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炳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教育报》

2021年11月18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回顾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全面概括了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深刻总结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展望了未来远景,既接续传统又映照现实、指引实践,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

充分认识制定《历史决议》的必要性

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

在我们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与前两个历史决议注重历史问题的评价和总结不同,这次《历史决议》主要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评价,与以往党中央的一系列评价相衔接,体现了一脉相承的鲜明特征。

对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制定的必要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刻阐释。其中,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是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

“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是什么关系?应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就是实现了“两个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只有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才能真正从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上做到“两个维护”。

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决议》突出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对党的百年历史作出了权威解读,对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决议》将百年党史按照四个历史时期作出概括总结,提出了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伟大成就、理论成果,进一步阐明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虽然在这一时期我们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失误,但这在探索过程中是难免的,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根本上看待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把握党史的主流本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踏步赶上时代。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不可互相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体现了这个阶段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把握《历史决议》的突出重点,就是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历史决议》多次使用“飞跃”这个词,其中三次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问题。第一次是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评价。《历史决议》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三次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用“新的飞跃”来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新的科学判断。

 “新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形成的机理有新内涵。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过去强调是一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思想主题有新发展,过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要强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又增加了两个方面内容,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三是核心内容更加丰富,概括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历史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四是理论定位有新高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内在逻辑

《历史决议》从人民命运、道路选择、理论创新、世界影响、自我革命五个维度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了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五大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党自身的伟大贡献,既立足中华大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纵向上来看,这五个方面的意义贯穿百年党史全过程,通过对百年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总结,体现了大历史观。从横向上来看,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与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进行对比,自豪地宣布“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进行对比,“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五大历史意义既各有鲜明指向,具有特殊地位,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内在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强烈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自然延伸。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重要内容和崇高价值。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把自己建设得坚强有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党的自身建设史。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具有根本保证作用。

深刻领会十条历史经验

《历史决议》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基础上,深刻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始终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是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华文化立己达人传统的当代实践,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大党风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打破僵局,坚持开拓创新,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没有开拓创新精神就走不出新路,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百年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不畏风险、不惧挑战,锤炼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鲜明品格。历经百年,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能够于近代中国波澜起伏的浪潮中独领风骚,与其创造性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密不可分。统一战线事关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重大战略问题,必须长期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最大优势。回顾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伤、去腐生肌,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与时代同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坚持自我革命,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这“十个坚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这些宝贵经验是历史奋斗的结晶,是历史规律的昭示,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汇编 | 《思享前沿》总编组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汇编仅用于学习研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思享前沿》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师友可以扫码实名添加 本号常务副主编个人微信以便于邀请您进入《思享前沿》微信交流群。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