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温如想起程千帆又想到余秋雨

何永沂 程门问学 2021-06-12

《羊城晚报》花地版于近期发表的蒋述卓一篇题为《想落天外气势雄宏────读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诗词赏析文章,使笔者触发了一系列联想。让我们先来重温唐温如这首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此诗情景交融、真幻交织、实虚交合、艺术构思奇特,正如蒋文评道:“上等好诗”。而蒋述卓这篇短文亦可称上等好文,能以清新雅洁的语言,逐层道破此诗的神妙之处,让读者享受到一顿丰盛的精神晚宴。但是蒋文出了一点差错,误把唐温如作唐代的诗人了。不错,《全唐诗》收有上述这首诗,但唐温如“却生活于元明之际,并非唐人”,这段公案从何说起呢?蒋文之误让我想起了程千帆教授。


▲程千帆书赠何永沂条幅

程千帆(一九一三~二〇〇〇),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学术界誉称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学界泰斗”。笔者虽然无缘立雪程门,但也曾得到先生的教益。他不嫌晚辈如我之浅陋无知,从一九九六年二月至二〇〇〇年三月共赐函十三封(见《闲堂书简》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使我在人生、学问诸方面都受到很大启发。一九九八年秋,先生忽以亲书拙联“不是佳人不是贼,也无风雨也无晴”条幅寄赠,边款题道“永沂先生妙句”;去世前两个月还为拙集《何永沂集句联录》题签。现在程老离开我们不觉又过了五年,行文至此,慨从中来,忆及往事乃情不自禁,并非笔者要借程老之大名来拔高自己,请读者明鉴。现在说到正题来,一九九九年蒙先生告知《程千帆选集》(辽宁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出版情况,使我能得偿所愿购得此书。就在这卷《程千帆选集》內收有《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写于一九八〇年)。诗海钩沉,慧眼识好诗,此文一出,使唐温如这首佳作引起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喜爱。文章开篇写道:“唐温如这篇诗是我读唐诗时偶然注意到的。他是属于《全唐诗》所谓无考之列的作家。但这首小诗本身却证明,这位今天我们对其生平一无所知的诗人具有很独特的艺术构思。”现在我们并非要讨论程老这篇大文,读之令人感动、感慨,甚至终生难忘的是附在正文后的《附记》。

《附记》开篇道:“唐温如生活于元明之际,并非唐人,陈永正先生曾著文考辨。”接著摘录陈文(此处略);陈文的结论是:“据此可考定:唐温如,名珙,浙江会稽人。元末明初诗人,《题龙阳县青草湖》一诗原题作《过洞庭》。《全唐诗》收录此诗,实误。”程千帆的结论是:“陈永正所考可信”。《附记》最精彩的在最后一段:

“因为不想掩飾自己读书不多,见闻弇陋而造成的失误,没有对已发表过的文章再加修改,读者谅之。”

记得笔者初读至此时,曾连声惊叹:“此乃大师之大也!”一般来说,当有人指出自己文章的失误时,处理方法有二,一是悄悄地改过来;二是知错不认,硬顶到底。而千帆教授选用是另一种独特的方法,原文之错处保留,加一附记说明,还公开检讨“自己读书不多”以至失误,这是一种求实求真的崇高的学术精神和品格。“求实求真”四个字使程老在一九五七年难逃反右之劫数,受尽磨难二十多年。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术方面他对这四个字同样执著。此外,这件事还反映出程老宽阔的学者襟怀。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著文指出千帆老之失误时才四十多岁,可以说是青年学者,而程教授已是誉满天下的学术权威,但他遵循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准则,当众承认自己的失误,还修书陈永正道:“读大著辨唐温如年代文,极佩博识”,这是对学术的尊重,对后辈的鼓励。近日笔者与陈永正谈起此事,说及这封不寻常的来信,永正兄仍有如沐春风之感。可以说,程千帆教授此举为学术界树一楷模,为后辈留个好榜样。


▲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

现在很自然地想到余秋雨了。余秋雨,有人称之为当红作家、有人称之为学者,也有人称之为电视明星。他写的书很畅销,文笔自有其特色,并非浪得虚名之辈。近年有人指出他的文章有不少失误,特別是金文明就指出了他文章中的一百多处硬伤,还为此著了书。客观地说,各人有各人的误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足为怪。问题在于余秋雨面对指误时那种百般辩解,强词夺理,拒不认错的态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維。面对批评者不但不感谢反而冷嘲热讽,甚至质疑“对手”的身份和资格,闻过则怒,实在有失“学者”风度。他在这方面的种种表现,报上网上均有披露,此处不赘。最典型的例子是他把“致仕”一词的意思弄相反了,还强称这是“古词变义”,还拿出“死文字”“活文字”之说来为自己的无知强辩,应了粵语一句话“死都要拗翻生”。

当今之世,程千帆那种求实求真尊重真理的学术精神,平等待人虚怀若谷有错必认的学术品格,很有必要大力提倡,大力发扬。为此,笔者愿与学术界、文化界的朋友们,与广大读者们,与余秋雨共勉。

>原载《当代诗词》2006年第3期

附录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附记

程千帆

唐温如生活于元明之际,并非唐人,陈永正先生曾著文考辨。其略云:

最早收录唐氏此诗的是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传中介绍,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其去取亦颇精审”,“故不失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杨维桢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可知《大雅集》所录诸家,皆为编集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所收作品亦当可靠。钱谦益《列朝诗集》甲前集十一收入唐珙《过洞庭》及《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据《列朝诗集》编辑体例,甲前集所收的多为“明世之逸民”,可知唐珙也是自元入明的诗人。《古今图书集成·方舆编·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收录唐珙《过洞庭》诗,亦置于元人之列。

据此可考定:唐温如,名珙,浙江会稽人。元末明初诗人,《题龙阳县青草湖》一诗原题作《过洞庭》。《全唐诗》收录此诗,实误。

所考可信,但《全唐诗》的题目与陈文所引诸书都不相同,是别有所本,还是出于改动,尚待进一步研究。据《全唐诗》的编例,是不改动题目的。

因为不想掩飾自己读书不多,见闻弇陋而造成的失误,没有对已发表过的文章再加修订,读者谅之。

1990年1月 南京

注:陈文题为《〈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载《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原载《古诗考索》,《程千帆全集》第八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