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然居讲堂3:赠联的写作方法之三

飞絮陶然居 飞絮陶然居 2023-04-08

赠联的写作方法和实例讲解

之三

作者:赵秀敏

起因:《我心若动即开花——陶然居对联文稿》一书已出版,陶然居公众号将会陆续发表书中讲义部分,以期能对联友们有所帮助。


前两讲链接如下:

陶然居讲堂1:赠联的写作方法 之一

陶然居讲堂2:赠联的写作方法之二

     后面有些例子的都是我为朋友们所写的赠联,赠联在每一年都会写一些,讲自己如何来写,如何构思,这样更实用,不一定写得好,但是为了让大家从多方面来了解赠联的写作方法,我也会注意尽量选取不同角度的联来做例子。


五、联中应深有劝勉,或者是表现被赠者个性,属于写实类楹联。

 赵秀敏赠山东刘忠乾:

未困于藩,未泯于众,知我辈犹多硬骨;
常行乎义,常振乎声,谓其人不屑时文。

     刘忠乾此人在论坛时常出现,他个性鲜明,不流俗,不从众,是论坛里的一个很特别的人物,所以写的时候就多从个性这里入手。写他不入藩篱,不作茧自缚,能特立独行这种品格。起句的两句自对,及用“硬骨”来总结他的个性,最后的“不屑时文”来写他有些愤世嫉俗,更用“知我辈”这三个字,把作者、被赠者、读者距离拉近,一下有了共同点。也就是说这个人他不是孤立的,他和我们一样,写出了文人特有的风骨,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一联的原因。

赵秀敏赠寒天兄长:
天不矜高,是以无形容万物;
行多扬善,尝能处静让三分。

     联中这个“高”,其实是有双解的,一说他网名中的“天”高,另一个是实际生活中,他是我所认识的对联界中身高最高的人,因为他是目前我所知道写联的人里,身高最高的!这也是他本人的最大特点,因为高,而特别突出。上联写“天”,下联写他这个人的性格,好静,不喜太热闹,但凡有什么争执的事,他总会选择退避三舍,此联也是从这两点入手。


五、从写个人爱好、职业入手,切人切事。

赵秀敏赠杜撰:
瘦石情怀犹未改,幸能山水千程,重逢知己;
平生心事本无多,搜得诗书万卷,尽著狂名。

       这一联,写后我写了一个短文,一起发来给大家看。联后有文:吾友杜撰,与吾岁相仿,喜诗词、爱古卷、家多藏奇书,每闻诗词及诗话相关典籍,必尽力搜罗。与吾早年相识于瘦石寒泉映月对联聊天室,后又辗转于联都、中楹、书剑论坛几度重逢。其对句极工雅,无不尽意,吾每羡之。曾试写新诗,读来亦有词家风味。我瘦石素多才子,杜撰亦有辩才。尝与诸友笑论,欲刻章一枚,曰:“过手即有”,凡读过之书一并盖之,以解欲藏未得之痒,群中诸友俱相视大笑!其爱书若此,实乃一绝!又言及另一老友,做手工时每具一章,曰:“无中生有”其字圆润可爱。众皆再笑,谓其更上一层,无不叹服。

     因为这个朋友他爱书成痴,所以联中写到,“搜得诗书万卷,尽著狂名”这个朋友于我在几个论坛相逢,几次历经几年后的重逢,两人都是很开心。所以上联从此事写,下联写他喜欢藏书,只此两事,道尽我于朋友之间的渊源,这也是切事的一种写法。

赵秀敏赠王汉泉老师:
门容弟子三千众;
笔孕春雷第一声。

     王老师有个书法私塾,平素书法造诣极高,又一向乐于助人,上联“弟子三千”是说孔子弟子三千,来借指他同样教书育人,又有希望他广收门徒、传其衣钵的意思。下联是希望他和所教的孩子们,能用手中的笔,再开气象,引导春风。为他写赠联时,正值要过春节,也是希望有春的气息融入,所以有时间方面的考虑。写赠联时切事、切人、切时间,这些方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也会交叉运用。


七、嵌名联:关于嵌名联,不得不说的事,嵌名联不可滥用。

       现在有些人写联初期,遇到一个人也喜欢诗联,立刻说我写个联送你吧!这也无可厚非,在我们平时熟识的朋友,互相嵌名赠联都是很随意的。对于前辈、至亲,最好还是不用嵌名的赠联,因为失之庄重,会沦为笑谈。

     古人有名讳之说:名讳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这些字,于是只能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称避名讳。做儿女和晚辈的,是不可以直呼长辈至亲的名字,这是基本的礼貌。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这里说的就是不可以随意说父母的名。

        所以嵌名联是不可以被滥用的,这一点甘肃王家安在《挽联实不宜嵌名》中也有详细的论述:“在到晚清民国时期,赠予妓女嵌名联成为一种“时尚”。 从目前传世对联来看,上至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达官显贵,下至市井文人,都有此类联作。”

      我认为例如婚联、同辈庆生联、以及题赠联中,嵌名也未尝不可,目前也得到了较多写联人的认可。挽联和赠前辈、赠尊敬的人是不宜用嵌名的。


从联书中录出以下两个赠妓嵌名联,以供大家品读。

沈卫赠妓银珠联:

银烛高烧,只恐夜深花睡去;

珠帘半卷,似曾相识燕归来。

银烛高烧:出自清代顾太清的《玉烛新·白海棠》“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珠帘半卷:宋陆游的《夜游宫·宴罢珠帘半卷》“宴罢珠帘半卷。画檐外、蜡香人散。”

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用上下联首字来嵌名“银珠”,最妙在于全用都集诗句来完成,上联写人如写花,下联写重逢之喜悦。

清末扬州文士曹雨人,与一个秦淮叫小金的妓女相好,赠以联云:

小楼一夜雨;

金粉六朝人。

这个联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短短五字联,起首嵌“小金”,结尾嵌“雨人”,把两个人的名字都十分自然妥帖的嵌进了联中。上联化用“小楼一夜听春雨”,下联则扣小金所在的秦淮,南京素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之称。

未完,待续!

新书推荐:

赵秀敏个人专著《我心若动即开花——陶然居对联文稿》,已于10月份出版发行。

关于预订

全书336页,约16万字。每本定价:38元,购买一本加快递费10元,共48元,购买两本优惠价80元(含快递费)。需要的朋友可直接与作者赵秀敏联系(将于10月份陆续为预订者寄发)。微信号:13530184111。

关于作者:

赵秀敏,网名风中飞絮,祖籍沧州,1974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现居深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广东楹联学会理事、深圳市楹联学会秘书长、深圳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长青诗社副秘书长。多次受邀在深圳及其他城市开展对联、诗词讲座。多次在全国对联、诗词比赛中获奖。潜心诗词、楹联,别无所求,偶有所得,乐不可支。


关于推荐:

讲义部分共九讲,计六万六千多字,作者根据多年对联教学经验,力求在各阶段讲义的实用性。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两讲对联基础及禁忌、对仗方法,为初学者奠定基础;

2、两讲侧重于如何从对句阶段转向成联创作、对联创作中的注意事项,结合在实际学堂、讲堂的授课经验,给进入成联创作前三年的朋友以指引;

3、三讲从具体例子入手:让对联灵动起来、赠联、风景联的写作方法,侧重点各有不同;

4、对联鉴赏和联评,此讲主要从对联赏析和如何评联入手,为如何读联、评联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5、诗词、对联中的家国情怀,这一讲是面对高中生和普通大众安排的课程,对于引发人们对诗词、对联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很好的意义。


关于内容

《我心若动即开花——陶然居对联文稿》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勉之集——历年对联作品集》

《跬步集——对联系列讲稿》

《絮语评联——赵秀敏评联存稿》

《联人心路——散文篇》

附录:《春来芳菲——赵秀敏诗词小辑》

    本书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李镇锐题写书名,河南莫非楹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制作,香港文艺出版社出版。

精 • 彩 • 回 • 顾


精彩回顾:

陶然居讲堂2:赠联的写作方法之二

陶然居讲堂1:赠联的写作方法 之一

江南归来忆海棠

清心不肯负梅花

我有所念人——惊艳了时光的相思诗句

飞絮读联1:俞樾和徐琪的师生情谊

赵秀敏:让诗中的对联灵动起来

赵秀敏诗辑//向晚潮声留客住,无端月色照人来

今年七夕我们这样过

问心集——赵秀敏2017年联辑

勉之集——赵秀敏2016年联选




欢迎关注陶然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