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少林,这才是真正的深山古寺——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有些地方,是不需要任何辞藻来修饰的,因为他们早已凭借自己鲜明的个性,印刻在人们心里,任何形容词加诸前后都是多余。少林寺,就是这些地方之一吧?!
我想到了山门前迎客的僧人,想到了崖壁下戏耍着拳脚的小和尚,想到了佛堂上满嘴佛法的白眉老僧,当然也想到了八百罗汉,练武的木桩,及千百年来踩下的脚印……
然而千百年了,在世人来去的脚步中,少林寺总要改变些什么的,我刚才想的那些,也许早已湮没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我如今来,只不过是来瞻仰它的旧迹的。也或许,真还有千年前的武魂在等着我的仰慕吧?
其实,在我从小沉浸的炎黄文化里,在我看到的、听说过的故事中,在藏经阁的经卷下,在达摩一苇渡江的神采间,在慧可断臂立雪的孤寂山头,在十三棍僧的武阵中,我早已认识少林许久了,今天,只不过是来看看它最先到达的地方,来看看它曾经走过的足迹而已。
因为坐落于嵩岳少室山麓的密林之中,少林寺由此得名。后有菩提达摩于此创立禅宗和隋末武僧襄助唐室有功扬名立万,奠定了自己在佛教和武术方面的统领地位,至今不辍。
但树大亦招风,一千五百多年来,少林寺虽为佛门圣地,却难免俗世侵扰,历尽荣辱兴衰,毁建交替。
“天下第一名刹”,“武术归宗少林”——少林寺,不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传奇。
带我来此地的筱溪,我们都是喜欢古朴老东西的对中华有着深刻迷恋的人,逃离人群与喧闹,偌大的少林寺中,初祖庵更对我们的味口。
从塔林去达摩洞,一条石板小路通向初祖庵,这是旅游团队与众多游客不曾顾及的地方,或许正是因为地偏人稀,此地才少遭劫难,更显清幽吧?
北魏后无数王朝更替,少林寺屡毁屡建。到了北宋,为纪念达摩,少林僧人在少林寺西北两公里五乳峰下建初祖庵。初祖庵也是屡毁屡建,但至今主要建筑材料还是原汁原味,这是河南省现存唯一的北宋石木建筑。导游牌明文:初祖庵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同《营造法式》所反映的北宋后期官式建筑最接近的实例。
就凭这,初祖庵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祖庵不仅是古建筑典范,更有稀世的美学价值。营造法式对喜欢古建筑的人来说还很抽象繁杂难以理解,但其中所说圜斗,讹角斗,琴面昂嘴、压跳、挑斡等都可以在初祖庵对上号,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可与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
最奇特的是初祖庵殿内外共用16根等高八角石柱,每一面都有花卉、人物、力士、盘龙等精美雕刻,尤其是殿内四根石柱,上面浮雕天王、盘龙和嫔迦等,光凭那北宋石柱,也称得上文物价值连城吧?!
大殿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砌石护脚,上刻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也是非常少见的,殿内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均有彩色壁画。
殿后三圣母殿也有些古意,从外观来看,应该是清时旧物,其殿内墙壁有壁画。
跨进初祖庵山门的这一天正值深秋的午后,银杏树泛黄的叶色将整个庙宇点缀,檐下的石阶上,古寺中的我们驻足了良久。暖暖的阳光轻柔的照耀着,亲手抚摸那些古老的石柱与石雕,仔细辩认着已经模糊不清的碑文,猜想着古往今来穿梭于这里的高僧们是否曾经叱咤风云,纵横于江湖?遥想着电影里那些趁夜色到此偷看高僧习武的小和尚们如痴如醉的样子,是否就是曾经梦想中的自己呢?
山林掩映,古朴寂静,清香阵阵,禅意幽幽。
筱溪说,这才是真正的深山古寺!这才是真正的少林!
是啊,置身在初祖庵里,仿佛穿行在时光的隧道中,聆听着先哲们的教诲,纷扰之心便莹然澄澈。
就像我们刚刚走过的塔林,漫漫的时光长河里,多少得道高僧,多少善心施度都沉寂在这安静的角落,泯灭于历史的风尘里。 我知道,每一座塔下,除了安葬着圆寂高僧的灵骨或生前衣钵,还都有一个饱经磨砺的故事,从凡尘通往佛界的路上,或者向往,或者逃避,或者心如止水,或者爱恨交融,是怎样的时光流转,大浪淘沙,滚滚红尘呢?
一座座古塔仿若一个个得道高僧的身影,虽容颜苍老却闪着睿智的目光。在他们的注视下,百年人生也只是短暂一瞬。无怪乎,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深长慨叹。
冥冥中穿越了时空,让人感觉到了众多高僧涅槃彼岸,于天籁里守戒参禅、持诚弘法的场景。逝者如斯,一切都将归于寂灭。红尘的烦嚣,人世的纷争,在这里顷刻变得毫无意义。看淡名利,去掉孽障,人将活得更自在更潇洒。回望塔林,真的是悲欣交集。
面壁十年禅影在,授拳四海武功扬。
门迎翠谷三秋树,庵映清流九曲肠。
劫火早随魑魅尽,漫嗟人世几沧桑。
不管您有没有去过少林,再到少林寺时,别忘了去看看初祖庵和塔林,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深山古寺,才是真正的少林。
往期精彩回顾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支持原创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