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语

2018年上半年,受监管持续趋严与外部经济周期影响,银行业整体呈现出理财规模下滑而零售业务贡献持续攀升的局面。从各家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各行在零售端都基本保持了去年强劲的增长态势,这其中又以信用卡业务的业绩尤为亮眼。然而,大跃进式发展带来的不良率攀升等风险,同样需要警惕。


随着消费金融升温,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增速普遍喜人,这其中,又以中国银行较为突出。


根据中国银行披露的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04亿张,同比增长61.3%,成为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后,第四家累计发卡量突破亿张的银行。


累计发卡量破亿背后,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信用卡贷款减值比率高居不下,相比庞大的发卡总量,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速缓慢,分期交易额甚至同比出现了负增长。在整个银行业纷纷发力零售端的当下,中国银行究竟是在顺从行业大潮,抑或是蒙眼狂奔?


累计发卡量迈入“破亿俱乐部”

难掩用户活跃度低下窘境


纵观上半年各家银行半年报所披露的信用卡发卡量数据,中国银行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根据中国银行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银行首次改变了发卡量的统计口径,用“累计发卡量”替换了此前的“有效累计发卡量”。由于统计口径改变,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正式破亿,达到1.0372亿张,成为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后,第四家累计发卡量迈入“破亿俱乐部”的银行。


然而,在发卡量破亿背后,中行半年报所披露的数据,也暴露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的分期交易金额为13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8.44亿元,出现负增长;信用卡透支余额3883亿元,较年末仅增长了3.7%。从这两项数据不难看出,尽管中国银行上半年在累计发卡量上取得了“破亿”的成就,但也仅仅流于表面。具体能够体现信用卡实际使用情况、业务水平的两项指标:信用卡透支余额与分期消费金额,要么同比出现了负增长,要么增幅极小,与其“破亿”的发卡量规模不成正比。


诚然,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是反映发卡机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数据,但发卡量并不能代表一切。以中国银行为例,对标同为四大行、体量规模相近的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累计发卡量“只”比中国银行多出1170万张的情况下,信用卡透支余额足足比中国银行高出了2430亿元。由此可见,虽然上半年累计发卡量破亿,但是中国银行信用卡的流通卡占比和用户活跃度都偏低,其增长模式接近于“大水漫溉”的粗放型增长。


信用卡贷款减值比率较去年末略减

但仍处于较高位置


除了业务增长质量不高外,过度重视发卡量、发卡审核不严造成的信用卡资产不良率高企,也是中国银行的痼疾。


除去未披露不良资产数据的几家银行,中国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减值比率(即其他银行所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数据)达到了2.43%,虽然较上年末有所收缩,减少了0.11%,但仍然处于较高位置。


2017年以来,各家银行均加大了零售业务布局的力度,与此对应的便是去年信用卡发卡量迎来了大跃进发展,但同时,在上半年,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较年初上升,此前未消化不良风险便开始暴露;而中国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发卡力度过猛,很可能会使不良风险在下半年及明年集中爆发。虽然普遍观点认为,由于国内信用卡的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市场空间仍然很大,远未到发达地区信用卡危机前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本身就存在风险滞后的特性,因此当下信用卡领域大跃进式的高速增长值得警惕。


中国银行究竟是会成为今年信用卡领域的超级黑马,还是在粗放增长的道路上蒙头狂奔、越行越远?这个问题仍需要时间来考察,但加强风险控制控制能力、提升资产质量,无论何时对银行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往期回顾】:


【信用卡透视一】浦发银行信用卡"大跃进"后遗症:透支余额缩水、不良率攀升

本文编辑:李一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