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拟现实(VR)将你带入一场艺术的冒险体验

巴塞尔艺术展 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 2021-09-25



当代艺术发展之初,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在画布上的平面图像,艺术家的技巧让物体在平面上突显了立体的效果,随着装置艺术的兴起,从平面到立体的艺术逐渐诞生。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展区的策展人李振华在早前的采访中说到,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艺术媒介的多元化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为艺术创作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里开始大胆采用VR,为观众带来一次更多元的体验。


虚拟现实与艺术

《Domestika》(2017),Jacolby Satterwhite,图片由艺术家和纽约Mitchell-Innes & Nash艺廊提供


虚拟现实可能是最近几年才成为话题,但是这种艺术技术的用途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虚拟现实”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剧作家和诗人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于1938年创作的《戏剧及其重影》中,然而当时的词义与如今并不相同。20世纪60年代晚期,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第一个虚拟现实的头戴式设备,1977年艺术家David Em加入了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计划,并在那里进行了7年的艺术家驻地计划。Em被认为是第一位在虚拟现实中工作的艺术家,并在1977年创造了计算机合成的《Aku》全景导航,作品的印刷版本现在由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馆藏中展出。1984年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将这个新兴科技概念带入大众之中。头戴式可视设备、精密的数据运算和逼真的视觉效果让大家逐渐认识虚拟现实的真实感。


《Spacemen R My Friended》(2016),Tony Oursler,图片由艺术家和Khora当代艺廊提供


艺术原本是需要我们实地去观看,随着虚拟现实的出现,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能改变我们创造和体验艺术内容的方式,当涉及到艺术的时候,实用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艺术在社会秩序中的自主性通常被认为是道德和哲学的必然结果。更多的艺廊和艺术家开始采用这个新技术来打破传统艺术观赏的模式,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透过头戴的设备,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让你在艺术面前自由的移动与互动。


《Blessed Avenue》(2018),Jacolby Satterwhite,图片由艺术家和洛杉矶Morán Morán艺廊提供 


在2018年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的“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上,艺术家与艺廊从业者探讨了艺术家为何选择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它提供了视觉、空间、声音和触觉,更重要的是虚拟现实提供的交互体验也超越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媒介。纽约的艺术家Jacolby Satterwhite兴奋地说:“我对观众如此关注我的虚拟现实作品的细枝末节感到惊讶,每当有人摘下头戴式设备会问我是如何处理景深、阴影和纹理映射的。这些对我来说是艺术,我用最美的方式去呈现他们,当然是通过这些看上去不算艺术的科技。”


虚拟现实艺术的发展

《She’s Already Gone》(2017),喻红,图片版权© Yu Hong和Khora当代艺廊,图片由艺术家和Khora当代艺廊提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艺术思想似乎与“未来之旅”相辅相成,但是虚拟现实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品质并不是新鲜事。在19世纪由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卢米埃尔效应》中,观众因为害怕电影屏幕中的火车即将冲出屏幕而吓得冲出电影院,在历史的背景下,沉浸性和逼真性呈现出一个不断移动的因素,对于虚拟现实而言,一样的新媒介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对于艺术家和参展人来说未来的艺术趋势也将继续改变。


虚拟现实作品

《Dream Journal》(2016-2017, 2017)影片截图,乔恩 · 拉夫曼,图片由艺术家和Sprüth Magers艺廊提供


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侵蚀着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一些虚拟现实倡导者可以赋予它更高的艺术定位,同时将其看做是一种激进的创新方式,为实践者拓展前所未有的机会。 虚拟现实无疑已经入侵到了当代艺术之中,对于这样新兴的艺术媒介来说观众无疑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来更好的去感受和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背后的思想。对于艺术市场来说,全新的艺术模式依旧需要市场的长期调整才能最终实现突破。随时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分别出虚拟现实的利弊。


《View of Pariser Platz》(2016)作品现场图,乔恩 · 拉夫曼,图片由乔恩 · 拉夫曼以及柏林Future艺廊提供,图片由Timo Ohler拍摄


乔恩 · 拉夫曼 (Jon Rafman)是近几年开始尝试虚拟现实创作的典型年轻艺术家代表。2016年的柏林双年展上,拉夫曼呈现了2016年制作的作品《View of Pariser Platz》,观众沉浸在一段三分钟的影片中浏览虚拟的Akademie der Künste 阳台,之后则被投入到一个充满肉食动物的反乌托邦的水底世界。


《人民币城市》(2007-2011)影片截图,曹斐,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曾参与巴塞尔艺术展的艺术家曹斐和Paul McCarthy也是虚拟现实的忠实粉丝。曹斐在《人民币城市》的作品中,通过一个China Tracy的角色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一起浏览。McCarthy的虚拟现实作品CSSC VR实验《你叫什么名字?》依旧以独特的图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女性角色,在观众靠近角色之后就可以与这名虚拟女性角色互动聊天。


《Into Yourself, Fall》(2018)影片截图,安尼施·卡普尔,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去年的香港展会,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和马丽娜 · 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分别呈现了《Into Yourself, Fall》以及《Rising》。卡普尔对这种超越人类普通体验的艺术创作充满了积极态度。阿布拉莫维奇则把艺术家与观众的联系作为她艺术创作的主题,并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开启了一场关于科技、环保和艺术的高端对话。当你“走进”艺术家的虚拟空间,你将亲眼看到海水即将淹没阿布拉莫维奇,然而随着观众对于减少碳排放的承诺,水位也会下降反之则会看到艺术家最终溺水身亡。当全球变暖现象成为岌岌可危的问题时候,艺术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激发了人性中的怜悯,从而去重新审视这个全球重大议题。


《Rising》影片截图,马丽娜 · 阿布拉莫维奇,图片来自急性艺术


在过去几年许多艺术作品都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创作的,有些是技术上的时候,另外一些则是政治上的野心。这些壮观的作品远远超过了媒介所能带来的期望。通过利用这些技术,艺术家创造了一个空间让观众可以更清楚地去了解这个似远非远的技术。 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继续带来全新的虚拟现实创作让观众体验一次艺术未来之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香港展会信息。


巴塞尔艺术展 香港展会


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下午1点至晚上8点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下午1点至晚上8点

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上午11点至下午6点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香港展会“尊尚门票”现正发售,详情请点击图片查看





长按二维码关注巴塞尔艺术展微信,获取最新展会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