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写作舒适区?我有一个简单好用的捷径
一件事情,如果你觉得不费力就能做好,可能是进入舒适区了。
比如我最近写作,虽然写一篇 1000 字文章,只用不到 10 分钟,看似技能已经很熟练。
但当我读别人的书,做一个对比,就能明显看到差距:我写的不好。
主要是文章信息密度小。
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别人能用 10 个字写明白,我就需要 50 个,甚至 100 个。
我知道,如果继续按之前的方法练习,虽然能写的更多、更快,但那属于低水平重复,无论写多少,都无法有大的进步。
任何技能,都需要大量刻意练习,这个过程要求根据反馈不断改进,而不是停留在某个舒适区练习。
于是,我决定做一件事情:抄写《把时间当做朋友》。
对,你没看错,不是读,是抄写,一字不差的抄写。
因为我在读书过程中,发现书里的文章信息密度很大,而且逻辑环环相扣。
同样一篇文章,虽然字数相同,但因为信息密度大,读者就会收获更大。
这是我想追求的一个结果。
我就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
是我思考不够深入吗?
但明明讲的都是一个意思。
最后想明白了,这是积累问题。
李笑来的知识积累多,他知道用哪个词语、哪个句子、哪个逻辑能最精简的表达一个意思。
我的知识太少,所以在有限的知识里,无论怎么组合,都没法做到精简。
积累问题,无法通过某个方法、技巧突然提高,必须大量练习,之前写过《找方法不如多练习》。
但该怎么练?
想想还是直接抄书吧,既然李笑来能把一件事情用最精简的文字表达出来,那我把他所有常用的词、句子、逻辑都记下来,然后和其他知识排列组合,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看似我在做最笨、最费力的事情,但这其实是在走捷径。
因为我跳过自己研究的过程,直接把高手的精华吸收掉了。
不止写作,任何事情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提高。
比如,你商业思维差,那你就把感兴趣的商业案例全部拆解一遍,把它的方法、思路、技巧、模式,甚至文案、词语、句子全部背下来。
碰到自己要做事情,直接排列组合就行。
你积累的越多,能排列组合的元素就越多,就越能产生惊喜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也打算深入某个领域,最好的捷径就是找到领域的优秀产品,然后拆解,背诵。
想通这点,我心情顿时放松了。
之前我觉得自己写不好,陷入了一种固定性心态,觉得「完了,我以后都写不好了」。
但换个角度,意识到自己写的不好,其实已经在进步的路上。
就怕把「现在写不好」,
判定为「永远写不好」。
一旦有了这种固定型心态,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
结果就更不会进步,最终自己给自己说「你看,我早就说过,我写不好吧,我就不是写作这块料」。
真相是,任何技能只要不断练习,就会更熟练。
无论任何人,只要不断积累,就会变得更好。
加油哇!
··················END··················
(如果觉得有帮助,帮忙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推荐阅读--------
这是持续写作第 13/100 天。
如果你有想交流的话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