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爸爸也可以休产假... | 学人说
撰文:钱岳
责编:李汪洋
人口学有一个概念——生育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通常来说,妇女一生平均生育2.1个孩子时,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大家可以想想,一对夫妻2个人,所以夫妻需要至少生2个孩子,才能够替代他们。之所以为2.1,而不是2.0(1个孩子对应父母中的1个),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活到他们繁殖下一代的年龄。
德国的生育率一直很低。我查了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数据,发现德国2012年生育率在1.3–1.4之间。也就是说,每对夫妻并没有生足够多的孩子去替代他们。长期下去,德国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2007年之前,德国的父母就可以休最长36个月的产假,并且前24个月,父母可以领取每月300欧元的补贴。男性也是可以休产假的,他们可以和妻子一起休,也可以夫妻二人轮流休。
有慷慨的产假,可是为什么德国人还是不愿意生孩子呢?
夫妻2人,通常丈夫比妻子的收入高,那么即使完全不考虑生理差异,单从家庭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量,也是妻子休产假、丈夫照常上班比较合理。
于是,这样的产假政策,虽然并没有强制给妇女3年产假,却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家庭内的性别分工(即,男主外、女主内)。研究表明,2007年以前,只有少于5%的男性休了产假。尽管有这样慷慨的“三年产假”的政策,德国的生育率也并没有升高。因为生育成本,特别对女性而言,实在太大了。
2007年之后,德国的产假政策改革了。在孩子出生后的1年内,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一方每月可得到相当于本人税后月收入67%的补贴。接下来,父母还可以享受最多24个月的不带薪产假。
同时,最重要的是,如果父母双方都休假,总计可以领取最多14个月补贴;如果只有一方休假,则最多只能领12个月补贴。
这项改革直接激励了德国父亲休产假:2006年,只有3.5%的父亲休产假,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21%,现在已接近30%。
所以,并不是男性不愿意休产假,如果有政策激励,父亲和母亲完全可以共同分担育儿的快乐和辛苦!
研究者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s models) 来研究父亲休产假之前和休产假之后是如何分配时间的。
研究者发现,相比休产假之前,休完产假后,父亲平均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减小了4小时左右,而他们每天花在照料、陪伴、教育孩子上的时间增加了1小时!
研究者还发现,父亲休长时间的产假后,他们可能分配更多的时间到家庭。比如,如果父亲休大于2个月的产假,那么产假后他们每天照顾孩子的时间较产假前增加了1.32小时;如果父亲休的产假小于2个月,那么产假后他们每天照顾孩子的时间较产假前只增加了0.89小时。而且,休2个月以上的产假后,父亲每天做家务的时间也会小幅度增加。
其实,为人父母,大多数时候,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并谈不上谁比谁更有经验。
而且,也不是说,只有母亲才可以带孩子。如果给父亲机会,他们一样可以做得很好;这样的机会还可能让他们去更有意识地参与孩子的成长,促使他们成为更称职的父亲。
Bünning, M. (2015). What Happens after the ‘Daddy Months’? Fathers’ Involvement in Paid Work, Childcare, and Housework after Taking Parental Leave in Germany.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31(6): 738-748.
德国生育率数据来源: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WFD2012/MainFra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