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为什么南京都市圈能够东扩溧阳、金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长江策 Author 熊平平

南京都市圈再次扩容,向东吸纳了常州市的溧阳、金坛两位新成员,版图扩大至苏皖九市。为何南京都市圈能够东扩?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如何继续提升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


王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分中心副主任

来源:长江策


12月5日,江苏、安徽两省九市党政一把手齐聚镇江,召开了2020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这是南京都市圈最高规格的决策会议,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果之一就是扩容。


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修订稿)》,宣布吸纳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都市圈。


溧阳、金坛正式入圈。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都市圈先行者,至今已走过二十年。此次东扩,南京都市圈版图扩至"4+4+2"格局,即江苏省的宁、镇、扬、淮4市,安徽省的芜、马、滁、宣4市和溧阳、金坛2个地区。


南京都市圈为什么能够东扩?是不是意味着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


研究院科技部主任、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分中心副主任王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采访。



Q

您认为南京都市圈能够东扩的原因是什么?

王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经历了20年的协同共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构想。2002年,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6个城市共同编制了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规划,掀开了当时最早、也是全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建设序幕。


这次南京都市圈扩容,纳入常州市的溧阳市和金坛区:


一是南京都市圈的实际经济社会联系已经覆盖了溧阳市和金坛区,从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合作、市场统一共建等方面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二是南京都市圈近年来的发展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朋友圈”内的城市按照循序渐进的策略,稳步推进功能互补、互联互通、协同发展,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三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同城化发展、争取国省政策支持有了整体的谋划,将会为都市圈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和预期。


Q

据您团队研究,现在南京都市圈发展在全国都市圈中处于什么水平?

王强:观察南京都市圈,应该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实际上,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已经形成连绵发展的态势,共同构成了我国发展质量最好的世界级城市群。


南京都市圈整体发展质量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尤其在同城化机制建设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Q

走过二十年,南京都市圈下一步应该重点着力方向是什么?

王强:由于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协调协同的工作量巨大,建议下一步的重点着力方向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激励机制,鼓励都市圈城市共同组建同城化发展投资基金、同城化发展公司,大力支持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一套基于市场契约的利益交换规则和网络,推动跨区域“柔性治理”模式走深走实。


二是加快推进交界地区的融合发展,推动毗邻区域着力打破行政分割,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不断形成亮点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的回应市场需求和群众期盼,使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建设更好的凝聚社会共识和强大合力。


Q

南京作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应该怎么认识这次南京都市圈东扩?

王强:我个人认为南京都市圈的东拓与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并没有直接联系。


从全国来看,省会城市/头部城市的首位度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无直接关系。


基于全国经济首位度的演化规律分析发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经济首位度往往在10%~25%之间,且波动不大。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会城市/头部城市的全省经济首位度约在20%~35%之间。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部分省会城市则经济首位度长期相对较高,平均值超过了35%,且在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甚至突破了50%,近年来这些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显著上升,意味着该省内其他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Q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近年南京经济社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最新数据是南京经济规模已经进入全国前十名。对于南京的城市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王强:我建议应进一步发挥南京市在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都市圈的二级节点城市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适度均等化,既可以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整体发展格局,又可以有效治理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问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衡量都市圈的发展质量,经济、人口、面积的总量和规模并不是最核心的指标。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城市间的要素联系紧密程度、同城化机制的完善和顺畅运行,应该是面向新发展阶段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南京都市圈进一步做优做强。


延伸阅读

“苏皖朋友圈”的那些事儿——南京都市圈的大数据分析

蒯旭光:高质量建设南京都市圈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欢迎分享您的优质资源

投稿邮箱 tucsu@mail.tsinghua.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