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当好一个全职太太很容易?
破产码农
在最近的一段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视频中“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
很多人,特别是所谓的独立女性支持张校长的言论。例如微博上下面的这些评论:
他们对全职太太的标签归纳为:过得不好、围着孩子转、失去社会竞争力、缺乏性吸引力。
以上全错。
全职太太 ≠ 家庭主妇,且全职太太比先生付出的更多,家庭贡献更大。
最核心的错误点在于很多职场高知女性,将全职太太片面的认识为了家庭主妇。
她们对家庭主妇认知较为传统,如负责洗衣、烧饭、打扫卫生、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对内角色。
时间长了,变成黄脸婆了,老公也不要你了,外面找个小三,自己被抛弃后去到社会,也丧失了竞争力。
这个推理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一地鸡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认知。
但凡年家庭总收入超过税后50万,则可以较为轻松的请一个阿姨处理大部分家庭内部事务,一个月少则5000,多则也就10000。
更不用提,洗碗机,扫地机器人,Dyson这种提升家庭事务效率的工具。
全职太太完全可以每周定期去做个SPA美容,每天跑步运动维持身材,职场独立女性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成天出差累成狗,更没有男朋友的滋润,两者比较,根本是完败的。
一线城市的全职太太们,主要工作为:全方位地培养孩子 + 守护家庭财富。在当今社会分工体系下,家务所占比例其实很低很低。
薛兆丰教授从经济学角度阐述过婚姻的本质:婚姻,其实就是合伙办公司。
全职太太生娃、带娃本质是培养公司接班人,让这个公司可以成为历史悠久的百年公司,而不是中途破产。
这样的工作是否价值连城?
全职太太对于孩子的教育肯定不是简单的甩手掌柜,报几个兴趣班,请几个家教这么简单。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当妈妈每天在划手机刷抖音,孩子大概率是不可能专注学习的。
只有自己言传身教,克勤克俭,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未来才能继承家业,守护住先辈的家庭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很多人说富不过三代,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过真正的家学渊源。真正的富二代,是全方位的优秀。
李兆基从顺德去了香港,此后成为了一代香港首富。很多人评价说那是因为他抓住了香港经济起飞的机遇。
的确,但那是正确的废话。
抓住机遇,谁都能成功。问题在起飞的过程中,真正能抓住机遇的人实则少则又少。
李兆基其父在顺德是做黄金、汇兑和外币买卖,他从小耳濡目染,12岁就成为了自家金铺的掌柜。
若没有这样的家学渊源,何以拿着1000港元本钱(30万港币按今天算),单枪匹马地闯荡香港,终成一代首富?
因此,并不是抓住香港经济起飞的机遇成就了李兆基,他的成功至少是:家学渊源 + 抓住机遇。没有前者,不存在后者的可能。
父亲,母亲,都是孩子的榜样,但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则是榜样中的榜样。
除此之外,全职太太还有一块重要的工作:守护家庭财富。
很多人会说,这不是男人该干的事情么?
的确,先生负责生产,通过自己的劳动资料换回现金,负责家庭开销。
一个好的全职太太不仅仅负责家庭花销,还需要负责家庭财富的守护。
如果一个全职太太平日花钱大手大脚,只消费,不承担责任,长久则会丧失竞争力,最终被丈夫所抛弃。
如何守护家庭财富?对普通人来说,买房其中一种方式。然而,能接受将家庭现金储备转化为房产资产,而不是买包包或出国旅游的,仅少部分全职太太能够支持和配合。
更重要的是,买房本质上是一件很麻烦且考验专业眼光的事,要学会挑房,有全局意识,和银行沟通贷款,各种事情都要亲历亲为。
对于在BAT华为这样公司的码农来说,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工作,若他们的太太能帮助他们对外进行资产投资,守护家庭财富,根据码农高收入的特点,他们其实并不用特别担心35岁的问题。哪怕45岁,他们依然能心平气和的敲代码,并保持继续学习的动力。
当然,买房投资只是守护家庭财富的一种方式。看看章泽天,为京东的各种基金会、慈善会、投资会站台。一方面,是做慈善、做好事,另一方面也是富人守护家庭财富的一种方式呐~~~不过,这一块就不具体展开了。
所以,一个能守护家庭财富的全职太太,是否又是价值连城?
全职太太并不是如张桂梅校长们所理解的只是在家烧饭的黄脸婆,那是几十年前的老观念。
当今社会,要做好全职太太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且对家庭价值极高。
拿我太太Amy来说,最近离开平安公司这样的舒适区,自己创业(可关注公众号:码农来了)。
每天早上7点半送孩子上学,晚上7点回家。吃完饭,还要带孩子学习。孩子睡完觉,还要写公众号文章,客户沟通。
Amy不买名牌,包包,把家里储备的现金都变成了一本本房产证。这些年,这部分资产也得到了大幅增值。而即便Amy自己工资/创业获得的收入,也全部投入到保护家庭财富中。
或许,只能说大概上辈子是我拯救了地球,才能娶到这样完美的全职太太吧~~~
往期推荐
教你如何一眼识破渣男!
那些加入名媛群的小姐姐们,真的有错么?
在上海内环拥有10套房是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芯片崛起,指日可待
上海,终于有些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