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说|“女子也是人,为什么要受压迫?”——从景贤女中到妇女解放

2018-03-14 倪浩然 缪斯夫人


撰文:倪浩然

责编:王晓慧


民国初年,得因于江南地区深厚的文教传统,江苏省松江县(今上海市松江区)新学完备,女子学堂、师范学堂、职业学堂等各类教育齐全。1918年,沈瑞贤女士设立景贤女子专修学校,设国文、英文、图画、刺绣四科,有学生20余人。虽说景贤女校在松江当地颇著声誉,但全校经费由沈女士一人维持,终于1921年7月面临停办危机。景贤女校即将停办的消息偶然间被一位回乡度假的爱国人士侯绍裘所获悉,他与朱季恂、张守白、朱叔建、钱江春等当地对此也深感可惜的几位青年人一起,主张不能让这类女校消失。于是,侯绍裘带头,专门请几个地方上有力而热心的人士共同承担女校经费,侯绍裘与朱季恂甚至抵押自家田契筹资,最终使景贤女校得以保留。


侯绍裘于是接管了景贤女校。他仍把沈瑞贤女士推为校长,将校名改为景贤女子中学。他自己任校务主任并教理化课,虽没有校长之名,却是学校的实际负责人。为了进一步建设学校,侯绍裘从南洋公学聘请进步学生赵景云、赵祖康担任教师,并与朱季恂等义务执教,不领薪金。景贤女中以“养女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完备的知识,促进妇女解放和社会改造”为办学宗旨,作为当时松江唯一一所中等程度的女校,为当地女子教育的存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个热爱女学的进步人士,侯绍裘是何人?他又是如何将“妇女解放”这一理念引入中学教学的?而作为一个以“进步”著称的女子学校,景贤女中又是怎样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人才的?其最终命运如何?


1

侯绍裘其人


侯绍裘(1896-1927),江苏松江人(今属上海市),1918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攻读土木工程学,求学期间投身爱国运动,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并学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开始后,侯绍裘带领南洋公学的同学参加示威游行,组织学生街头讲演。1919年,他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南洋义务学校”,免费教授工人国文、历史、算术等科。1921年加入国民党并接办景贤女中。1923年,侯绍裘加入共产党,成为松江第一个共产党员。期间,他主持出版了《问题周刊》和《松江评论》,陆续担任松江江春初级中学校长,苏州乐益女中、平林中学负责人,上海大学附中主任等职。1925年起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团书记,1927年被选为上海市临时政府委员,“四·一二”政变时被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杀害。 


图1:侯绍裘(1896-1927)。图片来源: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松江史志》2017年第2期(总第20期)。


2

“妇女解放”在中学


身为“五四”学生领袖的侯绍裘极力提倡新文化,并将“自由”、“平等”之风带入了中学校园。据国文教师胡山源回忆,国文科第一年完全教授白话文,“作文当然也一力以白话文为主”,学生的言行自有新文的趋向。此举引起了部分家长与守旧人士的不满,但侯绍裘并未有所退让,接连在进步刊物《民国日报》上发表声明称“此举乃守旧征途中的意中事”,并坚持不使用教育部审过的国文教科书,而是自选教材,教授学生五四以来的新思想与新文艺。


侯绍裘常说,“女子也是人,为什么要受压迫?为什么没有自由?要勇敢地站起来,打倒封建制度”,并对学生言传身教。有一次,他带领同学到松江秀野桥北面的野外上博物课,不巧在路上看到一个骷髅,女同学们惊慌失措,怕得惊叫起来。但这时,侯绍裘却不慌不忙地把骷髅拾了起来,带回学校作为博物课标本教具。不仅如此,侯绍裘甚至还指着城隍庙中泥塑木雕的神像对同学说:“这些都是骗人的东西,信不得”。侯绍裘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她们不要怕封建主义,也不要怕鬼神,他的言行给当时保守的女学生们以极大的震撼,她们此前从未接触过如此大胆的举动。


图2:景贤校徽。图片来源:这个徽章上面有三个图样,中间一个是人像,是自由人,是表示“自由”的象征,旁边一个是天秤,是表示“平等”的象征,一个是赤心,是表示“博爱”的象征。侯绍裘:《景贤女子中学校底标语和信条》,《民国日报·觉悟》第1卷第26期,1923年1月,第2页。


“自由”与“解放”的话语在“五四”时期紧密相连,“自由恋爱”一词差不多变成了讲新文化者的一种时髦话。侯绍裘胞妹侯佩莹素来对家里给她定的婚约不满,但又惧怕母亲和族人的阻拦。此事被倡导“自由恋爱”的长兄侯绍裘所知,终于说服母亲以女儿的意愿为重,解除婚约。在课余,景贤女中的学生向公众表演《终身大事》、《女性之敌》等社会剧,每次表演都引起轰动,甚至有邻县的人远道雇舟而来,只为一睹为快。        

      

演讲是民国时期宣传思想最有力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侯绍裘在南洋公学时就带领同学们游行示威、街头演讲,接办景贤后,更在校内竭力提倡,每两星期举行一次星期日演讲会,“养成学生以言语自由发表思想之能力,以补文字之不足,而助国文之进步”,由师生共同参与。校内的演讲活动仅能关照到本校学生,为进一步将革命思想传播给松江民众,侯绍裘以景贤女中为依托,联合松江县图书馆、劝学所、县教育会等共同举办暑期演讲会,讲坛设在松江县图书馆大会堂及醉白池等地,曾先后邀请共产党人和知名人士来演讲,如恽代英、沈雁冰、施存统、杨贤江、邵力子、柳亚子、陈望道、叶圣陶等。经过侯绍裘等人的苦心经营,短短三年间,景贤女中在教育界颇负盛名,吸引了松江之外安徽、浙江、湖南等处的女生不异远道来松求学。1924年时,学生已增至一百数十名。  


3

松江县的革命摇篮


早在南洋公学求学时,侯绍裘就已受到了《新青年》等革命刊物的影响,为工人创办义务学校,并对无产阶级表示深刻的同情。1923年后,景贤女中成为共产党在松江召开秘密会议的据点。侯绍裘在师生中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并吸收个别优秀分子参加共产党,使得松江地区党、团等基层组织初步建立起来,其中,谭勤先与范志超二人的故事最为人所乐道。


1921年,范志超考入景贤女中,参加了向警予领导的妇女联合会,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五卅”时又任学生代表,参加学联的调查研究等活动,1927年加入共产党。范志超深得侯绍裘信任,曾在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任编辑、秘书、妇女部代部长等职。“革命是痛苦的,坚强的革命意志全靠自己磨练”,侯绍裘对她的叮嘱深深影响了这位他在景贤的第一代学生,“四·一二”政变时,范志超也被捕入狱。


五四运动以后,有革命志向的贫苦学生大多数报考军校,著名的黄埔军校因此成为学生投入军界重要的集合地之一。当时正在景贤念书的谭勤先也是这样一位进步女性。谭勤先出生于浙江桐乡,于1925年考入景贤女中上海分校就读,开学不久就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孙中山的追悼会,对侯绍裘提到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深有感触。听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开始招收女生,谭勤先和同学陈觉吾积极投考。“宁汉合流”后,谭勤先被分配到叶挺的第十一军政治部参加南昌起义,在前线担任救护工作,经常背着步枪在烈日下长途行进。谭勤先和杨庆兰、陈觉吾、王鸣皋被称为救护战线的“四大金刚”,由“女学生”变身为“女战士”,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战争,让女人走开”一语并不正确。此外,张应春、李锦蓉等师生也为早期的中共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柳亚子曾经将景贤女中誉为“北伐以前江苏南部革命的摇篮”,真可谓名实相符。


4

“景贤”消亡


1921-1925年间,景贤女中一直在侯绍裘等人的维持下艰难度日,虽已成为江南名校,但仍因经费不敷,由校董设法请准省署,改名为江苏省第二代用女子中学校,由沈联璧继任校长。此后,松江景贤女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927年初,江苏省与松江县党部又将景贤女中、松江初中、县立师范、七县女师、省立三中五校合并改组,定名为松江中学,于当年4月正式开学。自此,“景贤女中”不复存在。


景贤女中为松江地区的女学生提供了可能的教育上升之途,更成为侯绍裘施展个人教育理想及参加社会运动的平台,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自由”、“解放”的“五四”之风在校内扩散开来,深刻地感染了每一位景贤师生。身为马克思主义者,侯绍裘更身体力行地培养了一批致力革命的青年,对江苏地区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借这段百年前的故事,重温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女学的努力,更希望他们的革命精神得以传续后世。


参考文献:


侯绍裘:《在景贤女中维持会时的谈话(未完)》,《民国日报·觉悟》第9卷第11期,1922年9月,第1页。


《景贤女子中学校概况和发展计划》,《民国日报·妇女评论》第54期,1922年8月,第4页。


《侯绍裘与景贤女中》,王勉主编:《松江教育百年史话》,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年,第154页。


张素玲:《革命与限制——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领袖(1921-1927)》,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4页。


柳亚子:《怀旧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0页。


唐金波:《云间有颗启明星——侯绍裘烈士传》,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43页。



倪浩然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近代社会性别史


更多相关文章:

学人说|“自由而不出到的范围”:晚清女学剪影

学人说|女校:你所不知道的文化史

故事|她的呐喊,让中国开放男女同校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

如需获取本文授权转载,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