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高考恢复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1977高考故事之一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开了帷幕。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第40次全国高考。
40年前,很多年轻人通过当时的高考实现了“逆袭”。高考让那代人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如今已步入中老年的他们,至今对那场考试怀有沉甸甸的感情。
本文选自莫砺锋《浮生琐忆》。
▲1977年12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一考点外贴着这样的标语:青年们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负的重任,祖国在期待你们,人民在期待你们,革命在期待你们。
一九七七年秋天,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全国城乡不胫而走:中断了十一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要恢复了!
消息传到汴河,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恢复高考?恢复那十一年前由中央文件正式宣判死刑的高考?几年前,据说曾悄悄地恢复高考,但不久报上就登出了“白卷英雄”的先进事迹,又一次宣判了高考的死刑。从那以后,上大学靠“推荐”和“选拔”,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突然间又要恢复考试了呢?虽说毛主席不在了,但前一阵报上还说一切都得“按既定方针办”,即使要恢复高考,也不会这样快呀!
恢复高考的消息很快就被证实了:报上出现了公开的报道,老周在县教育局工作的一个亲戚说他们已经接到准备进行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县城里还贴出了大标语:“庆祝恢复高考制度!”“广开才路,快出人才!”
街头巷尾都听到人们在议论:“这下要靠真本事上大学了!”“大学招生的后门被封死了!”
甚至还有人传说,是邓小平亲自发话,主张尽快恢复高考。我觉得这个传说很在理,除了邓小平,谁能有这么大的魄力呀!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1977年8月4日早晨,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
汴河街上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跑来向我通报,他们早就认为我应该去上大学了。前年三葛大队有个贫下中农子弟被推荐上了合肥工业大学,可是他本人不情愿在大学里学习,说上课时一点也听不懂,才去一个月就偷偷地跑了回来。结果他的叔叔(时任汴河公社副书记)大怒,说他辜负了党的培养,硬把他又押送到合肥去了。事情发生后,熊医生大为感慨:“不想上大学的人偏要被推荐去,而真正想读书的小莫却去不了!”
如今大学的大门终于向一切人敞开了,大家当然会把这看做是我的良机。我本人却没有“初闻涕泪满衣裳”,我对大学绝望已久,早就下定决心要像高尔基那样念“我的大学”了,如今机会来到眼前,心里反而是格外地平静。
我到公社里找文教干事老许打听,老许把省里关于报名事宜的通知拿给我看,还热情地帮我逐条逐条地解读。一连看了好几条,我都符合条件。
通知中关于户口的条文规定考生必须有当地户口,而我早在前年就把户口迁到汴河来了,我不是没有户口的“黑人”。
我最担心的政治条件的条文也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条文里根本没有关于家庭出身的问题,只说要由所在单位对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作一个鉴定。我自忖在汴河的表现还算好,曾两次评上劳动模范,还当了一回“扎根农村知识分子”,总不会说我政治表现不好了吧。
关于文化水平的一条更没有问题,文件上说明考生应是高中毕业生,而我是六六届的苏高中毕业生,虽说安徽人并不知道苏高中是什么样的学校,但是他们对六六届的高中生却是很看中的,都知道那一届才是货真价实的高中生。
看着看着,我不禁兴奋起来了,看来我真的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获得一次参加高考的机会了!
突然,关于年龄的一条出现了问题:“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个别超过二十五周岁的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届高中生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但必须学有专长。”
天哪,这是什么人想出来的断命规定啊!“不超过二十五周岁”?我今年已经二十八周岁,比规定的年龄超过了三岁。可是这难道是我的过错吗?我十一年前就高中毕业了,可是十一年来我何曾得到过报考大学的机会?难道是我自己想要拖这么久才来报考?
▲1974年的莫砺锋
老许也傻眼了,他一边劝我别急,一边皱着眉头钻研文件。突然,他拍了一下桌子,大叫一声:“有了!你就填报‘学有专长’,‘学有专长’的年龄就可放宽了!”
可是我凭什么说自己是“学有专长”呢?我心事重重地回到厂里,绞尽脑汁地想:学有专长?我的专长是什么?我在高中里各门功课都学得不错,有哪一门算是“专长”呢!早知今日,当初弄得偏科一点就好了,那就能说自己“学有专长”了。下乡以后,倒也学了不少本领,江南的农活样样在行,车工技术也说得过去,但这是任何一个赵浜的社员或二机厂的车工师傅都会的本领,难道就算得上是专长了?
我想了又想,一筹莫展。人们听说我的报名遇上了障碍,纷纷跑来帮忙,大家七嘴八舌地乱出主意。突然,张修彬把大腿一拍,说:“你真是骑驴找驴!还想个啥?就说你得专长是‘曲曲弯弯’!”他从我床头拿起一本英语书,转身问众人,“你们有谁认识这些曲曲弯弯的字?这英语不是小莫的专长是什么?”
大家都乐了,异口同声地夸奖张组长脑子好使。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大家的帮助,我终于通过了报名关。当然,我的表上既然填写了英语是自己的“专长”,现在放弃理科的职员也不觉得可惜。
人穷志短,我不敢冒险报考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学,便把安徽大学外语系选为第一志愿。那次高考是分省进行的,我既然在安徽报考,选择安大做志愿也足以自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