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有富:“望南山”与“见南山”

徐有富 程门问学 2021-06-12

刘旦宅 陶渊明诗意图


对某些诗的理解往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可能还很长,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中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就是一个例子,其中,“望南山”与“见南山”有一字之差,孰是孰非,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当以“望南山”为是。胡适在《校勘学方法论》一文中说:“证实之法,最可靠的是根据最初底本,其次是最古传本,其次是最古引用本文的书。”陶渊明的集子最初是梁代萧统编的,他写的《陶渊明集序》还保留至今,其中特别提到:“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这个集子的原貌今天虽然见不到了,但萧统所编《文选》卷三十收了陶渊明的《杂诗二诗》,其一此诗,作“望南山”。唐欧阳询所编《艺文类聚》卷六十五辑录了这两句诗,也作“望南山”。直到北宋,苏轼见到的版本基本上都是“望南山”,他在《仇池笔记》中就说明了这一点:“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见南山,今皆作‘望南山’。”可见“望南山”保留了诗的原始面貌。


陶集的各种版本普遍将“望南山”改作“见南山”,是苏轼的观点被人们广为接受以后的事,他在读书笔记《题渊明饮酒诗后》中写道:“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不仅如此,他还对自己的门人宣传过自己的观点,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鸡肋集》卷三三《题陶渊明诗后》中说:“记在广陵日,见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单就这两句诗而言,“望”系有心去看,“见”则有无意中见到的意思,所以“见南山”更能体现悠然自得的心情,再加上苏东坡名气大,诗歌创作成就高,所以人们都翕然信从。直到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虽然已经注意到《文选》、《艺文类聚》、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九均作“望”字,但考虑到“‘望’于义终嫌稍逊”,还是在定本中采用了“见”字。


2005年3月2日,我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黑板报上见到一篇大学生访谈录,其中特别提到徐复对苏轼的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后来我才知道徐复的《后读书杂志》已明确谈到过这个问题,现录之如下:


《晋书·隐逸传》:“翟汤,寻阳人,司徒王导辟,不就,隐于县界南山。”诗云南山,当指翟汤言。“望”谓仰望,有希冀义。有本作“见”,其义隔。


肯定“望”字,批评“见”字,道人所未道,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无疑是一大进步。那么,他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是否准确呢?那倒不一定。因为一边采菊还要一边对翟汤心驰神往,显得有点累,谈不上悠然自得,陶渊明质性自然,是不会这么做的。


正确理解这两句诗,除“望”字与“见”字需要仔细推敲外,“南山”也要弄明白。“南山”何指?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认为“指庐山而言”,这一观点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徐复认为指“县界南山”,而寻阳县界南山实际上就是庐山,《中国历史地图集·南北朝时期·江州》也能说明这一点,所以《江西通志》卷九六《九江府》干脆说:“翟汤隐于庐山。”但是这首诗中的“南山”当指陶渊明家附近的一座山,而非庐山。陶集中一共出现过三次“南山”,除这首诗外,还有《归园田居五首》之三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以及《杂诗十二首》之七中的“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旧宅,当指陶氏墓地。种豆子的地方与陶氏墓地显然都在陶渊明家附近,所以陶渊明笔下的“南山”自然也在陶渊明家附近。“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描写的是陶家附近的景象,因为接下来的两句诗就描写了南山的景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诗南山若指庐山,庐山离陶渊明家还很远,是看不到这些景象的。


那么此诗作“望南山”是否就神气索然呢?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就整首诗而言,“望”字比“见”字更能反映陶渊明当时的心态。陶渊明采菊的目的是为了服食延年,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气,如旧题汉刘歆撰《西京杂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晋傅玄《菊花赋》称“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中也说过“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带着延龄益寿的目的去采菊,是否就不悠然了呢?事实上,“采菊东篱下”正是诗人归隐后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反映,要知道他在归隐前担任着参军之类的官职,终日王事鞅掌,是没有闲情逸致去采菊服食的。陶渊明“望南山”的主要目的是欣赏傍晚时分“飞鸟相与还”的情景,因他本人就是一只归鸟,所以对归鸟特别关注,不仅望之再三,而且也咏之再三。如他专门写过一首《归鸟》诗,其第三章云:“翼翼归鸟,循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反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再如《饮酒诗二十首》之七的后四句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可见他的心与归鸟是相通的,他是在借归鸟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思。


反观我们讨论的这两句诗,只有用“望”字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他见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情景所具有的愉悦欣慰之情,如果用“见”字,表明陶渊明无意望山,甚至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都忽略了,这就与南山的这种情景、诗人的这种情感显得很隔膜了。所以,陶渊明这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还是应当作“望”字。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4日,有删节,此据《诗学问津录》


今日荐书



诗学问津录

徐有富著

中华书局2013年9月版



【相关阅读】

徐有富:怎样鉴赏诗歌

徐有富:我与诗的这点缘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