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或者已婚:真的还重要吗?
夫人说
对一个人来说,单身或者已婚,当然是两种状态。不过,社会调查显示,就历史维度来看,单身和已婚的区隔,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本文作者斯蒂芬妮· 昆兹(Stephanie Coontz)是美国现代家庭理事会的联席主席,任职于长青州立大学,主要从事家庭与婚姻研究。
撰文:斯蒂芬妮· 昆兹(Stephanie Coontz)
译文:张简
责编:钱岳
历史上,一些社会给予单身人士的尊重远不如对已婚者的。美国殖民时期,未婚男女从来不被认为是完全的成人,不论他们年纪几何。而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将未婚男性打上了“反常”、“幼稚”甚至“病态”的标签,而单身女性被认为是“神经的”、“非自然的”和“被阉割的”。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主笔的婚姻平等多数判决书(译者注: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4判决同性婚姻在全国合法。文中所引来源于本案中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由大法官安东尼·M·肯尼迪撰写。)对婚姻的观点虽雄辩却存在瑕疵。他在判词中错误地声称:婚姻无处不体现为“爱、忠诚、奉献、牺牲和家庭的最高理念”;步入婚姻的人能从中获得“高贵品格和尊严”。
对印度教徒来说,结婚是一种神圣的行为,未婚者被认为是不敬神的;在基督教传统中,选择禁欲独身的人享有至高地位;在天主教女性的身份层级中,处女列第一,寡妇排在第二,妻子身份则在最后。欧洲中世纪时期,成千上万的未婚女性共同居住在修道院或僻静社区中;贵族家庭经常将他们(没有继承权)的儿子们送到修道院或前往远方盟友的军队中服兵役,以避免他们结婚并妨害长子的遗产继承权益。
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单身或已婚的状态,历史上大多数社会在已婚者和单身者之间划下了一道鸿沟:他们被视为两种互斥的生活方式,承担不同的法律权利和社会义务。然而今天,单身与已婚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对两者的看法。
随着同居生活方式的兴起,大多数婚姻关涉已经生活在一起的人;另一方面,许多单身人士不得不自己抚养孩子。在决定最终要结婚的人中,延长独居生活的意愿也在上升。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今天,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可能到四十岁中期也不曾结过婚。
但是,终身独居的勃兴和婚姻的黯然失色被过分夸大了。大多数人最终仍会选择结婚,那些被一度认为过了结婚年龄的人也包括在内。2013年, 50岁的人——那些在普遍怀疑婚姻的80年代上高中的人——超过80%结婚了。即使是那些在50岁仍然未婚的人,如果他们愿意,最终结婚的可能性与过去相比,也是提高了的。
考虑到初婚年龄的提升,预计85%的白人女性和78%的黑人女性在她们85岁前,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结过婚,虽然这一数字低于2010年96%的白人女性和91%的黑人妇女在85岁前结婚的数据,但这显然表明,婚姻并没有处于灭绝的边缘。
与此同时,婚姻也不如她曾经那样包罗万象、永不变易。许多最终决定结婚的人仍然会在几乎一半的生命时间里保持单身,并把单身时期形成的习惯和关系网带入婚姻中。一旦结婚,他们也很少认为婚姻是一个永久稳定的状态,并且他们需要围绕婚姻生活颠覆原先的身份。尽管离婚率自1979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但大约40%的婚姻会以离婚收场。
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和再婚率的下降,许多美国人在10或15年的婚姻生活后再次单身。即使是长期婚姻中的年长美国人也越来越多地回到单身状态。 自1990年以来,50岁及以上人口的离婚率翻了一番,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翻了三倍。今天,离婚人群中每4个人中就有1个超过50岁,每10个人中有1个是65岁或以上。
然而,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伴随人口寿命的延长,互联网为老年人寻找新伴侣提供了更大的机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活在一起而没有结婚的老年人的比例增加了四倍,甚至那些独居老人会像从未结婚的人一样更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的社交网络。
大多数美国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单身,以前仅被认为要为婚姻而做出人际关系方面的承诺,已经被接受也可以作为单身生活中的承诺了。大多数已婚的人不会因为婚姻放弃他们在单身时获得的身份认同、习惯和友谊。也就是说,将单身和已婚看作两个互斥而稳定的社会类别以赋予他们不同法律权利和社会尊严,这种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