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你真以为自己身在一个创意行业?

良子 良有方 2023-06-06

Peter Marino ,He holds an architecture degree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and began his career at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George Nelson and I.M. Pei/Cossutta & Ponte.


在进入建筑这个行业之后,很多人应该不会再有类似“上图”的幻觉了。


我们的行业特征很鲜明——单兵作战


从老祖宗流传下来开始,就是个手工作坊 

用的工具虽然五花八门,但都是单兵工具

气定神闲的一个绘图员

气定神闲的两个老绘图员

气定神闲的一群绘图员


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社会化大生产,大机器取代手工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建筑设(hui) 计(tu) 师(yuan) 还秉承着“工匠精神”。


只是把作坊搬到了车间,完全没有流水线操作的迹象。

即使到了现代,电脑的发明,CAD的诞生,单兵效率有所提高。

而离流水线上的机械手臂,效率还差得远呢。


我不禁联想到,最近2年建筑行业“事故”频发。


CCDI

华东院

UDG中国

“死神“既带走基层员工,也不放过大师。


“同志,你还不能死,还有项目没完成!“ 真的是这个行业真实的写照。


过去的10年,中国的基建空前高涨,以手工作坊式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显然难以为继。

建筑设计行业沦为名副其实的血汗工厂,诉讼不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时候该考虑“改革”了。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就是被别人革。


良子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建筑师,现在半只脚踏出圈子的过来人,有一个理想模型,博君一笑。

当今的上海(一线城市)普遍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自然就会高涨。而且服务型的行业一般都是体验性的消费。

2016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466.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47亿元,下降6.6%;

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34亿元,增长1.2%;

第三产业增加值19362.34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而建筑设计行业有很大一部分是生产(绘图),或者可以归纳总结成生产。(前期的商务和后期的现场配合,我理解为第三产业,不在生产的范围之内)

既然是生产,对于资本家来说,那么只有两条途径可以增加盈利。


一是延长工作时间


二是提高工作效率


而大多数企业往往会采取第一条路,原因不难理解。工作效率这个事情,光靠自律很难,还受工人的心情影响。而设计还大多都是单兵作战,所以很难达到1+1>2的效果。


我的理想模型的基础是基于两点:


一、人和工作岗位是可以被标准化的

岗位标准化,大家可能还可以理解,从助理——建筑师——主创——总监之路就是个岗位标准化的产物。都是行业狗,不展开了。


再来说人的标准化。我认为按照行业的特性,其实可以把人分成3种:


a.策略型

这类人善于将一个项目的价值点提炼出来。增加项目的溢价,给甲方带来惊喜。


这类人的表征就是博古通今,触类旁通。如果是从技术转型成市场,将是大有可为了。


b.造型型

这类人善于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表达成赏心悦目的立体造型。同样可增加项目的溢价,让人有惊为天人的感觉。


这类人的表征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鬼斧神工。往往这类人很自我,有艺术家范。


c.数理型

这类人善于将一个项目中琐碎的方方面面整理的妥妥帖帖。同样可增加项目的溢价,但经常不被重视。


这类人的表征就是工科男(女)。往往这类人很务实,很低调。


当然某类人才,可能还有另外两方面的才能。但是一定要培养他最强的那个点,因为请记住:你干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活。


一个项目只要拥有以上三类人,再加上一些人手。基本就可以在标准工期内完成,而且效率将有所提升。不幸的是:很多企业一直将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上,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了。


二、线上协同技术已经足以支撑

如何摆脱手工作坊般,单兵生产的方式,一直是困扰行业的。当一个工作交到了A手里,B就无法同时进行。而且A和A下一道工序的交接又会带来效率的损失。


这个也许可以从游戏中得到些启发。 联网游戏的玩家来自于世界各地,但是可以共同完成一个城市的建设。我们建筑师为什么不行呢?


目前很多的软件企业也在致力于开发这块的软件(插件),协同可以解决效率的问题,还能通过3维的方式减少差错率,指导施工。


但我认为协同工作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人力成本。


设想你家公司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大家都在家办公。员工不用每天挤3个小时的地铁。老板还可以把原来的办公室租金、物业费妥妥的收入囊中。这是个多么美妙的双赢局面啊。


当然生产还涉及到生产纪律,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简单、重复性劳动终将被机器所替代,这是大势所趋。每个行业都在经历,每个行业终将经历。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积极改变。

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每次看到同行猝死,行业诉讼的新闻时,心里总有些不适感。也希望可以做点什么,而我能做的确实有限。仅把对行业的一些思考放到这个平台上。希望对受众是一剂良方!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