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湾区的艺术生态,艺廊、非营利机构和艺博会并驾齐驱

巴塞尔艺术展 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 2022-06-01
 
广州天际线,图片由Flickr提供


《千万不要在广州开画廊!》2019年,这篇文章在专注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如今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自媒体平台“打边炉”发布。这篇文章讲的是2019年年底,广州一家经营了9年的当代艺术艺廊宣布歇业、红专厂艺术园区被迫关闭园区和艺术馆的事件。文章以同行观察的身份、爱恨交加地批评了广州的当代艺术行业的萧条——部分从业者在“务实”借口之下的不作为、冷漠和文化支持政策的长期缺失。广州,由于它生活的便利吸引了很多年轻艺术家的到来。艺术家曹斐的母校广州美术学院也在这里,在广州还有许多非营利机构。在广东时代美术馆支持下成立的独立艺术机构黄边站,参与其中的组织者和行动者们后来又发起了集体自治空间上阳台,此外,腾挪空间是2008年在广州小洲村成立的艺术空间,在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里每年都会展出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陈侗是广州艺术圈中众多的开拓者之一。1993年,他开设非营利性质的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在90年代初,博尔赫斯书店成为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摇篮,在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政策下,珠三角地区的首次转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博尔赫斯书店的常客中包括大尾象艺术团体,由艺术家陈劭雄、林一林、梁钜辉和徐坦组成。他们的公共介入作品,例如1995年由林一林创作的《安全度过林和路》,呈现了艺术家搬运一块一块的墙砖,将它们安全运送过马路对面的过程。
 
深圳天际线,图片由Flickr提供

除了创办书店以外,陈侗也是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牵线人,他将广州出生的知名策展人侯瀚如介绍给曹斐,在此之后,又将艺术家介绍给超级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在90年代末,侯瀚如和奥布里斯特合作策展了巡回展览“移动中的城市”,展览探讨了亚洲城市中心的艺术实践发展。1997年,展览首次在维也纳揭幕,之后巡回展览至纽约、伦敦等城市。同年,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开启他对珠三角地区的研究,这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Project on the City”中的一部分。1997年,研究结果在由Catherine David策划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上呈现。2005年,侯瀚如和奥布里斯特共同策划了广州双年展,这是继2002年首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后的第二届双年展。同年,维他命艺术空间在广州揭幕。2015年,在广州郊区由藤本壮介(Sou Fujimoto)设计的艺术综合区内,这间独立商业艺廊又开设了镜花园空间。

2021年,亚洲艺术中心(Asia Art Center)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展位现场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广州开设艺廊的警告被大家视为一种挑战。虽然广州的艺廊行业岌岌可危,但这里却是非营利组织、自由艺术家的沃土。新一代正在为在广州建立可行的艺廊而努力。艺术家胡向前、林奥劼和林敬新在2015年成立了商业空间广州画廊,专注于支持珠江三角的艺术。广州画廊的成立并不是因为这座城市艺术家的短缺,而恰恰是因为艺廊的缺失,艺廊的成长得益于同行的支持。它所代理的绝大多数艺术家,如黄河和黄山,都是一些新晋艺术家。广州画廊在2017年首次被邀请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展出。对于艺廊如何能熬过疫情这段时期,林奥劼认为,其经营策略包括同时控制成本、薄利多销。在疫情期间,一家致力于中国艺术的悉尼White Rabbit艺廊的艺术购藏使得广州画廊可以安然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有趣的是,在流量为王的注意力经济时代,艺术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热门消费项目之一。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由家族创办、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在2020年10月开幕。自开馆展“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开幕以来,和美术馆成功地成为新的艺术打卡目的地。它是一个代表着这个时代审美观念混生的综合体——命名为“世间风物”的开馆主题展囊括了国际艺术市场上主流的明星和中国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徐冰、黄永砅、刘韡、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等等;而在顶层的馆藏展中我们看到了几乎所有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吴昌硕,黄宾虹,陈树人,高奇峰,吴湖帆,张大千,林风眠,关良,齐白石等等;在观众手机里,照片都被由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与场馆展出的大师之作所占据。
 
和美术馆(He Art Museum,HEM)外景图, © HEM
 
随着中国艺术界在2020年的下半年逐渐恢复生机,在广州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信号。12月,由武汉人、前美术馆馆长艾海创办的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在珠江边的海心沙展览馆举办。当疫情爆发时,正身处广州躲避疫情的艾海向投资人刘奕(珍宝巴士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和广州优游当代艺术中心的创始人)提出了在广州建立一个新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想法。他随后打电话给他的艺廊好友们,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自然而然了。博览会应运而生,来自国内外的33家艺廊参与其中,其中包括北京的中坚力量北京公社、常青画廊、魔金石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墨斋和亚洲艺术中心。
 
广东时代美术馆,图片由广东时代美术馆提供

随着广州的首个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举行,今年的第二届艺博会于2021年12月26日至29日举行。今年的参展艺廊包括亚洲艺术中心、没顶画廊和新氧艺等等,旨在举办一场成功的艺术博览会。在广州,另一个展会——艺术广东——已经运行了11年,展示的大多来自美术家协会成员、民间艺术家创作,和当代艺术存在于平行时空,因此展会尚未受到国际性关注。这一现象也指向了广州当代艺廊生存之道的问题。在珠三角地区,艺术、策展和藏家市场很大程度上被美协和岭南画派所主导,这种传统美学占据了公立美术馆的大多数资源。此外,虽然在艺术工作者的支持下,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能顺利举行,但个中挑战依然潜移默化地存在,这也包括创办于2013年的艺术深圳。 
 
在广州刚起步,并且待观察的艺术博览会,由官方推动的专注于当代艺术的博览会“艺术深圳”今年已经办到了第七年。2020年9月,艺术深圳率先开启了疫情后中国首场艺博会,像是疫情后摘开口罩后的自由呼吸,成交量也较往年有所提升。今年九月,Art021团队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成功举办,这是Art021继上海、北京之后的第三个博览会 Shenzhen DnA (Design and Art),首届DnA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有40家艺廊参展,包括中国的天线空间和香格纳画廊,以及在中国大陆设有空间或代表的海外艺廊,如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阿尔敏·莱希(Almine Rech)和耿画廊(Tina Keng)。来自深圳的艺术空间包括由邓彬彬创办的红树林画廊。艺廊位于深圳湾一号地标,展览空间由著名建筑师刘晓都设计。艺廊在2020年3月揭幕,开幕展览呈现了来自柏林的罗马尼亚观念艺术家Daniel Knorr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

虽然深圳的当代艺术艺廊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无法与上海和北京相提并论,在这个作为香港邻里的城市里,随处可见创新和创业的氛围。例如,由广州本来画廊(Bonacon Gallery)的前总监全荣花(Jeon Younghwa)和《飞地》杂志的创始人张尔创立的飞地艺术空间(Enclave Contemporary)采用了创新的商业模式。《飞地》杂志成立于2012年,四年后推出了Enclave书店。飞地艺术空间在2021年3月开幕,展出了过去10年中出现在Enclave封面上的艺术家,包括何翔宇、丁乙和林科。2016年就推出的飞地的手机应用程序在今年开始加入了更多当代艺术的内容,服务于不断增长的年轻艺术爱好者社区,他们希望可以依靠公共教育和推广,将观众转化为藏家数量的增长。
 
在一个由美学、观众、地点和价值观共同定义的全球艺术界的语境下,艺廊越接近其目标观众,就越有可能成功,而在大湾区,这个目标观众是由界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条件与人群网络重叠后产生的。其中的关键人物是香港餐饮经营者罗扬杰(Alan Lo)。他一直是该地区重要的收藏家之一,罗扬杰同时也是香港信言设计大使的联合创办人,为珠三角地区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他还曾任职于珠三角商务委员会。
 
珠三角的城市是否会在适当的时候走向香港模式,培育一个由艺廊、博物馆和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强大网络,以及一个能够吸引全球观众的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来定义的艺术生态,这样的议题还有待观察。就像香港本身一样,他们正在珠三角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前行并不断重塑自己的地位,更不用说在中国、亚洲和整个世界的范畴了。
 
文章由位于广州的策展人和写作者吴建儒撰写。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巴塞尔艺术展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更多巴塞尔艺术展社交媒体

微信&微博:巴塞尔艺术展
Facebook: Art Basel
Instagram: Art Basel
Twitter: Art Basel
Youtube: Art Basel

*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