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畿红迹(十三)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

京社科 2022-09-0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14年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发表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邓玉芬:“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从此,邓玉芬的故事被更为广泛地传播。

邓玉芬为何有这么高的觉悟?她的话很朴实:“打鬼子的事情可不能含糊!”本期,京社科带领读者一起寻访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看这位英雄母亲的事迹。

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

经京承高速、大广高速、顺密路、密关路、琉辛路,驾车百余公里之后,我到达了密云县石城镇张家坟村,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就在马路边上。

广场并不大,不远处是耸立的山峰,左边有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是享受政府补贴的村民住宅。长廊两边橱窗里展陈着邓玉芬的事迹简介和云蒙山抗日历史,遥远的战事就近在眼前……

邓玉芬

英雄,是应该被铭记的。

邓玉芬和任宗武都是穷苦人,夫妻俩借住在亲戚家,靠租地为生,勉力拉扯着七个孩子。生性刚强的邓玉芬含辛茹苦,日子却还是不能安稳——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寇强行把她的家乡划入了伪满洲国。邓玉芬一家不得不搬到猪头岭开荒度日。眼见日寇心怀叵测,欲把中国人变成亡国奴,邓玉芬非常气愤,她认定“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对不起老祖宗”。

1940年4月,山里来了八路军,深入群众宣讲抗日道理,那些话,邓玉芬越听心里越敞亮:只有穷苦人抱成团儿,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救国家救自己。当年6月,十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跟丈夫商量:咱家没粮没钱没枪,那就出人吧,打鬼子的事情可不能含糊!

不含糊的邓玉芬,向共产党的队伍输送了一个又一个亲人……

一次又一次的失亲之殇,让邓玉芬悲痛欲绝。擦干眼泪,她又默默地投身抗日工作。春种秋收、缝制军鞋、照顾伤员,几乎一刻不闲着。她的家也成了八路军的常驻地,她为战士烧水做饭,为伤员喂汤喂药,就像他们的亲妈妈。她经常自己吃树叶子,只为把家里本就不多的粮食都留给伤员战士。

邓玉芬一手带大的孙儿任连国(邓玉芬三子任永兴的长子)回忆说,祖母既刚强也乐观,但只要提起小七儿,却还是难掩感伤。

密云区政协委员,曾经担任过张家坟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任宏伟,是邓玉芬的重孙,他从爷爷任永兴那里听来不少白河游击队和八路军十团的英勇故事:

大爷爷是连长,追赶敌人时,敌人用望远镜看见他佩带盒子枪,就瞄准了他打……枪盒子打碎了,腹部受伤。大爷爷养伤时听到曾祖父和四爷爷、五爷爷或牺牲或被抓,心情剧烈起伏,伤口崩裂,牺牲了。二爷爷是机枪班长,打仗时抬机枪跑得太猛,累炸了肺吐了血,回猪头岭家中养伤,因为伤重不治……

有这样的母亲,有这样英勇的中华儿女,我们的队伍怎能不勇往直前呢?

1970年2月5日,英雄母亲邓玉芬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临终,她唯一的请求是,把她葬在村口,她想要看到孩子们回家……

邓玉芬的一家人

丈夫:任宗武,1942年3月牺牲。

长子:任永全,1942年秋牺牲。

二子:任永水,1943年秋牺牲。

三子:任永兴,八路军十团战士。

四子:任永合,1943年死于鞍山监狱。

五子:任永安,1942年3月牺牲。

六子:任永恩,1948年牺牲。

七子:1944年春,日伪军围堵猪头岭一带。区干部和乡亲们藏在山洞里,7岁的小七儿连续几天没有吃喝,又病又饿,发烧哭闹。敌人越搜越近,邓玉芬从破旧的棉袄里扯出一团棉絮,堵上了小七儿的嘴……


THE END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2021年3月23日26版;作者:李葵、张莉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