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东部赚翻中西部巨亏”的谬误和正确解读
本文为“杠杆游戏”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撰文| 张银银
8月2日,各门户网站都转发了《》这样一条新闻。该报道出自8月1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
在此不久前,《每日经济新闻》、一财等也对最新的高铁盈利情况,做过类似报道。对比这些报道后可以发现,《高铁盈利地图》一文增量信息并不多,同时还存在一点事实性小错误。
作为一名铁路迷,写就此文,做个勘误,并谈点(准)高铁盈利相关问题和思考。
壹|“中国高铁盈利地图”的一点事实性错误
《高铁盈利地图》的导语部分写道:
记者了解,郑西、贵广、兰新、成贵、南广、兰渝等多条中西部高铁线路都在亏损,有的甚至距盈利遥遥无期。
铁粉们一看就要急,妈妈呀,成贵线在建,兰渝线大部分也还在建;新建成的南广线似乎不完全算高铁……
又得解释一遍,此前多篇铁路相关的文章中,张银银都做过阐释。中国很多被公众和媒体称作“高铁”的线路,其实按照我们最新的国标,只能叫准高铁,或者叫快速铁路。
1、譬如新建成的南广线,设计时速200-250公里/小时,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的要求。而该线实际动车组运行速度在200公里/小时上下。所以,这条铁路准确来说应该叫南广(准)高铁或南广快速铁路。
当然,可以理解,大家习惯了叫高铁,记者朋友报道时这么写也正常;
2、不能犯的错误是,还没建成,就把成贵高铁写进了“已经在运营但亏损的中西部高铁序列”。不否认,从沿线经济发展程度、城市人口基数、城市间的旅客流量预估看,成贵高铁在很长一段内注定亏损;
3、至于兰渝铁路,多少也算通了一小半。重庆境内最先通,然后四川境内到广元站也通了,兰州枢纽也通了一小段。预计今年底、明年初,这条辛勤耕耘8年的铁路,有望全程贯通。
毫无疑问,看看目前断头的兰渝线车次之少、货运价值也无法发挥,就会明白,目前肯定是亏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兰渝线的亏损报道,基本也算没错。
不过,有必要说一句,兰渝线,重庆到四川广元的线下基础建设,基本具备250公里/小时的运行能力。但熟悉铁路相关参数的童鞋就会知道,这真的是基本而已,目前开行的最高速度也就200公里/小时左右,即便未来提速,空间也不大。
而过了四川广元,兰渝线西段,一直到甘肃兰州,基本就是按照160公里/小时的速度标准建设的了。兰渝铁路最多也只能叫准高铁、或快速铁路。
这条线,全程开通后,在成都-兰州和西宁铁路建成前,除了担当中欧(渝新欧)货运班列及其他货运功能主力外,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也是连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的客运大通道。
很多朋友会问,最新规划的“八横八纵”(准)高铁路网,不是规划有成都到兰州、成都到西宁的(准)高铁吗?兰渝铁路的价值应该没那么大吧?
图1.2016版中国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图图片来源|铁路小亨
是的,成兰铁路甚至开工很长时间了。但懂地质的朋友就会知道,这条铁路有多难修。兰渝铁路都已经修了8年,更靠西的成兰铁路、成宁铁路有多难修,想一下吧。其实,看看卫星地图大概也就明白。
另外,甘肃和青海也会叫穷,都等着从上面多要钱。四川再积极也没用。可以说,没5-10年,这两条线要全部建好,难度不小。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兰渝铁路的货运和客运功能价值巨大,未来说不定还能盈利。
贰|财务不透明,(准)高铁盈利口径值得探讨
我想,不仅仅我国媒体,很多国人对(准)高铁的情感都很矛盾:
既担忧国铁总公司及其他铁路债务过高,又对我国(准)高铁路网的建设成就,感到振奋和喜悦;既担心大部分(准)高铁线路无法盈利,将长期亏损,又巴不得建设更多的(准)高铁,特别是自己的家乡一定要建。甚至恨不得县一级全部通(准)高铁;享受高速同时,又抱怨价格。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新开通的线路,单价实在让很多人感到愤怒……
于是,唱衰、唱多(准)高铁的声音都很多。
按照《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该刊记者从持有沪宁高铁17%股份的江苏交通控股公司财报上看到:
连接上海和南京的沪宁高铁也是在201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42亿元,去年利润进一步扩大,达到了6.41亿元;宁杭高铁则在2014年亏损3.8亿元后,同样在去年迎来利润拐点,净利润1.01亿元;而据铁路总公司原副总经理胡亚东透露,建设长度较短的沪杭高铁目前也已经实现盈利。
我不怀疑记者看到和听到的,这些线路也肯定是国铁总公司手上最优质的资产。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知道的相关财务信息确实太少。简单说这些线路盈利可以,但在更严格的财务和会计规则下,是否盈利,需要论证。
很多专业人士提到,对于优质(准)高铁资产线路来说,账面上盈利不难,但委托运营费到底收的多少合适,第一需要科学研究和讨论,第二目前收的是多少,各(准)高铁公司和国铁总公司披露的数据有限,不清楚。
如果真按照实际成本收取委托运营费用,这些线路目前都算盈利了吗?不知道,没数据。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先生的算法,京沪高铁每年的运营成本应该在300亿左右。这300亿包括贷款每年需要还给银行的250亿,当时贷款2500亿,以10年还款期,每年在250亿左右,另外还包括人工成本、维修、折旧等,加上每年3%CPI因素,可以推算出京沪每年的运营成本在300亿元左右。
但根据京沪高铁股东之一的天津铁路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此前披露的债券说明书:截至2015年末,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1815.39亿元,负债总额503.6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311.72亿元,资产负债率27.74%;201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34.24亿元,营业总成本167.36亿元;营业外收入13万元,营业外支出2751万元;利润总额66.6亿元,净利润65.81亿元。
很明显,王梦恕院士推算的成本,与报告中营业总成本存在较大差距。有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在于会计统计口径不同。
另外,王梦恕院士说,京沪高铁每年约还给银行的250亿,当时贷款2500亿——这一组数据有些粗糙,这样算肯定不科学。很多网友就此批评王院士,甚至有辱骂。
京沪高铁到底每年还贷需要多少钱,还是那句话,公开披露真的太少,不好算。
有必要为王梦恕院士说句公道话,他对京沪高铁的运营能力一直持比较赞赏态度,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京沪高铁客流量肯定是会越来越大的,等收回成本之后盈利就会大大增加。”
京沪高铁目前呈客流爆满趋势,我估计,盈利应该没有问题。即便按照最严苛的财务会计手段,京沪高铁现在没盈利或盈利不多,未来也注定赚翻。
同样,除了京沪高铁,其他(准)高铁线路也存在数据详披太少,口径本身也值得探讨等问题。
《高铁盈利地图》报道还特别提到,盈利的广深港高铁也享受到“人口红利”。
这条线路盈利我毫不怀疑。注意,深港段目前尚未通车,你懂的,香港太能折腾。有过不同(准)高铁线路乘车和地区比较经验的人,就知道,广深高铁线的单位价格之高,可以说惊呆外地人。动辄7毛钱/公里的客运价格,杀猪啊!所以,在铁路迷界,广铁又被称为“抢铁”。
是啊,谁让人家说自己是上市公司呢?国铁总公司也不管管,发达的珠三角市民社会,在垄断企业面前算个p,这才是中国的国情。
顺便插一句,成铁也是作死的节奏,最近两年,价格上学广铁好成功。四川人民被富裕了。不过,这也带出一个真问题——我国(准)高铁客运单价,对于很多公众来说确实不低,可考虑到各项成本,这个价格也加剧了很多线路的亏损。
未来怎么办?是个问题。
叁|有些线路不该简单拿是否盈利说事
涨价吗?这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一点都不涨吗?实际最近开通的新线,基本都涨了。
即便如此,有些(准)高铁线路依旧很难持平,更别说盈利。就以报道提到的兰新高铁为例,作为连接我国华北、华中、西南的重要动脉,不该建吗?但建了,基本注定是亏。
我想说,不是每一条(准)高铁都应追求盈利。
国铁干线,无论(准)高铁还是普铁,引入社会资本是一方面,加快运营体制改革提升效率也很重要。同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铁路作为推动地区间经贸联系、提升社会效率的交通工具,部分线路还兼具防务和战略考虑,不能简单用中短期内是否盈利,来判断和衡量得失。
譬如最新规划的“八横八纵”(准)高铁路网,你说哪一条不该建?作为一名铁路迷,我看来看去觉得都该建,很多懂铁路的朋友都这么认为。
至于说,这其中有些线路注定很难盈利,甚至将长期亏损。我想,解决办法在于,一些线路的投融资体制需要改革,国家责任应该更大,而不是把责任简单丢给国铁总公司;而后期的运营和养护,也应该有合理的补偿机制。
其实,我们的国铁总公司很大程度代表的就是国家意志,其前身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有些话没有说,但其实一直等于是这么在做。
在此前“杠杆游戏”的《中国高铁建设为何可以不停加杠杆?》等文章中,张银银做过分析,国铁总公司的债务不都是高铁建设造成的;目前的债务虽然已经如此之高,但基本还是可控的;如果按照日前发布的2016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时,只是完成既定目标,国铁总公司的债务也应该是可控的。
当然,按照各地的冲动,再考虑到经济下滑的压力,基建投入至关重要。到2020年,铁路实际路网里程应该会超过15万公里,总的投资多半也会增加。从我国铁路建设过去10年的表现看,以五年为计划,目标任务基本都会提前、超额完成。
——若此,会否引发债务问题,就不好说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铁路建设杠杆再加一点,没问题,毕竟有最后的兜底和买单人。而最终可能的解决办法是,资产证券化或事实上让全民一起来买单。
最后总结一句,为了让建设成本低一些和运营效率高一点,改革始终是有必要的。目前的情况是建设战胜了改革,这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这里是“杠杆游戏”
期盼您在微信公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界面、知乎、搜狐新闻、新浪微博、分答里关注“杠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