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四月以后,转入战争与谈判的轨道……

流浪的橡树 长江杂谈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南宋往事说:和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抵抗……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3月26日)

从筹码与代价视角,回望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图1)2023年3月27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


2023年3月2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397日。


我写的俄乌战争,既无鸡血,也无口号,更没有全靠情绪化站位的所谓的“立场”。我始终将这场战争与过去三年疫情一样去看,将之读书识人交友的门槛……


就此得到的朋友,我万分珍惜。


今天,因为操作失当,我的公号《流浪的橡树》遭到处罚至3月29日,因而心情难免繁杂,因而借用《长江杂谈》继续撰写最新俄乌战争观察不免呱噪几句,带来不便,诸君见谅。


转入正文:


此前,我提出了俄乌战争区别于传统战争,存在传统现实战场、高科技虚拟战场、政治与外交等综合方面的抽象战场。就此根据俄乌战争冬季战争态势,推测俄国在2023年战略方向,可能是以核威慑战略、核衡势政治及外交等多种手段,最大程度影响和阻滞西方国家外援,确保在机械化战争框架进行消耗战、持久战。


作为全球资源超级大国,俄国坐拥前苏联“夕阳武器”海量库存,皮糙肉厚,确实颇具传统机械化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的能力。


否则,如以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绝对优势,一旦放开手脚支援乌克兰,势必瞬间对俄国形成碾压态势。


显然,俄军在2022年11月赫尔松战略撤退以后,也正是靠着在机械化战争框架进行消耗战、持久战,这才勉强扳回了战略被动,同时转向顿巴斯战场,在2023年冬春之际,在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克雷明纳;巴赫摩特及外围;顿涅茨克及外围等三个方向形成战略攻势。


这一阶段,网络不分男女,不分俄粉乌粉,基本都是一致采信俄乌等多方分析,或认为巴赫摩特战略价值不高,或坚信乌克兰会放弃巴赫摩特,或者断定乌军防御巴赫摩特凶多吉少……


我的分析,源自确信巴赫摩特对顿巴斯战争的战略价值,也确认俄乌双方作战情况,因而推测乌军会坚守巴赫摩特,同时断定俄军可能无法夺取巴赫摩特,更无法击穿乌军以机动防御、退后作战防御的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防线。


现代战争自有逻辑,厘清逻辑,自然看懂战争。


战至3月,战争高度顺延《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相关文章的推演进行。


3月27日,俄军凭借“动员兵”、“夕阳武器”和其他资源优势发起攻势,却始终无法突破乌军巴赫摩特防御,如此战事延长,俄军攻势随着兵力物资消耗极大,似乎已经趋向转弱……


也就在2月-3月期间,我继续推演过乌军可能会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态势趋好、新一轮外援基本进场的前提下,选择在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方向,发起一次类似利曼反击战规模的战役反击。


同时,乌军也可以在巴赫摩特战场正面硬钢俄军,伺机在巴赫摩特南线发起更小规模的战役反攻。


然而,战场瞬息万变,就在3月24日至27日之间,综合更多政治、外交及战场资讯,可以确认俄乌战争情况趋于复杂。


综述如下:


一、在中俄莫斯科会晤、日本首相突访基辅之后,世界诸多列强、大国对俄乌战争发声多多,却始终没有形成清晰、趋近观点,就此相关俄乌战争的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继续趋向复杂,没有出现完全利好乌克兰进行战略反攻的战机。


在机械化战争框架和凭借“堡垒经济”、“部分动员”等应急国策,是俄国进行持久战、消耗战的俄乌战争的根本。同时,克里姆林宫更希望就此耗尽西方国家援乌信心,最终压迫乌克兰弃战求和。


显然,近期国际政治及外交局势继续混沌态势,更让克里姆林宫确信以“特别军事行动”“解放顿巴斯”有着极大的尝试空间。


然而,乌克兰抵抗意志依旧强烈,依然以恢复“1991年的边界”作为这场抗战的最终目标。


这样,尽管世界列强和欧洲大国纷纷出现意向俄乌能够重启和谈的声音,但是,俄乌双方根本目标完全对立,使得双方即便在4月份之后可能重启俄乌谈判,但是战争将依然是俄乌之间的主要关系


就此问题,前几天,几位资深的欧美军事博主、好友在QQ、微信聊起俄乌战争,就此问起我的看法,我简明回答为:


大概率去看,2023年,俄乌战争没有停战的可能。


二、北约及美、英等方面在顿巴斯战场的“高科技灰色地带”保持高度谨慎和动向模糊,因而无法确定乌克兰可能会在顿巴斯战场进行较大纵深的战役反攻。


高科技战争,是区别俄乌战争与传统战争的主要标签。


北约及美、英等方面能否在虚拟战场助战乌克兰,实为乌军发起反攻的关键前提。


然而现在看去的俄乌战争及顿巴斯战场,实为俄乌双方正面焖拳对耗的传统苦战。


就此战况分析,我看过数篇较高“专业性”的国内多位“军事博主”文章。他们说起俄乌战争启迪,人人都是洋洋洒洒大谈高科技军事力量终究有限,决定战争还是需要传统的坦克、大炮及海量的炮弹;或者以二战、朝战等传统战争夸夸其谈,对比战略得失。


看不透表象,走不出过去,这是网络军迷最大的悲哀。


就战略、政略而言,正如前文分析,俄乌战争既有传统的现实战场,又有高科技虚拟战场、以政治外交博弈为主的抽象战场,形成了远比二战、冷战的两大阵营鲜明对垒更为复杂的灰色地带。


同时,作为战史首场高科技总体战,要观察俄乌战争的进程、态势,也是需要更为专业的眼光和更为复杂思辨。


总之,世界远不是黑白二色,灰色,才是俄乌战争及现代国际政治和外交的主题颜色。


——我写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也希望能够予读友们能够习惯一种“灰色的思考”,我认为这是一种智慧的思考方式,对我们工作、生活同样有益。


至于人们网络热议的武器与战争问题,俄乌战争实战已经证明,由信息、智能、导航、电磁、网络构成的虚拟战场,已经最大限度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那么,坦克、大炮、炮弹为何在2023年开年以来的特定的“顿巴斯战场”显得如此重要?


这不是武器问题,而是抽象战场影响现实战争的一个主要体现。


如前文所述,正是受俄国核武器库存、核威慑战略和世界核大国核衡势政治利益等诸多影响、限制,俄乌战争被迫在特定的“顿巴斯战场”,进行以传统的持久战、消耗战为主的机械化战争。


这样,顿巴斯战场也就尴尬地成为了传统的坦克、大炮及炮弹进行笨拙、落后的“狂轰滥炸”的表演舞台。


显然,就北约、美英等国在高科技作战碾压俄军的绝对实力而言,如是在“高科技灰色地带”放开手脚帮助乌克兰,甚至直接参战,都可以绕开坦克、大炮及炮弹,简明打破俄军“夕阳武器”与“动员兵”,快速取得战役成功。


在德国接受北约训练的乌军精锐。


但是,西方国家如果放开手脚介入俄乌战争,势必带来难以判读、评估的战略影响及风险。


因此,北约、美英等国必须谨慎应对俄乌战争及顿巴斯战争。


这就是坦克、大炮、炮弹等“夕阳”老土武器如此嚣尘的主要原因。


如以现代、科技的视角去看,唯有基于智能化、信息化作战体系的高效、长程、精确、智能的武器,才是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显然,但凡现在还痴迷畅谈坦克、大炮、炮弹威力无穷,实则完全不懂俄乌战争和现代战争。


三、近期多种迹象证明,新一轮外援基本进入乌克兰,但是西方国家依然高度谨慎外援,使得乌军突击火力和远程火力对俄军尚无明显优势。


事实上,就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重型武器及战机问题上,无论国内网络如何高调或者低调,我们都需要注意一个外行媒体必须忽视的事实:


即西方国家援助武器越是火力猛、威力大,就越是高度依赖和归属于北约作战系统及通讯系统,越是依赖北约及英美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甚至参战。


显然,如何在尽量不“介入”俄乌战争的前提下援助重型武器,实为北约及英美等国非常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观察从2022年7月的顿巴斯战争及俄军攻占北顿涅茨克、莱西昌斯克;到如今俄军持续发起顿巴斯攻势,对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等重要目标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每次应对战局危机,北约、欧盟、7G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援乌盟国始终都在出人意料地援乌问题上显得谨慎、犹豫、保守和低效。


没有谁对谁错,这就是俄乌战争的一个现实、典型的灰色问题。


就此,我们如果摒弃网络充满情绪的资讯,仅从战争逻辑来看,除非乌克兰得到综前第一、二、三条前提条件,否则难以单独对俄军发起规模化战役反攻。


四、俄军正在明显转移战略进攻方向,逐渐加大了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赫莱达尔战场攻势。


短期之内,俄军如在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武赫莱达尔战场取得进展,即可夺得顿涅茨克大部分,在形式和宣传上取得“战役性胜利”,同时,俄军还可以借此巩固了扎波罗热东线防御、屏护了亚速海陆桥后勤线。


就此,在2023年下半年,顿涅茨克方向将替代巴赫摩特战场成为俄乌战场的首要角力点。


五、乌军如果需要发起类似利曼反击战规模的战役反攻,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方向依然是首选。


其中乌军具体反攻方向,大概率应该为乌拉左沃-库皮扬斯克铁路线及P-79公路线。


然而,乌克兰的反攻既需要国内军民抗战意志,还需要得到国际政治、外交等机会,需要得到西方国家的足量军援,以及在“高科技灰色地带”的支持、助战。


也因为此,随着时间推移,俄军进一步扳回战略被动,国际政治及外交局势日趋混沌,西方国家外援迟疑、低效,如此拖延下去,将会使得乌克兰难以选择斯瓦托夫发起战役反攻。


——四、五两条分析,我在《俄乌战争观察:分析俄军战略转向阿夫迪夫卡和乌军的四月反攻战机……》和《俄乌战争观察:分析解说俄军战略转向和乌军反击方向……》有非常详细分析,读友如闲,不妨点击详阅。


(图2)3月27日斯拉维扬斯克-巴赫摩特轴线及乌军乌东防线态势简况图。


六、巴赫摩特战场将在5月之前出现较大变局。


目前,俄乌双方在巴赫摩特持续激战,态势胶着,为俄乌战争典型的持久战、消耗战态势。


从俄乌战场表现、战争进程及态势推测,战至大约4月中旬或以后,瓦格纳佣兵攻势继续趋向衰竭,将无法维持巴赫摩特战场攻势。


于是,俄军必须要在3月底、4月初做出选择,是继续增兵进攻,或者收缩战线,放弃巴赫摩特攻势。


不难发现,无论因为与瓦格纳佣兵存在旧怨;或者战略考虑剜肉补疮进行添油作战为兵家之大忌,俄军及俄国防部都难以继续支持瓦格纳佣军在巴赫摩特战场维持攻势。


俄军必须要调整巴赫摩特攻势。


那么,俄军会如何调整目前在巴赫摩特形成东、北、南三个作战集群?


首先,俄军北集群兵分三路发起典型机械化攻势,以主要兵力沿M-03公路向斯拉维扬斯克方向突击,向乌军城西防线突击,却始终无法突破防线和迂回截断巴赫摩特向西通道;俄军以次要兵力配合俄军东集群强攻巴赫摩特市区,同样没有明显进展。


同时,俄军北集群形成凸出部,为保障侧翼安全,还需要继续抽调次要兵力配合其他方向俄军集群,向希维尔斯克方向乌军发起进攻。


因此,就目前俄军推进及战况来看,俄军北集群始终无法迂回进攻,无法完成截断巴赫摩特以西通道的主要任务;于是,俄军骑虎难下,只能沿M-03公路向西突击寻求迂回南下战机……


如此迂回南下不成,持续作战,导致俄军形成四面用兵、分散兵力的尴尬局面。


这是俄军战役层面上的失败,或者失策。


不过,巴赫摩特俄军三个集群,以北集群兵力最强,虽然目前作战被动,但是以乌军战力也难以对其聚歼。是以,俄军北集群在后续作战如遇不利,可能仿效赫尔松撤退而向波帕斯纳方向撤退,最终形成波帕斯纳与莱西昌斯克防线。


其次,俄军东线集群在无法夺得巴赫摩特之下,也可以退向波帕斯纳。


(图3)3月27日,俄军南集群凸出部与乌军巴赫摩特-恰西夫亚尔-科斯蒂安季尼夫卡轴线;托列茨克-德鲁日巴乌军集群的态势简况图。蓝色剪头为乌军可能发起反击的攻击方向。

再次,目前俄军南集群主要向乌军南线巴赫摩特-恰西夫亚尔-科斯蒂安季尼夫卡防线发起攻势。战至3月27日,俄军南集群同样也没有撼动乌军防线,因而连续向西突击形成凸出部,整体陷入胶着态势。

(参考图3)

与巴赫摩特北线战场有所区别,3月以来,乌军数次增援巴赫摩特,其主要机动兵力多部署在巴赫摩特-恰西夫亚尔-科斯蒂安季尼夫卡防线。同时,乌军尽量集中优势兵力在这条战线,与南方的托列茨克-德鲁日巴乌军集群遥相呼应,同样隐约对俄军南线集群形成三面合围态势。

如此可见,乌军如是等到战机,完全可以依托这条防线和托列茨克-德鲁日巴乌军集群,反手钳击俄军南线集群。

这是乌军在巴赫摩特战场唯一可能形成兵力优势的方向。

但是,以乌军目前远程火力和地面突击力量尚未对俄军形成明显优势态势,如在巴赫摩特南线的反攻,最佳战果可能会推进至铁路线及T-05-13公路线。

这样,俄乌双方再成相持态势,继续后来的持久战、消耗战。

如是这样的态势形成,俄乌战争可能也就会在2023年夏秋以后,逐步转入了战争与谈判的轨道。

因为昨晚操作失误、公号被罚、心情欠佳,幸得多位朋友劝慰和发来资料助我继续写作俄乌战争,万分感谢。

资料收到太晚,系统汇总、分析,发稿也晚。我写俄乌战争既不简单嫁接、汇总新闻资讯,也不鸡血口号煽情,每每推演与战况符合,空欢喜之余,唯有与诸君隔网恳谈,默契间隔空茶叙而已。

能够三点一转,即是衣食父母了。多谢。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3月27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