机制或选定中标人。
新冠疫情已经证明,新技术可为提升安全性、信息可及性以及公民参与度开辟重要途径。通过把采购过程移到线上,新技术消除了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必要性,同时将很快使得纸质文件的提交成为一件过往的怪事。随着各国政府更多地使用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信息共享、采购方案评估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将涌现出更多机会,进而使政府能够更快速地应对危机。
关于设立全球采购伙伴机制的建议提出得很及时。该机制可助力确保国家采购政策的制定有据可依并且规避政治影响力和特权。通过鼓励政府与私营企业开展更密切合作,该机制可激发关键领域的创新。此外,该机制还有助于增加对公民的赋权并提升其参与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疫情过后,政府在确保每一美元支出尽可能用得其所方面将面临较大压力。要求其所纳税金尽可能得到精明使用是公民的法定权利。更精明的公共采购对实现疫后绿色、有韧性和包容性的复苏至关重要:政府、私营企业以及发展机构应当在其职权或职责范围内采取一切行动,抓住公共采购中所蕴藏的1万亿美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