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I 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寄语:过去已经过去,我们只有未来!
过去已经过去,我们只有未来
—— 致2022届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毕业生
这两年,有不少的学生与我交流升学就业的问题,部分学生做好了一展身手的准备,但是,不管是考研考公或是直接就业的学生,有一股思潮是避开工程单位,尤其不愿意到一线现场工作,这与我们二十多年前所受到的教育迥异,这令人吃惊,亦令人担忧。
工程因工程师而造就,如果没有人愿意作为工程师下沉到一线,没有一个个已完工的工程,自然就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网,不仅会影响工程所在区域的民生,国家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也会受到直接影响。这就好像在战争中,没有战士愿意去基层和前线一样,没有战术执行者,自然就没有最后的胜利。战争时代,家国系于军人,和平时代,家国系于工程师。
追求舒适是人的天性,过去的几十年中,尤其在熟知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工程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一些重大工程已有明显与国际接轨的趋势,项目经理部生活环境多采用标准化布置,工作生活体育文娱设施较为完备,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装配化、一体化、智能化正在成为共识,以人力为主的施工现场一去不返,工程管理程序化、人本化、信息化、集成化趋势明显。工程现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已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好水平,而且仍在持续改进。
毕业后的五到十年,是职业生涯最为关键的时段。毕业后你们与全球各地的新工程师一样,揣着一张新文凭,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唯有静下心来最勤奋的跑者,才能达到工程师金字塔的高中端,唯有对工程最用心最深情者,才有可能达到工程师金字塔的塔尖。
工程师为工程而生,因勇于挑战而获得荣誉,亦因各种磨砺而获得丰沛的人生体验。临近毕业,再不舍也要放手,上天入地、广交朋友,交融四海,为自己、为家人、为学校、为国家拼得荣誉,有幸生于这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负此生。
以利他之愿、诚朴之心、坚韧之志,全力以赴向未来,你们就是学院的未来的骄傲,也是师弟妹们的榜样。衷心希望你们把名字留在公路上、留在铁路上、留在桥梁上、留在隧道上、留在港口上、留在航道上,留在大楼上,留在市政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将论文写在伟大祖国大地上。要响应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一带一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对于工程师而言,走得越远,就是走得越高,遇到最具挑战的工程,才最能体现工程师的价值。
不要害怕,这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过去的已过去,我们只有未来。
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院长简介
张劲文,工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20年至今,转任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院长。曾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委员、工程总监;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分会委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届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及其它奖项共1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其他应用型研究超过10项。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本,标准2部,近10项发明专利。研究方向为“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及“工程管理”,具有20多年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经验。2004年至2020年作为核心领导团队成员之一参与港珠澳大桥,牵头构建了港珠澳大桥工程管理体系,负责合同和现场管理,期间带领团队优质高效完成了22.9公里桥梁42.5万吨钢梁和钢塔的制造及安装,是中国桥梁钢结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以下为央视新闻对张劲文教授的专题报道
— — END — —
来源 I 土木与工程管理学院
编辑 I 新闻中心
审核 I 陈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