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瓠居士诗词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故乡读书会 Author 余梦楼

  

大瓠居士诗词选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  :程方圆/大瓠居士

【作者简介】

程方圆,号大瓠居士,1965年出生于湖北大冶。传统文化工作者,诗书画印皆略有涉猎。西塞山诗社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华夏重儒诗学社副社长。创办金湖书院,有《浮乎集》付梓。

所有手绘图画,均为作者之作品。

— — 诗   之   韵 — —

竹枝词(选一)

2008.4

婉转娥眉一路歌,荷锄妙曼影婆娑。

当初只管种红豆,不问来时花满坡。

立春次日得悉王易老师安居深圳,诗以寄之

2015.2.5

几番凝睇望云踪,一色江天青霭中。

忽报立春风正暖,劲吹南国老梅红。

乙未春分赴沼山看桃花,感古今之幻化而诗也

2015.3.25

一路桃花分外香,风颜矜许自煌煌。

红潮映照连天赤,不教徐妃半面妆。

庭前竹

     夜来风雨,晨犹未歇。见庭前翠竹皆屈身俯首,已无往日矜衒之姿也。漫题二绝

                                 2015.6.21

(一)

夜听风雨击层楼,晨起浓云犹未收。

最讶庭前多一景,簇生高节尽低头。

(二)

曲尽柔姿跟尽风,欣然四季作春容。

人间已许嘉名久,不复从头论腹空。

乙未五月,因事赴杭州,再游西湖

2015.7.15   

踏遍西湖艳抹浓,烟波想必古今同。

游人未审熏风暖,又见忘怀步旧踪。

三游西湖,苏堤遇雨,避之马一浮先生故居揜水园

2015.9.7

揜水园中绿一堆,筑墙犹露旧檐楣。

先生故宅能避雨,总恨行人偏不知。

元   夕

2017.2.12

丁酉元夕,余携小女游。看千灯竟放,万人空巷,街如火龙,路不移足,民情之欢也。小女亦欲放灯,购而同乐之。题其诗曰:

不是栖心总晏如,百年谁肯囿庭芜。

今宵一做春风主,高放天灯照五湖。

梅雨寻诗

2018.7.15.

算余久未记心弦,昨夜台前铺锦笺。

晨起呼诗诗不理,原来尚在砚中眠。

与同窗饮,大醉,戏为五韵

2011.9.18

酒醉程居士,眉飞果有神。

直将干一碗,不得剩三分。

语出同离箭,味辛无蹙颦。

入喉声更响,挥手目如焚。

顾盼言诸子,豪情岂负君。

游岳麓书院

2016.3.2

丙申正月,予寓居长沙。孤馆清寒,拈笔无意。廿四日,赴岳麓书院。所见修葺一新,颇为恢宏,当复非宋明学人之所也。馆阁连遍,水绕新垣,翠竹穿井,窗几无尘,此岂非世人消闲游乐之地耶!忽见数株古树,溜雨霜皮,直逼霄汉,迎风有声。予伫立仰视,沉吟良久,归而赋曰:

千年名学府,落落卧山陲。

堦映新篁影,门非旧日楣。

和风来寓客,幽意看霜皮。

盛世人多有,繁荫欲待谁?

步   韵

2017.3.11

惊蛰夜,拥军、锦松、高才三兄小酌于书院。酒罢,品茶说诗至深宵。临去,意犹未尽也。明日,拥军兄有诗《春宵小酌于金湖书院》,余原玉和之曰:

今夜衡门里,朋来满室春。

何须宾主礼,都是性情人。

谈兴应时起,诗心比酒醇。

三更无睡意,告我此良辰。

 无题

  2009年冬

问山问水问西风,问破三春入九冬。

夜雨秦筝添恻恻,云途蝶梦唤空空。

几多塞北啼猿树,十二楼前落箭鸿。

犹在江津消病酒,谁邀冷月照孤蓬。

五十初度二首

2014.10.22

光阴荏苒,猛然五十矣。感慨良多,偏不知从何处下笔。想杜公有“谁能更学儿童戏”句,化而用之,赋五十初度二首。

(一)

时来犹学儿童戏,屈指今知天命年。

顶秃微凉宜鹿帻,眼花多幻共秋烟。

拾青无术贤人后,浮白曾痴松槛前。

漫种欢欣酬箬笠,草田于我是琼田。

(二)

五秩情淙有几多,痴痴衔梦向清和。

陶琴可对西畴客,郢路无惭下里歌。

手把缃缣环野径,心依玉管写烟萝。

南陂花草若成遍,准取香风漫换鹅。

晚餐小饮,俚句成篇

  2011.9.27

香干炒瘦肉,豆腐煮鲫鱼。

自斟二两酒,细品独欢娱。

晚风轻身入,窗外华灯初。

不曾闻喧闹,举箸意自舒。

陈醪十年久,入腹欲欺予。

悄上昏花眼,庶几近太虚。

窃喜坐隅室,小醉有墙扶。

惟憾天无月,未学太白呼。

乙未中秋夜临轩对月草赋一章

  2015.9.27

明月出东山,今宵何皎皎。

来照轩中人,应怜心无巧。

秋月此时清,秋意此时好。

涤尽心头尘,不留秋风恼。

去日莫相忆,且随雁声了。

清樽盈素魄,坐看江天晓。

玉露润枯肠,澄心生古道。

遥望桂枝寒,秋汉呈清矫。

我生叹何限,质鲁风流少。

惟将今宵月,藏之于襟袍。

何当感其情,许作相偕老。

观花

2018.3.12.

  一墙垣內樱花数株,花团似簇。余颇喜,往观之,留连者再。归而题曰:

墙垣偏一角,春来花满枝。

随风还摇曳,今也得其时。

花不随人喜,花不为人奇。

生来有颜色,只著霓裳衣。

有香飘四溢,无心每解颐。

留连痴心客,花下竟忘饥。

风起凌云汉,栖心到尘泥。

飘飘虑圣洁,不肯近群儿。

莫道花儿小,心性总难移。

今日幸相契,白首不相欺。

答友索端午诗

2018.6.6.夜

友索端午诗,方知又端午。

端午年年来,年年频寄语。

今宵又磨墨,吟笺曾相许。

举笔却无言,躁心未成缕。

闭目苦寻思,寻思一何苦。

不善假大空,玉桴难鸣鼓。

不是高大上,文辞总无谱。

惭愧一庸夫,但重稻粱黍。

也有屈子心,不敢赴湘浦。

躲向小书斋,沉吟唯吊古。

落落每寡合,盈樽独仰俯。

饱食腹便便,其才堪画虎。

纵有千万言,于世又何补。

词   之   韵

蝶恋花

                           2014.1.10

元旦次夜,同窗聚会。有折梅而戏赠者,曰:必有诗。余调寄蝶恋花而赠之。

谁在严冬任落寞,不管凝寒,独自舒瑶萼。悄到残垣寻一角,彼苍消息凭相托。   

幽意从来无愧怍。身处尘埃,心总随青廓。手把琼枝细领略,分明来岁春风约。

 鹧鸪天

                   2014.2.10

初九日初雪,再访磨山梅花。

初雪阑珊意未浓,晓开户牗剩残风。东湖宿浪今犹碧,江国梅花昨已红。   

枝凛凛,影重重。别来数日又相逢。我来只为怜幽意,不与游人争玉容。

一剪梅

                     2014.12.23

 连日醉酒,状若混沌,调寄《一剪梅》而歌焉 。                      

又到黄昏上酒楼。酒未盈瓯,笑已盈眸。更无絮语婉相酬。喝个无休,醉个无由。   

 醉梦形骸安足羞。不写春秋,不必风流。五湖曾泛一扁舟。水与同柔,月与同浮。

浣溪沙    七夕寄内二首

2017.8.28

一岁鹊桥才一过,天河沉寂似无波。仙家日子又如何。     

莫厌人间烟火色,不输天上彩绫罗。朝朝耳鬓共厮磨。

又:

我有心花赠与君,无香无色更无尘。今宵学做有情人。     

既是相依图久久,不辞沉醉任昏昏。人间天上又何分。

鹧鸪天

2017.9.22

往昔豪情剩几多,惭然斗斛换提箩。近年衣带渐嫌窄,镇日皮囊尽守和。     

时合十,念弥陀。漫将拙眼看婆娑。前头若有不平路,自把尘心更打磨。

卜算子

2017.10.23.

适高秋,友赠兰草一株,余颇为欣喜。置诸案头而赏之,时有雅致之感。无以报之,调寄《卜算子》一阕以赠,并记。

君赠一株兰,意在同秋菊。顾影秋风夜雨时,不教人幽独。        

细看少风尘,竟是春之绿。怀揣春心到小斋,恒有香盈掬。

鹧鸪天 (三首)

初雪 2018.1.26.夜

腊月初九,久望之雪飘然而至。大喜。

总算称心下一回,飘飘洒洒也成堆。昨天冻雨今天雪,开我心扉舒我眉。 

邀老友,酌新醅。围炉笑说未心灰。苍天毕竟有情味,记得金湖畔上梅。

邀酒 20181.27.夜

初十一夜,雪犹未停,友邀酒于金湖畔

三五朋俦酒一壶,相邀湖畔煮鲈鱼。夜空簌簌犹飞雪,烈酒晕晕又负吾。  

休客气,不须扶。摇摇恍恍又何如。如今世路谁兴稳,怕被人家骂腐迂。

堆雪人2118.1.28夜

 時雪,稚子呼堆雪人,余也欣然。

父子欢然做雪人,分明四九是良辰。请看闹处老粗手,塑得新时洁白身。  

圆滚滚,矮墩墩。镶成石眼也精神。没心没肺原非傻,好在人间少蹙颦。

只影孤琴弹古调 十年一纸写新梅

——程方圆兄《浮乎集》读后

文|纪拥军

        我与程方圆兄同住一城而相识于网络。未识之时,但知其人为冶邑著名书画家;相识之后始知其人亦为冶邑真诗人。其后,多相与网上唱和,网下座谈,倥偬十载,竟为知友,实平生幸事也。方圆兄的诗词,零零散散的我读过不少,谈不上有什么研究,印象总是有的。方圆兄的诗词就像他的书法——有个性,前人曰:“有个性就可爱”,所以方圆兄诗词是可爱的。现在,方圆兄的诗词自选集《浮乎集》,作为李声高先生主编的《西塞山诗丛》中的一本已经面世了。面前摊开的这本不算太厚的小册子,素净的封面设计,书里书外洋溢着一种温馨而清爽的特别情韵。多日来,我聆读、摩挲之馀,感触良多。

      一般来说,方圆兄为人为事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有些“高冷”的——整日闭关于一室,写写画画,与世无争。他当差于文化馆,确实是个文化人,似乎做不了别的什么,或者是不肯做,不宜于做。当然,他所做的也许是别人不屑于做或做不到的。总之,他这种人世情不免视为“迂”、“呆”之类的。但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我们捧读《浮乎集》,走进方圆兄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并非与世隔绝的乌托邦世界,而是可以感受彷徨,倾听呐喊,徜徉于清琴古调之中,接受灵魂洗礼的地方。看似云水苍茫、飘然一叶的方圆兄,内心却燃烧着一团烈火,流淌着一弯清流!

       《浮乎集》选入方圆兄从1995年至2016年20年以来的部分作品。从题材上来说,有咏物有记游,有读书有饮酒,有观花有赏月,有感怀有论事,乃至喜怒哀乐,静物动态,皆是方圆兄的诗材,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试看以下几首:

愁眉相对至如今,千万年来不共衾。

月老当时图便利,只连双足未连心。

  ——乙亥秋游张家界,题夫妻岩

岳王庙古翠屏偎,疏阔门前岗一排。

欲拜英雄先购票,丹心谁说任君来。

                ——拜谒岳王庙

感谢先生诲少年,凡尘俗子奈何天。

早知黎庶皆刍狗,方解江山不仗贤。

笔墨浓时清亦浊,烟云暗处鬼犹仙。

且于户牖探明月,借得冰心伴枕边。

 ——奉和雷文电先生

  由这几首诗可以看出,平常的一景一物,一事一感,总能被方圆兄写出奇趣,写出新意,写出深味。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很显然,平常的五谷,已经被方圆兄酿成了醇美的烈酒了——绝对有实在的五谷杂粮,绝对经过了酝酿的过程,而不是酒精加水勾兑而成的劣酒。方圆兄的诗作取材广泛,但几乎没有一首空洞无物的粉饰歌颂、节庆应酬之类的应景之作,跟那些逢节必有诗,闻唱即有和,且乐此不疲的诗翁们相比,方圆兄真是一个另类。但是,愚见以为这才是真诗!方圆兄是真诗人!

    从体裁上来说,《浮乎集》中的作品涵盖绝句、律诗、古风和词。方圆兄的诗词创作是基于体裁、题材和创作时期的差异而表现出多元化风格的,他可以说是众体兼擅。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是诗还是词,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是豪放还是婉约,无不呈现方圆兄自己的独特风格。正如西哲所言,风格就是人格!

       方圆兄的七绝,活泼灵动,耐人品味。人物、景物,所见、所感,他都可以信手拈来入诗,而且必有亮点吸人眼球。比如这首《春节戏题》:

爆竹声声庆岁华,紫烟漫漫似笼纱。

娇儿最喜冲天炮,黑夜凭空能种花。

“黑夜凭空能种花”的妙语说得美艳动人,既写出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爱美之心,也包含了父子俩对生活的美好希冀。同时,与“种花”相对的“黑夜”、“凭空”这两个词是否又有言外之意呢?这一点又发人深思。

又如《登井冈山黄洋界二首》:

云满高山风满天,我来此地吊先贤。

可怜数万工农血,化作入门七块钱。

 

当年旧迹了无痕,举目云浮粉屋新。

接踵游人携手客,只留倩影不留情。

  前人有言:“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清施补华《岘佣说诗》),由这两首可看出,方圆兄深知此理。第一首首句写景,以云和风作渲染,次句叙事,顺畅自然,第三句则转入怀古,第四句又回到现实,形成古今对照。三四两句,以情感入事,以感慨入事,读之刺眼,思之惊心。第二首前两句由古而今,一思“旧”一观“新”,新旧对照,自然意味无穷;三四两句再重笔写“今”,呈现“接踵”“携手”之客人熙攘热闹拍照之场面,然而一个“只”字与一个“不”字则将前面的热闹一笔抹杀,与老杜“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中的“自”与“空”二字有异曲同工之趣。

感悟咏怀的绝句,前人多以“清远”为高。所谓“清”,指的是诗中景物氛围特色,或清丽或凄清;所谓“远”,指的是诗的画面形象的空间特性,或广远或平远或高远。方圆兄绝句亦可谓深得“清远”之趣。且看下两首:

一炷炉香慰寂寥,冰心无语照今宵。

银河点点皆珠泪,洒向当年廿四桥。

              ——丙戌中秋夜二首其一

南山林海涌春潮,绿水轻烟此独标。

九曲羊肠深处去,一溪风月下谈桥。

                  ——游大王山即赋

  第一首重在“清”,表现在笔触的简洁、语言的凝练上,既有细节刻画,又有情韵氛围的渲染,袅袅的“炉香”,“冰心”般的凉月,“珠泪”般的点点银河,渲染出了凄清的氛围,呈现出了静谧的境界。第二首重在“远”,“九曲羊肠深处去”这是一种平远之境,在感觉上空间距离最长,空间距离的长,也带来了目力减弱而形成景物朦胧的效果,正如南宗画家荆浩所说“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朦胧的景物就可以使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更能造成“景外之景”的多重境界。

        方圆兄的律诗,工稳流畅,端庄典雅。方圆兄学诗所持的虽是“转益多师”的态度,但就律诗而言,诗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显然对他有较大影响。所谓“沉郁”是指诗思的深刻与感情的凝重、苍凉,所谓“顿挫”是指语言和韵律收放节制、纡徐曲折、抑扬有法。方圆兄之所以能受此影响,除了敬仰老杜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喜爱杜诗极高的审美价值之外,还跟方圆兄忧乐过人的性情有关,当然,也跟我们现在这个前无古人的“新时代”有关。且看这一首《游岳麓书院》:

千年名学府,落落卧山陲。

阶映新篁影,门非旧日楣。

和风来寓客,幽意看霜皮。

盛世人多有,繁阴欲待谁?

  这一首,有兴象,有故实。“兴象”是指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创作过程和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故实”则是指诗中“霜皮”一词有出处(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全诗基本用白描手法,善于捕捉生动的印象,把握刹那间的情绪,用水墨写意法借景抒情,进而情景交融,写出了岳麓书院“新貌”中所馀的一点旧痕,最后以“繁阴欲待谁?”之一问作结,使人生联想,令人有深思。

再看这首《民国追忆之段祺瑞》:

宜当拨雾看斯人,不尽烽烟久失群。

秋色难随孤雁去,襟怀原共九州存。

欲凭菲履追前哲,落得污名归后身。

放逐荒山飘百载,倩谁闲里一招魂。

诗人对这位曾经被看作是“三一八”惨案的制造者、反动的北洋“大军阀”的段祺瑞是如何看待的?是抑还是扬?字里行间,我们隐隐约约地可以感觉得到。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用怀古而观今的方法去独立思考。其实,诗人对段祺瑞的评价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其中二联“秋色难随孤雁去,襟怀原共九州存。欲凭菲履追前哲,落得污名归后身”的阅读、品味,是否能联想到世界的多元、人生的复杂,也就是说,你是否能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叶嘉莹先生说过,一般讲诗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觉的、感性的阅读,第二个层次是知识性的、理性的阅读,第三个层次是完全属于读者接受的阅读,即“创造性的背叛”(《中华诗词》2014年第五期《诗书半日谈》)。当下许多诗人的诗恐怕很少能有使读者读到第三个层次的,也就是说大多读到知识性的、理性的阅读就再无可挖掘的地方了。而读方圆兄的诗,大多是可以进入第三层次的,即我们可以对意境进行再营造,对诗意进行再拓展。方圆兄的律诗中还有很多漂亮的联语值得我们去诵读,去品味,如“雨滴一身绿,花迎两颊红”(《丁丑秋雨中游黄荆山》);“玉照明清瓦,门铺山水图”(《和顺古镇》);“直将干一碗,不得剩三分”(《与同窗饮,大醉,戏为五韵》);“春风拂草花频笑,苦雨留痕谁识哀”(《明代中都安徽凤阳谯鼓楼废墟留韵》);“树上高蝉鸣古月,篱边瘦菊隐寒霜”(《秋兴》),等等。这些联语对仗工稳,饱满圆润,非才识雄厚不能为,非深思熟虑不能解。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品味,一旦有所领悟,即可获得美感和快感。

       方圆兄的古风,语言精当,意远情真。当今诗坛,古风的创作,尤其是歌行体的创作是不受重视的,因为它篇幅稍长,没有足够的才气是难以驾驭的。方圆兄对这一诗歌体裁可以说是非常喜爱,《浮乎集》中亦有不少佳作。如《赏月》:

竟日布寒云,晚来天欲雪。

磁湖有高僧,邀我赏明月。

驱车赴清幽,合十对禅室。

愧我一何愚,不解圆和缺。

炉香绕青灯,如是闻师说。

明月心之本,生生不凋歇。

更作水中魂,浪平自皎洁。

清华岂在天,浊子难明悉。

冰魄照红尘,剔透开郁结。

自来在空空,空色何明灭。

风雪任去来,光明无断绝。

赏月莫择时,闭目禅心彻。

钟磬夜深响,一笑两相悦。

  前十句叙事,中十四句以“高僧”之言发而为议论,最后两句作结,宾主尽欢。写法上以赋法为主,结构上颇似东坡之《赤壁赋》。语言精炼,文气贯通,且抑扬跌宕的手法很到位。全诗意远情真,禅思渺然。

       “诗言志”是强调诗歌的抒情性,这个“志”其实就是情;但前人同样也认为“诗贵意”。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薑斋诗话》卷下)诗不贵意,就会忽略诗的思想内容,就会认为诗只是写性情的,而人的性情又是几乎千载不变的,这样诗就难以创新,容易陷入“拟古”“仿古”的套路之中;同时,这样的诗也容易不知所云,缺乏思想,缺乏灵魂。方圆兄的古风,除了语言精当之外,情和意两方面结合得就比较好,多能做到意远情真。如《秋夜听蝉》中,“力歇声嘶如陈诉”的秋蝉就寄托了诗人的意和情:蝉的形象就是“人间的清贫友”,蝉所经历的秋风秋雨就是“尘世冷热情”,对蝉的同情就是对底层草民的同情,或许也有诗人的自嘲自怜;如《乙未中秋夜临轩对曰草赋一章》中,出东山之明月,更是诗人情意的寄托:或许蕴含澄心古道的坚守,河清人寿的愿望,等等。

        方圆兄的词,景明情出,摇曳多姿。《浮乎集》中,词所占篇幅最多。可以说,词是方圆兄最喜欢,也是他最着力的一种旧体诗歌的体裁,《浮乎集》中的词也是最能体现他的个人特色一个部分。我们先看这首《蝶恋花》:

几日危栏伤酒醉。望断银河,欲泣还无泪。梦里十年谁识味,天边圆月流光碎。

总忆会心时坐对。香雪盈盈,一缕春风细。海失蓬山凝暮翠。孤鸿南浦回天际。

全词多为叙述,最后以景结情,用笔轻灵真切,词风婉约,颇具深情。

再看这首《踏莎行》:

  欲听莺歌,方惊春老。小园望处馀幽草。湖边烟柳自沉沉,莲舟笑语风中嫋。

  隐约新愁,依稀古调。襟怀深锁何曾告。盈樽邀梦梦无情,焚香默默向天晓。

  这是一首写暮春闲情的小词。以“幽草”、“烟柳”、“莲舟笑语”来渲染烘托词人的微妙心态。词人借景抒情,拟物遣怀,信手拈来,流露出陈酿已久的某种绵绵的闲愁。

       关于词中的景与情,李渔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之八)”以上两首,《踏莎行》大约就是对眼前写景,《蝶恋花》算是据心上说情,都达到了景明情出的效果,应该算是好词。

        除了景明情出的特色之外,方圆兄的词还能通过叠音字的恰当使用,句式的新奇,汉字声调的高低不同,并借助长短句节奏的变化以及抑扬跌宕等手法,营造出词的摇曳多姿的效果。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细读《浮乎集》中的词作,驿路风光的细致描述,平居闲愁的幽然抒写,酒中的伤感,雪后的开怀,等等,莫不展现词人的赤子之心,莫不流畅自如,首首可以击节吟诵。

      方圆兄的七律《遣怀二首其二》中有一联:“只影孤琴弹古调,十年一纸写新梅”,我从这一联中拈出“古”与“新”二字来概括方圆兄这些年来的诗词创作:固守古道,显现新姿。我很佩服方圆兄古道固守得很好,没有走怪道、邪道和目前并未得到承认的所谓的“新道”;我也佩服方圆兄的新姿佳妙,卓然于尘外,洒脱而幽闲。当然,我更祝愿方圆兄“大樽浮乎江湖”,“随明月而荡漾,伴清风而长吟”之新姿日新日日新!

戊戌年七月十三处暑之日于金湖之滨。

欢迎您关注

陶然居

精彩回顾

今年七夕我们这样过

诗人笔下的七夕和银河

我有所念人——惊艳了时光的相思诗句

清味满怀思不群——读芥舟诗

赵秀敏:让诗中的对联灵动起来

赵秀敏诗辑//向晚潮声留客住,无端月色照人来

江南归来忆海棠

邀你一起来诗词大会答题 ——时光里诗词大会散记

清心不肯负梅花

絮语闲吟——赵秀敏诗词辑

问心集——赵秀敏2017年联辑

片云词——李志云词辑

耕余草——李志云诗辑

赵秀敏《佳联三百副》历年入选作品

勉之集——赵秀敏2016年联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