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背诵名篇,非常必要 | 治学语录二十则
▲1979年秋,程千帆在南京大学宿舍
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圣谕或教条,而是要在它的原则指导之下去进行工作。古典文学的研究不在例外。要真正能够做到一分为二和实事求是。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风使舵是学者的堕落,它导致学术的毁灭。
2
研究古典文学的人,也同样必须时刻关心注意广大人民的生活情况和感情脉搏,注意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及其中所反映的问题,要使自己的工作对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发展当代文学有所帮助。古为今用的概念应当从最广泛的范围去理解。
3
教学与科研决不矛盾。反之,也可以说是教学相长。教学中可以发现问题,从事科研。科研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充实教学。如此循环,就可日新其德。一举两得,有何不好?
4
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学者必须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这句话今天看起来还是正确的。研究古典文学的人,连《师石山房丛书》、《四库提要》都不读,是不知道怎么“开步走”的。
5
汉以前的群经子史,是中国古代一切学术的源头。研究古典文学的人如果对这样一些经典毫无了解,对在这样一些经典哺育之下成长起来的作家及其作品,也就很难懂透。
6
要精读几部书,打下根柢。黄季刚老师主要在八部书上下功夫:《说文》、《尔雅》、《广韵》、《诗经》、《周礼》、《汉书》、《文选》、《文心雕龙》。每部书都非常精熟。触类旁通,就成为一代大师。
7
“为学要如金字塔,既能广大又能高。”这是胡适的话,但是我们不能因人废言。我跟黄季刚先生读过书,却没有把文字声韵学好。这是当时主观地认为研究文学的人无需通晓小学的结果。在这件事上,我吃了一辈子的亏,后悔莫及。
8
从事于一个专题研究,材料是基础。必须从搜集材料开始,然后进入整理材料,即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那种想跳过搜集材料的阶段而直接进入整理阶段、逃避搜集材料的艰苦工作、利用别人搜集的一点材料大发议论的人,与科学研究是无缘的。
9
必须注重亲自搜集第一手的材料。对于他人引用的材料,必须核实。陈援庵先生的《史源学杂文》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以拣别人搜集的现成材料为满足,只能证明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懒惰和不负责任不能产生科学。
10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备“敌”情观念,即要把自己研究的那个范围的国内外同行及其作品经常进行排队,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成果,这样才可以避免重复,互相补充,进行商讨和开拓领域。
11
考证与批评是两码事,不能互相代替。但如果将它们完全割裂开来,也会使无论是考证还是批评的工作受到限制和损害。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同时掌握考证与批评两种手段,是必要的;虽然对具体的人来说,不妨有所侧重。
12
从事文学研究,不能缺乏艺术味觉。用自己的心灵去捕捉作者的心灵,具有艺术味觉是必备的条件。否则,尽管你大放厥词,都搔不着痒处。
13
从事文学批评工作,完全没有创作经验是不行的。研究诗最好能够写点诗,即使会画点画也好。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并不曾隔着铜墙铁壁。长于形象思维,必然对逻辑思维有帮助,反之亦然。
14
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光看不行。
15
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论府兵制云:“总之,史料简缺,诚难确知,冈崎教授之结论,要不失为学人审慎之态度。寅恪姑取一时未定之妄见,附识于此,以供他日修正时覆视之便利云尔,殊不敢自谓有所论断也。”在翁方纲的《苏诗补注》小引里,我们也看到类似的谦辞。这说明有成就的人总是谦虚的。谦虚的困难,不在于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而往往在于有点成就的对侯。古人说:一丸泥封函谷关。往往就是这一点点自高自大,反使自己一辈子都成为精神上的侏儒。
16
当我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时候,我就停滞了,甚至退步了;当觉得还不行的时候,就多少可以有些进步。因此,保持头脑的清醒是很重要的。我保持头脑清醒的办法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17
陈寅恪先生《突厥通考序》云:“寅恪平生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年来自审所知,实限于禹域以内,故仅守老氏损之又损之义,捐弃故技。凡塞表殊族之史事,不复敢上下议论于其间。”一是不甘逐队随人,二是仅守老氏损之又损之义,乃是说从事科学研究,要追求创造性;同时,也要由博反约,才能向深处开拓。这是一位极为杰出的学者老来的甘苦之谈,非常值得重视。
18
《山海经·中山经》说:苦山有兽,“名曰山膏,善詈。”科学家要讲究文德,讨论问题,分清是非,以理服人。山膏式的文风,要不得。“坚决把XX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之类,已经成为历史上的笑柄。文学史、学术史上还不曾记录过以山膏为榜样而获得成功的例子。虽然这样做也可以取快一时,但却污染了学术空气。
19
要感谢严格的老师。我跟胡翔冬先生学过诗。这位老师不但要求很严,而且脾气很大。有一次,我把几首恶诗送给他老人家看,他说;“我的一双眼睛象水银一样发亮,你要拿沙子来擦吗?”以后,我呈送习作时,再也不敢敷衍塞责。现在我也老了,想到四十多年前的这些往事,就不敢把高帽子送给学生戴。廉价的赞扬决不是栽培科学之花的好肥料。
20
要爱护下一代。耐心地、不断地对他们施加友善的压力,同时对他们给以具体的帮助,乃是使青年人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特别要注意科学研究中基本操作的训练。例如:应当把研究生论文当中出现了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语法不通的句子以及引用别人的论点而不加说明的情况等,看作是自己的失职。因为这些情况的出现,正反映了自己平日对他们要求不高,训练不严,也就是对他们爱护不够。
一九八一年三月一日,急就。
>本文原题《詹詹录》,载《文史哲》1981年第3期,收入《治学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