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修身诗课02

莫砺锋 程门问学 2022-07-15


今日主题词侠义  


朗读 | 浪淘沙



日出扶桑一丈高,

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

磨损胸中万古刀。


——唐·刘叉《偶书》




关良《戏曲人物》


疾恶如仇,惩恶扬善。怒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我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合理内核。刘叉的这首《偶书》所体现的正是这种行侠仗义的道德取向。


刘叉,河朔间人。少行侠尚义,曾因路见不平而趁醉杀人,亡命天涯多年。后折节读书,酷好卢仝、孟郊之体,而议论风生,一出于正。这首充满豪侠仗义精神的小诗,颇能见出刘叉其人疾恶如仇的秉性和敢作敢为的气概。诗的前两句用比兴体,“日出扶桑一丈高”,目之所见也;“人间万事细如毛”,心之所感也。正因人间世事纷杂,善善恶恶,纷至沓来,不平之事,时或有之,正直之士,豪侠之人焉能视而不见?故后两句即端出自己的立身行事之立场、态度。“野夫”,作者自指。刘叉早年任侠,蔑视功名,故以野夫自居。“胸中万古刀”,乃是将自己疾恶如仇的秉性以及路见不平便要拔刀相助的果敢行径比作贮蓄于胸中的利刃。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一旦见到人间不平之事,便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欲惩恶而扬善,打抱不平。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这句充满豪侠之气的名言既体现着我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合理内核,也与传统文化中以善为本的思想构成互补,体现出仁义之士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的道德光辉。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党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


【往期回顾】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修身诗课01


【上期打卡精选】


“程门问学”新开“修身诗课”栏目

与你一起品读古诗词中的格言警句

欢迎留言打卡,参与互动

不定期送出学术大家签名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