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融资变阵:银行系AIC纷纷发债募资,传递何种信号?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下属全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拟发行金融债,筹集资本用于补充流动性和购买银行不良债权。
据承销商透露,农业银行本月将发行首期60亿元金融债,其中3年期40亿元,5年期20亿元;工银投资则最快于10月发行今年第二期金融债券,总金额100亿元人民币,其中3年期和5年期分别为70亿元和30亿元人民币,工银AIC已于今年3月发行首期100亿元金融债。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则在8月19日宣布,将发行两个品种共计100亿元金融债,用于流动性管理和收购银行债权等债转股有关事项。
随着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AIC的融资渠道也不断拓宽。上海证券报援引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王佳丽指出,从已公开发债的两家AIC(工银投资、建信投资)来看,基于母行在同业拆借方面的支持,其流动性较为充裕。监管鼓励AIC积极运用私募资管产品等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AIC资本使用效率、减少自有资本的占用。
AIC成立之初的核心职能是进行市场化债转股化解风险。在王佳丽看来,目前债转股专项债发行量相对较少,主要受到项目投资期限和收益率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AIC比地方AMC的兑付风险要小,因此AIC金融债的发行相对顺利。随着AIC融资渠道扩大,将有利于债转股业务拓展。
国家发改委7月29日发布的《2019 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提到,推动AIC发挥市场化债转股主力军作用,在今年9月底之前,由银保监会负责出台AIC发起设立资管产品备案制度。这意味着,AIC发行资管产品融资将有更具体的制度框架。
事实上,资管新规已经明确,AIC是资管产品的发行主体。“AIC可以发行私募资管产品来进行募集资金,收购银行对企业的债权。”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章晓栋表示,表内债务融资推动、表外资管产品推动以及子公司推动,将为AIC提供充足流动性。
融资渠道变阵背后,是债转股业务体量的悬殊。根据建信投资公布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建信投资累计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意向框架协议项目77个,签约金额总计约7257 亿元,落地金额约1600亿元。目前四大AMC落地项目并不多,但地方AMC更少。
“从实践来看,AIC在降准资金的使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AIC与地方AMC综合财务实力存在差距,使得授信规模和融资成本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地方AMC实施对象主要为区域内企业,AIC实施对象以大型央企和国企为主,占据主导地位。”王佳丽表示。
对于AIC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章晓栋认为,这给拓展AIC未来的业务带来了较大想象空间。他表示,表内发行债券融资是AIC最大的政策优势,如果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0%的资本充足率和150%的债转股风险权重来计算的话,理论上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最大可以收购667亿元的银行债权,并在100亿元注册资本的基础上融资567亿元。
对于工作要点提出妥善解决AIC等机构持有债转股股权风险权重较高、资本占用较多问题,业内人士预测,债转股风险权重有可能由原先的150%降至100%。“一旦这种判断变为现实,则意味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最大债权收购规模可以提升50%。”章晓栋表示。
而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今年7月末曾宣布,拟通过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出资不超过30亿元,受让锦州银行10.82%的普通股。
未来AIC是否承担化解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的角色,尚待观察。
相关阅读
包商、锦州与恒丰为何结局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