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抡同一把‘锤子’,锤全世界'钉子'

伦敦交易员 三思社 2021-01-28

本期 '被市场忽略的小事#6' 仍以看图说话为主。

往期都是用10分钟带大家一览本周被普通投资者忽略的'冷门'数据,从中一窥幕后的市场大势。这周情况特殊,内容还要更短些,5分钟就行。


#抡锤者-特朗普#


想必聪明的大家也发现了,特朗普翻来覆去那么嘴炮,最终都会回到同一招:关税。

想起了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常说的一句话:“在只有锤子的人眼里,全世界到处都是钉子。”

在特朗普的眼中,似乎任何政策问题都成了'关税'问题。对把关税当做唯一锤子的特朗普来说,似乎全世界的国家都是他的钉子户。

有不少外国网友调侃,特朗普已化身”抡锤者“,将关税的大锤四处挥舞。

本周五,特朗普又突然发飙。他在推特上称自6月10日起将对自墨西哥进口的所有货物征收5%的关税,并逐渐加征至25%,直到墨西哥非法移民的问题得到解决。

此文一出,墨西哥比索应声大跌,美股、原油跌幅扩大。

注:

关于民粹政界领袖的崛起与Twitter股价的走势关系,我们在<被市场忽略的小事#2>中有提及。

关于原油暴跌的背后细节,我们在<被市场忽略的小事#5>中有所简述。

在此就不多再次冗述了,还是先回到正题,用数据(图)说话。


美墨两国产业链高度融合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墨西哥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图:墨西哥既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地

图:墨西哥也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

但是,在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额中,超过2/3属于公司内部贸易(下图)。

这类货物由美国公司在墨西哥生产,为墨西哥贡献着的GDP和贸易顺差,但利润却归美国公司。

这个现象在北美汽车行业尤其明显,从下图可见一斑。

挥舞关税大锤的特朗普看似在要挟墨西哥,但实则在裹挟美国的汽车公司。

特朗普以未能控制非法移民为由向墨西哥加关税,看似是讨好已被近期'贸易磋商'所创伤的共和党选民,但实则还是美国政府缺钱。

注:关于美国财政负债剧增和收入恶化的窘境,我们在<被市场忽略的小事#5>的开篇就有介绍,这里不再啰嗦。

特朗普毕竟是破产过4次、有着'10亿美元'身家的精明商人。

精明商人,所以在总统任期的前两年先在国内大幅降税。稳住国内之后,又在任期的后两年向国外进口加税,把缺的税收又给加回来。

破产过4次,说明赌性强。所以谈判的时候喜欢用极限施压的手段,把对手逼到死角,看是否有胆拼死一搏。

破产4次之后,仍能东山再起挣着10亿美元,一能看出特朗普的确精明,二也说明极限施压的商业手段虽然有极高的破产风险,但要是赌赢了,收益也是巨大的。

只是这次向全世界开炮,赌的不仅是特朗普的个人声誉,还有美国的国运。

有胆量向全世界同时开嘴炮的Boss,恐怕除了慈禧就是他特朗普了。

就在向'老朋友'墨西哥加税的同一天,特朗普还对大锤对准了印度,要于6月5日终止对印度的'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

商人特朗普似乎很喜欢踩点金融市场。

对印度抡上此锤的同时,刚好莫迪赢得大选,印度股市创下新高,海外资金蜂拥流入印度。

不知特朗普此番言论是否会浇灭涨的热火朝天的印度资本市场。

但我们可以看看土耳其的状况。

也是在同一天,在对墨西哥、印度这两个G20国家挥舞大锤之外,特朗普还向另一个G20国家土耳其发出了类似的通知。(注:这个通知更像是补刀,因为美国在实质上于5月17日就终止了对于土耳其的普惠制项目)

这让本就经济恶化的土耳其雪上加霜,主权信用风险飙升。

特朗普一边挨个对G20国家们挥舞大锤,一边还不忘对中国'特殊关照'。

前天,华为5G设备的英国首秀很是吸引了一波眼球。参见:华为5G英国首秀!BBC"措手不及"

特朗普怎能容忍,随即发出威胁,如果英国政府继续让华为在英国建设5G网络,将中止与英国的情报合作(intelligence sharing)。

还是<金融时报>的读者素质高,评论字字点睛,又讲逻辑又讲段子,又是双关(intelligence-智力or情报)又是英式冷幽默的。

图:默认大家能读基本英文了。

虽然这位大锤挥舞者信誓旦旦地威胁要对余下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下手,但仔细拆开,会发现这些商品与美国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短期内极难被其他国家所替代(手机和电脑产业链岂是两三年就能搬到越南去的)。

一旦对这些商品全部关税25%,这等同于直接向美国老百姓加税。美国选民恐怕会怨声载道,特朗普连任难保。

特朗普臆想着加关税倒逼美国制造业企业回流,雇美国人,买美国货。但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美国制造业衰落有其必然性,这一点我们在<被市场忽略的小事#3>中探究。

要是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太抽象,可以看下腾讯刚出的纪录片<制造时代>。其中第三集就有某国内陶瓷厂商赴美开办工厂的艰难经历。(这一集有50分钟。建议大家收藏回家用电脑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0030xswr88

制造时代:第3集-与世界握手

若想省时间,还是直接看数据。很明显,关税'大锤'一点没有改善美国制造业的就业状况。

但是,特朗普的四处惹战却使得美国经济的确定性骤降(下图黑线)。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家的投资意愿也恐将下滑(下图蓝线,时间滞后于黑线)。

(关于企业在经济不确定时期的防守型策略,我们有在<被市场忽略的小事#5>中简述。)

从下滑的耐用品订单中,也可以印证美国企业投资的下滑。

本月摩擦升级对两国企业信心的冲击很快体现出来。中美两国的PMI指数同步回落,两败俱伤。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专家曾认为欧盟可从两强相争中渔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已高度融入国际供应链的欧洲企业同样未能幸免。

而已连任三届的欧盟商会主席更是直截了当的说:中美相争,欧洲不能渔利

全球贸易额的骤减也印证了这位全球商界领袖的说法。

这场逆全球化的'风波'直接引发了风险资产的回调。资金寻求避险,流向货币基金数额较同期大幅飙升。

同样避险的还有日元。当初我们在趁着日本人还没放假归来,提及了日元交易。当时美元兑日元还是接近110,现在已到108了。

图:截图自5月6日的<被市场忽略的小事#2>

但汇率投机看起来轻巧,做起来从不简单。没有金刚钻,还是尽量别揽这个瓷器活。 

比如说,曾被视作大宗商品商品晴雨表的澳元和加元,如今也变了。


#脱钩的澳元#

过去多年,澳洲经济高度依赖于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尤其是铁矿石。澳元与铁矿石价格一直是对孪生兄弟。

但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几近于翻倍,却没有挡住澳元的贬值。

如今的澳元,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货币,而是全球需求的晴雨表。

贸易'协商'的逆全球化阴云,中国需求的疲软、澳洲居民的负债高企都是抑制澳元上行的重要原因。这些基本面问题短期内难言好转。


#相似的加元#

澳大利亚出口矿,加拿大出口油。

过去油价与加元的关系就像铁矿石与澳元,但如今二者同样出现背离,油价上行并未扭转加元的下行趋势。

加元走弱的基本面原因和澳元类似,都是全球经济的周期性问题与本国房地产的结构性问题碰到了一起。

由于同是北美国家,且汇率也以美元标价,我们拿加拿大与美国做比较。

如下图,美国家庭在次贷危机后已经把杠杆降至合理水平, 而加拿大家庭的债务杠杆(大部分是房贷)却是年年刷新历史高点。

这让加拿大普通家庭的还贷压力越来越大,每月收入(中位数)用来还房贷的比例大幅攀升至次贷危机时的高点。

而自去年以来加拿大房地产成交量萎缩,房价整体下行。这拖累了加拿大经济,抑制了加拿大央行的加息空间。

这也导致加拿大收益率曲线出现部分倒挂,接近于经济衰退时的水平(话说美国近期的收益率曲线也是类似)。

澳元和加元这对曾经的大宗货币兄弟,恐怕要接着做一阵子难兄难弟了。


#抄底新兴市场股票#

近期同样患难的金融资产还有很多。

五月,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都遭到了抛售,如下图股债均呈现资金净流出。

把上面这张图拆分一下,细节信息更有意思,这周就不多说了。

在经历整个五月份(Sell in May)的回调之后,新兴市场股市再次成了估值洼地,估值水平相对美股大幅走低。

中国股市尤为明显。A股被低估程度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政局动荡的土耳其。

过低的估值使得A股出现了底部抗跌的特征。即使近期国际负面事件不断发生,A股上周依然也跑赢了欧美主要指数。

但中长期看,A股的重头戏会继续向头部股票集中。

对比海外,A股的小市值股票的交易(炒作)额占比过大。这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一个重大变化。

上周二因MSCI指数扩容A股导致的尾盘拉升就当是演习吧,这个趋势只是刚刚开始。

随着外资入华的加深以及监管层的改革意愿加大,我们认为,今后的A股,不仅是龙头股的交易额占比会越来越高,可能连A股每天的交易高峰时间也会后移。

目前,海外主要市场通常是三分之一以上的成交量在尾盘,而A股都在早盘。

外资(以及一些外资体系的国内机构)普遍采用MOC交易策略。MoC全称是mark to close,也就是交易价格要尽可能贴近收盘价,很多指数型基金都是采用该策略进行建仓。

随着MoC在国内的逐步普及,或许能将A股的黄金时间从上午推到下午。

国内的金融人终于能睡懒觉了。

-End-

我们的研究,完全不依赖广告,您的分享就是最大的鼓励。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