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涯笔记③ | 汪逸骎:Being Alive Means Running
汪逸骎
中共党员
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
男子400米国家一级运动员
目前保送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回忆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活,从青涩的新生到如今的准研究生,一路上的经历必然是千言万语,但总结起来还是不得不感慨:万幸自己没有停止奔跑,只有不断进取的人生才会更加鲜活。
在进入大学前,我曾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田径训练,单调且充斥着汗水泪水的训练使我感到无比乏味,以至于我在高中时曾对家人大放厥词,说自己上大学后绝不再训练,我要尽情的享受大学的快乐时光。
进入大学后,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放松,但是时间久了自己慢慢发现:在大学里保持良好的运动水平是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闪光点,是一名体育专业学生须达到的素质要求,更是想要寻求专业更好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体育曾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汗水和泪水,但我终究是靠着奔跑进入大学的,它是我少年时期的“青春伴侣”,更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
于是在大一上学期的期末,我开始重新投入到训练中,通过选拔成为了校田径队的一员,继续主攻400米。重返训练后心肺功能的恢复过程煎熬而又痛苦,但既然已经决定重新奔跑,就不能也不该选择放弃。除了在课余时间训练外,我和队友们还会利用寒暑假继续训练,力求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也正是付出了这番努力,在一些大赛中我们斩获了不错的成绩,比如2020年湖北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乙组4×400米冠军,2021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丁组4×400米第七名,2023年全国厦门田径公开赛男子U30组400米第四名、4×400米冠军等成绩。
在大二下学期我开始担任田径队队长,从一名队员转变为一个训练计划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我开始学习和思考如何将运动训练学、竞赛学、生理学等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具体的训练场景中,这些宝贵的训练、组织、参赛的经历令我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友情、强化了团队意识、也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应用。
大学毕竟不是专业队,虽遗憾自己的运动水平在大学期间没有进一步提升,但由此养成的运动习惯,以及运动与学业的互促互进,使我受益无穷。我也因此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博雅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并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推免。
我的班主任和教练曾说:“一个不会学习的人训练也走不远,一个不懂得运动的人学习也难求效率。”的确如此,在我间断性地陷入挫折、迷惘或是感到碌碌无为时,去训个练、健个身、跑个步成为了我生活里最能调节状态的良方,一次酣畅淋漓的奔跑宣泄了负面的情绪、释放了学业的压力、缓解了紧张的焦虑,使我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完成目标。
//
“Being alive means running”是我的座右铭,也是贯穿我整个大学生活的信念。大学就是一场持久的长跑,只要你不停下努力的脚步,找到自己的节奏,慢跑也会抵达终点。
本科的赛程即将奔跑至终点,往后会有更宽阔的赛场等待我去挑战,我不会停止奔跑,希望你们亦是如此,愿大家都能成功抵达期待已久的彼岸,体院学子们,愿我们不负热爱、迎风奔跑,顶峰相见!
推荐阅读
图文来自汪逸骎
排版:张雅倩
校稿:李 勤 张俊仓
审读:张德华
编辑发布:体育学院党委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