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担心酱香拿铁里那点酒精?我更关注那过于经济的厚奶配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Author Y博的科普园
声
明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前段时间酱香拿铁刷屏,两个营销专家级公司联手,果然不同凡响。面对这铺天盖地的白酒+咖啡,好几位做健康科普的朋友纷纷指出酒精没有安全剂量,我们需要警惕酒类营销。
对白酒营销警惕有道理,只不过在酱香拿铁这事儿上,我倒觉得真不必太担心酒,还是担心智商税,以及食品整体的安全性与性价比,比较实在。
01
酒精含量不到0.5%,妥妥的非酒精性饮料
一些记者担心酱香拿铁是否会导致酒驾,联系茅台客服,客服还煞有介事说不建议驾驶人员饮用,如果已经喝了,建议不要驾车。看这姿势,还真把拿铁当正经茅台了。可是根据商家信息,酱香拿铁的酒精浓度在0.5%以下。美国麦芽发酵饮料(如啤酒)酒精含量低于0.5%就能用non-alcoholic标签(英国类似),欧盟的规定是1.2%,日本酒精含量低于1%一律不以酒类标准管理。也就是说酱香拿铁在任何一个主流市场都是法律意义上的非酒精性饮料。酱香拿铁不仅算不上酒精饮料,它的酒精含量在常见食品里都排不上号,就凭这想让人酒驾,先排队吧。酒类酿造是酵母发酵的后果,而酵母存在于多种食品之中。例如面包就是面粉经酵母发酵再烘烤而来。中学生物学课上会教酵母在厌氧环境下才会进行酒精发酵;氧气充足环境下会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酒精。可是这个说法是偏颇的。1929年,英国生化学家Crabtree发现酵母在糖分充足的环境下,无论氧气是否充足,都会进行厌氧呼吸,形成酒精。酵母这种只要有糖就给你酿酒的现象被称为Crabtree效应(Crabtree effect)。再来看面包,即便你只是想让酵母生产些二氧化碳,让面团蓬松一些,但由于Crabtree效应的存在,不可避免会产生酒精。之后的烘烤会去除发酵面团里的不少酒精,可不会完全去除。其实早在1926年,一些美国化学家没事干就研究起了面包里有多少酒精,从面包店和家庭主妇那里买了12个面包样本检测,发现酒精含量从0.4-1.9%不等(该研究标题就是“面包里的酒精含量”):02
酱香拿铁醉人?想多了
03
不如想想酱香何处来
除了对酒精极度过敏的人——过敏程度到了吃普通面包都可能出事那种,剩下的人真不用担心酱香拿铁里那点酒精。更要担心的倒是自己交的智商税。别说酱香拿铁的这点酒精醉不了人,0.5%的酒精含量也是尝不出来的。根据2016年的一项试验,酒精浓度1.4%以上,人体的味蕾才能感受到。而且酒精的味觉体验是苦涩为主,稍带甜味。20%以上时,会有灼烧、痛感,这种刺激的生物学原理和辣椒素类似,刺激了TRPV1受体,和痛觉神经相连。号称是酱香拿铁原料的53度茅台可是酒精含量53%的烈酒,口味是这一浓度酒精带来的苦涩、灼烧以及少量风味脂质等的共同体。所以网上说酱香拿铁如何有酒味,未免过度脑补。至于各种风味物质组成的酱香。都把酒精含量稀释到0.5%以下,按原酒53%浓度算,至少稀释了100倍,还能保留原酒的酱香,这恐怕才是茅台或瑞幸贡献的最大化学创新。不信的小伙伴可以试一下,不管是威士忌、朗姆还是什么白酒,稀释个100倍,原来的风味还能保留?我用威士忌试了,反正是不行:推荐阅读: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医生为什么还经常开?这个新闻有助大家理解从最近流行的支原体肺炎,谈谈这些常见的“支原体乱象”美国疫情现在又怎样了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