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世行专家:建设适老型城市,中国要优先解决三个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中国 Author 世界银行
导读
老龄化与城市化叠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建设适老型城市不仅能够为老年人带来便利,也能创造出巨大商机,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和城市化,中国需要更好地在城市设计中执行无障碍标准,增加新建适老设施和已有设施改造投资,尤其应关注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家庭。
作 者
Maitreyi Bordia Das
世界银行城市、灾害风险管理、韧性与土地全球实践局副局长
新井裕子 (Yuko Arai)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城市专家
金润希 (Kim Yoonhee)
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业务主任
老龄化和城市化是正在改变当今世界的两大人口趋势。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城镇生活,比2018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1990年,老年人只占全球人口的6%;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这意味着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5岁,其中20%的人将超过80岁。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涉及到性别问题。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因此女性老龄化也会更加严重。这将影响女性能够在其一生中获得、或因丈夫去世而继承的财产和其他资源的多少——尤其是在女性没有独立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老龄化带来的性别问题还不止于此,比如,女性往往要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
老龄化和城市化的趋势是全球性的,但对于中国而言,显得尤为紧迫。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12%以上;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翻一番。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也在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有近6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惊人的80%。
图片来源:东方IC
虽然许多人将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相叠加视为挑战,但其实只要政策得当,这两种趋势也可以转化为机遇。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便是让城市为人口老龄化做好准备。世界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银色光晕:建设适老型城市》 (Silver Hues: Building Age-Ready Cities) 报告指出,适老型城市不仅对老年人友好,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例如,城市里的无障碍人行道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出行,也方便了坐轮椅的人、推婴儿车的父母和负重的体力劳动者。
建设适老型城市对残障人士也是个福音。虽然老年人不能与残疾人混为一谈,但据估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46%存在身体机能障碍。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与“残障”这个概念产生交集——要么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出现了暂时或终身残疾,要么是我们可能成为老年人或残疾人的护理者或委托人。
图片来源:东方IC
建设适老城市能够带来的巨大便利已经足以值得让我们做出必要的投资,但其实它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建设适老城市还能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老年人群体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持续增长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他们通常拥有一生的积蓄,可以用来尽可能舒适地度过晚年,是医疗、交通、技术、住房和娱乐的重要消费者。私营企业对“银发经济”的投资不断增加,也反映出这个不断扩大的市场中蕴藏着巨大商机。
早在几十年前,中国就预见到了经济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近年来,“智慧养老”发展迅猛,利用技术手段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一领域,中国的一些大公司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进入市场并迅速扩大规模。例如,山东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设置了“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问诊、开药、疾病管理、健康跟踪等服务。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发挥了巨大作用,既避免了患者亲自去医院就诊的麻烦,又减轻了医疗系统的压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普及无障碍环境,中国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作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设计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建筑。在中国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的例子有很多,并为老年照护培育了不断成长的商业市场。
中国在利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方面一直是个先行者,但世界银行报告指出,未来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和城市化,中国仍需要考虑以下三大优先事项。
第一,城市设计中的无障碍标准需要更好地得到执行。想要使建筑环境实现无障碍化,就要对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建筑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如果要让无障碍设施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配搭”或事后补救的措施,这种能力建设将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二,建设新设施和改造旧设施都需要投资。虽然在新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加入无障碍设施更具成本效益,但对许多旧的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样重要。对此,可以用公私合作 (PPP) 模式撬动必要的商业资金。
第三,鉴于建设适老城市所需的额外成本,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需要特别关注。从低成本的医疗技术到新型社区照护,我们需要鼓励创新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在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已经破坏了当地原有的、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照护模式。
以上三点应是中国发展适老城市的核心。未来,成功进行适老化转型的城市将会给老年人提供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机会,让老年人成为国家发展的合作伙伴。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